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李白的忆秦娥

2023-07-16 00:31

2023-07-16 00:43
李白的《忆秦娥》: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
音尘绝,西风残喊郑照,汉家陵阙。

这是一首千古名篇,也是词作中为数不多的词牌名与其内容相符的作品之一。
该词浅显易懂,已有许多文章介绍其内容。这里就不再赘述,仅就其格律作初步赏析。
根据龙榆生诗词网站,《忆秦娥》的格律如下:

平中仄(韵),中平中仄平平仄(韵)。
〖平平仄(韵)〗,中平中仄,仄平平仄(韵)。
中平中仄平平仄(韵),中平中仄平平仄(韵)。
〖平平仄(韵)〗,中平中仄,仄平平仄(韵)。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古韵中,“别”、“节”、“绝”读入声,是启渗激一种短促的发声,被列入仄声。被〖 〗号括起来的部分,应重复前句中的末尾数字。“中”的位置,既可平声亦可仄声。
首先,在选择声韵时,该词的仄声“月”韵,短促、深沉,易于表达怀古的伤感之情。
其次,在长短句搭配中,该词的三处三言句、三处七言句、四处四言句,用得恰当、精妙。
第一个三言句“箫声咽”,勾画出词作的悲情氛围;第二个三言句“秦楼月”,给出词作上半阙的核心景物;第三个三言句“音尘绝”,领出下半阙的感慨。
三个七言句,分别给悄袜出词作的人物、时间和地点,充分发挥了七言句的描述能力。
四个四言句,分作两处连读,短促、有力,直发胸臆。
在唐朝,“长短句”的艺术形式刚刚萌芽,远不及后来的宋朝成熟。但李白的这首《忆秦娥》,充分发挥了长短句的格律优点,贴切、自然,毫无斧凿之痕,显示出诗词大家的功力,也给后人做出了表率。可以说,李白不仅站到了唐诗的艺术之巅,而且开拓了宋词的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