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昏蒙影形成的原因

2023-08-02 07:15

2023-08-02 09:10

晨昏蒙影是由大气散射引起的,与季节、当地经纬度和海拔高度以及气象条件等有关。

日出前和日没后的一段时间内,天空呈现出微弱的光亮的现象。又称曙暮光。日出前和日没后太阳光虽然不能直接射到地面,但可以射到地球的大气层,由于高空大气层里的质点和尘埃对太阳起散射作用而引起这一现象。

其持续时间随季节、当地纬度和海拔高度以及气象条件而改变,赤道上轿敏最短。在高纬度的地方,每年有一段时间当天的晨蒙影与上一天的昏蒙影相接,出现白夜现象。纬度越高,白夜持续的时间越长。在天文学上定义太阳在地平以下18°为天文晨昏蒙影的开始或终结。

晨昏蒙影是由大气散射引起的,是晨光始和昏影终的总称,按不同的需要,晨昏蒙影分为三级,它们是民用晨昏蒙影、航海晨昏蒙影和天文晨昏蒙影,其晨光始(发生在早晨就是晨光始)和昏影终(发生在晚上就是昏影终)的太阳中心分别在地平脊帆裂以下6°、12°、18°。

百科的解释:


1、太阳中心在地平下6°时称为民用晨光始或民用昏影终,从民用晨光始到日出或从日没到民用昏影樱闭终的一段时间称为民用晨昏蒙影,这时天空明亮,可以进行户外作业。

2、太阳中心在地平下12°时称航海晨光始或航海昏影终,从航海晨光始到民用晨光始或从民用昏影终到航海昏影终的一段时间称为航海晨昏蒙影,此时周围景色模糊,星象陆续消失或陆续出现。
3、太阳中心在地平下18°时称为天文晨光始或天文昏影终,这时天空背景上开始显示或不再显示日光影响,即将脱离或呈现黑夜的景象。按照这样的定义,可以计算三种晨光始和昏影终的时刻,它们分别刊载在天文年历和航海天文年历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