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幼互动中,教师要注意哪些提问艺术

2023-11-10 01:57

2023-11-10 06:27
、提问内容要有启发性
设计提问内容要抓住教学内容的内在矛盾及其变化发展的思考,为幼儿提供思考的机会,并能在提问中培养幼儿独立思考的能力,尽量少问非此即彼的问题。提问要能引导幼儿到思维的“王国”中去遨游探索,使他们受到的思维训练。让幼儿不但了解是“什么”,而且能发现“为什么”,同时,还要设计一些多种思维指向、途径、结果的问题,强化幼儿的思维训练,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如在故事《小老鼠吱吱》中,我设计了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其中有“猜猜看这些礼物是谁送给小老鼠吱吱的?”“小老鼠吱吱收到这些礼物会怎么样呢?”在这些问题的指引下,幼儿的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而且积极性提高,创造性也较强,都能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
2、提问内容要有趣味性
提问内容的设计要富有情趣、意味和吸引力,使幼儿感到在思索答案时有趣而愉快,在愉快中接受知识。老师要着眼于活动的主题,巧妙的构思设计提问,以引起幼儿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促使幼儿在生疑、解疑的过程中获得新的知识和能力,并因此体味到思考与创造的欢乐、满足。
3、提问内容要有针对性
结合教学活动的内容,针对教学的重点、难点,精心设计几个关键性的提问,把活动的“筋骨”抽出来,将有助于幼儿主动建构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如在故事《对换节》中,主要让幼儿知道父母工作是很辛苦的,而自己从小要学好本领,长大才能做好事情。我针对这样的思路设计问题,“大人在对换节里心情怎么样?为什么?”“孩子们做了大人以后高兴吗?为什么?”这些问题的提出,幼儿在自己的思考讲述中,自觉地理解了这些道理,而不用老师去特意地告诉他们。
4、提问内容要难易适度
因材施教是一条重要的教学原则,应用于活动提问中,则应该因人施问。对于这一认识,在选择幼儿回答问题时,应该因人而异。提问内容过于简单,达不到启发的目的,提问内容太难,幼儿无从下手。我们老师要为幼儿搭置一些合适的台阶,让幼儿循此台阶拾级而上,跳一跳,摘得到,保证幼儿的思维经历发现的过程,而不会感到高不可攀。在一些教学活动中,有些简单的问题,幼儿参与回答得太多,如“故事中有谁?”“你喜欢故事中的谁?”等等,遇到这样的情况,通常是优先考虑那些平时不善言语、胆子较小、能力较弱的幼儿,让他们有展示自己的机会,这样多锻炼也会增强他们的自信,相应的提高他们原有的能力。对于一些较难的问题,如“他想了什么办法帮助别人?”“如果出现了什么情况可能还会发生什么样的事?”等等,可以让那些能力较强的幼儿起“带头”回答,并通过他的回答来带动其他幼儿的思考和表现。这样的方法经实践表明,可行性较好,不仅能力强的幼儿展现了自己,也鼓励了能力弱的幼儿,增强了他们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