孩子三岁之前敏感期 家长应该怎样教育引导

2023-01-21 09:02

2023-01-21 12:32
什么是儿童发育的敏感期?
所谓敏感期,是指在0—6岁的成长过程中,儿童受内在生命力的驱使,在某个时间段内,专心吸收环境中某一事物的特质,并不断重复实践的过程。顺利通过一个敏感期后,儿童的心智水平便从一个层面上升到另一个层面。

那宝宝的敏感期到来后有哪些特点呢?我们家长该怎么发现呢?
这个特点就是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某些时间范围内,他只会对环境中的某一项特质专心,而拒绝接受其他特征的事物;他还会不需要特定的理由而对某种行为产生强烈的兴趣,不厌其烦地重复,直到突然爆发出来某种新的动机为止……
上面我们了解了什么是敏感期,以及敏感期的特点,宝宝敏感期的重要性在哪里呢?
其实啊儿童敏感期也是有弹性的,0—6岁的儿童,如果敏感期没有得到良好发展,到了6—12岁还会有弥补的机会,但是,这有个前提,那就是6—12岁期间,儿童必须有一个充满爱和自由的成长环境。但现实是,在学习压力下,这个年龄段的很多孩子,既得不到6岁以前来自父母的宽容和疼爱,又得不到长大后成人给予的尊重。在这些孩子身上,我们看不到敏感期的种种表现。这样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这个黄金般贵重的概念始终没有进入更多家长的视野。

既然我们说到敏感期很重要,那家长朋友们知道我们的宝宝有哪些敏感期吗?他们会在什么时间段出现吗?
根据蒙特梭利对婴幼儿敏感期的观察与研究,把敏感期归纳出以下九种

1、0至6岁是:当婴儿开始注视大人说话的嘴形,并发出牙牙学语声时,就开始了他的语言敏感期。幼儿能很容易的学会母语,也正因为幼儿具有自然所赋予的语言敏感力。因此,父母应经常和孩子说话、讲故事,或多用“反问”的方式,加强孩子的表达能力,为日后的人际关系奠定良好基础。
2、2至4岁是秩序敏感期:什么是秩序敏感期呢?秩序敏感期说到的就是孩子需要一个有秩序的环境来帮助他认识事物、熟悉环境。一旦他所熟悉的环境消失,孩子会因无法适应环境而害怕、哭泣,甚至大发脾气。当孩子逐步建立起内在秩序时,他的智能也会逐步发展。

3、0至6岁是感官敏感期:孩子从出生起,就会借着听觉、视觉、味觉、触觉等感官来熟悉环境、了解事物。所以我们的家长朋友们可以在家中准备多样的感官教材,或在生活中随机引导孩子运用五官,感受周围事物。尤其当孩子充满探索欲望时。只要是不具危险性或不侵犯他人他物时,应尽可能满足孩子的需求。
4、1.5至4岁是对细小事物感兴趣的敏感期:忙碌的大人常会忽略周围环境中的细小事物,但是孩子却能发现生活细节。因此,如果您的孩子对泥土里的小昆虫或衣服上的细小图案产生兴趣,那正是您培养孩子具有严谨思维的好时机。

5、0至6岁是动作敏感期:动作敏感期在婴儿期分为几个阶段:0~3个月翻身期的训练;3~6个月坐立期的训练;6~9个月爬行期的训练;9~12个月行走期的训练;而1到两岁的孩子已经会走路,是最活泼好动的时期。父母应充分让孩子运动,肢体动作的正确与熟练应用可以帮助宝宝左、右脑均衡发展。在这里要强调的是除了大肌肉的训练外,我们的家长也不能忽视小肌肉的练习,也就是手眼协调的微小动作的教育,微小动作的教育不仅能养成良好的动作习惯,也能帮助宝宝智力的发展。
6、2.5至6岁是社会规范敏感期:这个阶段孩予典型特征是他开始有交朋友的意识了。他们会很喜欢群体活动。这时。我们的父母要做的是帮助孩子了解和学习生活规范、日常礼节,这对他以后遵守社会规范,拥有自律的生活有很大的帮助。
7、3.5至5.5岁是阅读和书写敏感期:孩子的书写与阅读能力虽然较迟,但如果孩子在语言、感官、肢体动作等敏感期内,得到了充足的发展,其书写、阅读能力便会自然产生。在这个期间,父母可多选择读物,布置一个孩子喜欢的读书角,帮助孩子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
8、6至9岁是文化敏感期:在这个敏感期内家长可在此时提供丰富的文化信息,以本土文化为基础,延展至关怀世界的大胸怀。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