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小快板登山教案

小班卫生教案不做地板上
1个回答2024-01-30 14:58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初步萌发幼儿对学习汉字的兴趣。

  2、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巩固目的字,快速识记目的字:羊、狼、扑、喝、吃、狠、山、流。

  3、引导幼儿通过对故事的理解萌发真、善、美的美好情感。
大班板凳游戏教案
1个回答2024-01-24 22:24
1 活动目标:

1、锻炼幼儿的思维能力和反应能力。协调平衡能力。

2、发展走、跑、跳等基本动作及动作的灵敏性、协调性。

3、让幼儿初步具有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体验健康活动的乐趣。

2 活动重难点:

1、在游戏中的秩序;

2、调动幼儿的主动性;

3、注意在抢板凳的时候,容易摔倒。

3 活动准备:

板凳10张。幼儿11名。铃鼓一个。

活动过程:

一、开始环节

把板凳围成一个圆圈,孩子们围着板凳站一个圈。一个老师拿铃鼓;在旁边背着准备击鼓。

二、基本环节

在一个老师的口令开始后,另一个老师击鼓,孩子们围着板凳顺时针跑。在铃鼓停下之后抢板凳并坐下,十张板凳,十一个孩子,最后一个没抢到板凳的被淘汰。然后减掉一张凳子。淘汰的下场,然后又开始下一轮的游戏,减一张板凳,淘汰一个孩子。以此类推

三、结束环节

最后剩下一张凳子和最后一名幼儿,这名幼儿就算赢了。可以得到一个小五星。

四、延伸环节

让幼儿们在游戏后想一想自己为什么没抢到凳子,怎样才能最先抢到凳子?

爬高登高有危险的小班教案
1个回答2024-02-29 09:10
展开全部 活动过程:

  一、了解遇到高兴或者不高兴的事情 等各种情况都可以向别人倾诉。

  1、幼儿迁移自己的经验,为哭泣的幼儿想解决办法。

  出示图片:哭泣的孩子

  大家看看,这张图片上有谁?他怎么了?

  请小朋友想想办法,怎么才能让他不哭呢?”

  2、引导幼儿展开讨论,想出多种方法去帮助图片上的小朋友。

  3、让幼儿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自己的情感体验,知道把不高兴的事情 ,

  放在心里是很难过的,而且还容易生病。

  知道倾诉的内容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倾诉的人也可以是不同的。

  小结:大家可以把自己高兴的、不高兴的、难过的、愉快的等等很多很多事情告诉别人。你可以告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好朋友、老师,告诉你想告诉的一切人。

  这样大家可以了解你、帮助你,还可以分享你的快乐或者帮你解决问题。
托班小板凳小汽车教案
1个回答2024-02-03 19:24
这是一篇关于小板凳的幼儿园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幼儿园活动教案:小板凳
  教师:屈老师
  活动目标:
  1.学习歌曲《小板凳》,唱准一字双音。
  2.理解记忆歌词,并尝试创编部分歌词。
  3.体验与表达热情招待客人的快乐。
  活动准备:
  《小板凳》课件、《小板凳》图谱
  活动过程:
  一、导入客人话题,引起兴趣。
  (1)教师:你们家来过客人吗?来了客人你是怎样招待的?
  (2)教师:今天有一个明明家也来了客人,请你们看一看他是怎样招待客人的。
  (3)观看《小板凳》课件。
  二、观看课件,帮助幼儿理解和熟悉歌曲内容。
  (1)教师引导幼儿观察主人是怎样招待客人的?
  教师:刚才,你们看到明明家发生了什么事情?明明是怎么做的?
  (2)听老师范唱。
  教师:这个故事里还有一首好听的歌呢,我们一起来仔细听一听。
  教师:你从歌曲里听到了什么?(幼儿大胆的讲述自己听到的,教师根据幼儿讲述的贴相应的图片,幼儿听出来的少的话,教师第二次示范唱。)
  (3)跟随音乐学唱教师:你们把图片都听出来了,现在我们一起看着图片唱唱这首好听的歌。
  教师:小朋友叫小板凳别怎么样?(别歪)阿姨夸谁好乖乖?重点学唱一字双音,如335“板”字的唱法。
  (4)幼儿看图唱。
  教师通过游戏《图片不见了》引导幼儿多次演唱歌曲。
  (5)讨论:怎样把歌曲唱得更好听?招待客人的时候心情是怎样?(开心,脸上微笑)
  (6)创编动作,幼儿进行表演唱。
  三、幼儿仿编歌曲。
  教师:看,又有谁来我们家做客了?(叔叔、爷爷、客人老师、奶奶)幼儿在教师的动作提醒下表演唱。
【更多幼儿园教案尽在:屈老师教案网】
中班语言教案我要当老板
1个回答2023-09-29 03:55
活动目标:

  (一)理解诗歌的内容,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二)结合生活经验大胆袭悄想象,尝试仿编诗歌。

  活动重点:

  拍伏渣学念儿歌,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厅散。
小班安全玩转椅,跷跷板教案
1个回答2024-01-19 18:45
 活动目标:

  1. 喜欢阅读图画书,能看懂图画书的主要内容。

  2. 理解故事内容,感知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

  活动准备:

  1.图画书《扁扁嘴和尖尖嘴》,幼儿人手1册。

  2.用回形针从第11页开始将后面的书夹起来。

  3.自制《扁扁嘴和尖尖嘴》的教学大书或多媒体大书。
板登板登歪歪,我是妈里乖乖
1个回答2023-11-15 00:55
小板凳歪歪,里面坐个乖乖。
乖乖出来买菜,里面坐个奶奶。
奶奶出 来烧汤,里面坐个姑娘。
姑娘出来梳头,里面坐个小猴。
小猴出来作揖, 里面坐个公鸡。
公鸡出来捉虫,里面坐个小熊。
小熊出来打鼓,咚咚咚咚 咚

小板凳歪歪, 坐个乖乖,
乖乖出来买菜,里面坐个奶奶,
奶奶出来梳头,里面坐个小猴,
小猴出来穿衣,里面坐个公鸡,
公鸡出来打鸣,里面坐个豆虫,
豆虫出来咕哝,咕——哝。
诗歌《小板凳》教案中班内容: 小板凳,你别歪。
1个回答2022-12-24 03:07
活动目标:1、理解儿歌内容,感受爷爷的辛苦伟大并说说自己的理解。
2、由衷的表达对爷爷的感谢并力争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3、尝试替换儿歌中的称呼,进行简单的儿歌模仿。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儿歌内容,感受爷爷的辛苦。
难点:由衷的表达对爷爷的感谢,力争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登山》教案
1个回答2024-01-24 15:10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望而生畏”“头昏目眩”“深渊”等词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正确回答课后第一题的三个问题。
情感目标:让学生懂得时时锻炼意志对人的成长的帮助与作用。
能力目标:初步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列宁所说的话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整体感知
1.课前师生围绕名言、格言展开话题,在此基础上引出列宁对巴果茨基说的一段话:
“我所以要走这条令人望而生畏的小路,就是因为我害怕它。一个革命者不应该让害怕征服裂游自己。同志,我们应该每天、每时、每刻,处处锻炼自己的意志。”
2.引出课题:登山。
3.了解预习情况。
a.这段话是谁说的?(结合课件简介列宁)
b.列宁在什么情况下说这段话的?(初知课文大意)
二、质疑定向,合作探究
1.自由读列宁说的话。
2.读了这段话你最想知道什么?(学生自主提问)
3.教师梳理学生问题,确定主问题:从哪里可以看肆缓销出这是一条令人望而生畏的小路?
4.学生合作探究,思考重点问题。
(1)提示学习程序。
寻找合作伙伴--确定学习方式(朗读、谈体会或表演,任选一种方式)--小组合作学习--展示学习成果。
(2)学生自由组合,确定学习方式。
(3)分小组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4)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学习成果。
a.表演:表演前适当提问,创设情境。(结合课文理解“巍峨””悬崖”“深渊”等词)
小组根据课文内容评一评刚才表演时有没有把路的“险”充分表现出来。着重抓“紧紧贴”“扭向一旁…”“狭窄”“碎小”“舒了一口气”“险些”“头昏目眩”等词句。
b.朗读:请朗读小组读有关描写小路险的段落,教师进行朗读指导。
5.小结小组学习情况。
6.课件展示日出美景,配乐范读15自然段。
7.师生合作有感情读15自然段,进一步感受日出的壮美,体会登山的乐趣。
三、展开辩论,升华认识
1.引出辩题:列宁是一个革命者,他的神圣职责是领导俄国人民推翻沙皇统治,而现在他却选择走这条令人望而生畏的小路,万一掉下去,后果会不堪设想……那么列宁究竟该不该走这条小路呢?
2.组织辩论。
a.自由组成正方反方。
b.双方各自从课文中找充分的理由。
c.展开辩论(教师当辩论会主席,适当点拨)。
3.教师小结。
4.再读列宁的话。
四、迁移运用,拓展延伸哪银
1.学了课文,大家一定深有感触,请把自己对列宁说的这番话的理解和对全文的感悟,浓缩成一两句话。(引导学生学写格言)
2.布置课外作业。
课外自由组成学习小组,从相关的课文、课外书以及网站上去搜寻列宁的故事,两周后召开“感悟列宁”综合学习报告会。(形式自拟)
中班语言教案《跷跷板》
1个回答2022-12-19 03:20
  4—5岁幼儿数学思维的发展应不受物体空间排列形式和物体大小等外部因素的干扰,正确判断10以内的数量关系,逐步建立等量观念;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新的问题,促进初步的推理和迁移能力的发展。所以,数的分解组合熟练掌握是今后更复杂的运算的基础,否则会造成计算困难,影响数学成绩。
  《跷跷板》中,通过情境游戏小动物玩跷跷板,引导幼儿进行8和10的分解组合,并通过跷跷板的高低状态判断分组后两组数量的多少。
  游戏范例:
  1.
8只小兔玩跷跷板,这个跷跷板是一头高,另一头低。这些小兔一样重,哪个杯子里的小兔多?为什么?
  2.
一共10只小兔。现在有2只小兔子藏在了这个杯子里,另一个杯子里会有几只小兔呢?
  游戏目标:
  1.
引导幼儿理解天平始终会向重量大的一侧倾斜,能根据数量来判断重量。
  2.
理解10可以分成2和8,还可以分成几和几?
  游戏说明:
  幼儿通过跷跷板放小兔的游戏,提高了对数学活动的兴趣,熟练掌握了8和10的分解和组合。感知了总数与部分数之间的辩证关系。今后能轻松的应对加减法的计算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