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按组织形式不同划分为哪几类?如何进行活动设计?

2023-11-10 15:22

2023-11-10 16:04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按组织形式不同划分为探究研讨式、观察探究式、倾听探究式,活动设计如下:

1、探究研讨式。

在大班科学教育活动“好玩的沙水”活动中,每个小组的科学探究小主题可以自选。由于没有统一的主题,幼儿非常活跃,每个小组内的幼儿都积极发言,表达自己的想法。最后通过协商、谦让、争取等方法,各个小组都确定了自己的探究主题。有些组选择要在沙池里筑起一座“悬崖”。

有些组选择要做一个“三层蛋糕”;有些组选择要在沙池修一条“水渠”等等。教师引导小组幼儿学习作探究计划,各小组根据不同的科学探究主题开始拟订计划。构筑长城“垛口”的小组在探究中发现要牢固地筑成长城“垛口”,就必须关注水和沙的比例问题。

2、观察探究式。

小班观察探究式科学教育活动“饲养蚕宝宝”中,发现小班幼儿的观察是基于兴趣之上的,而且观察的范围越聚焦越能帮助幼儿建立起观察的习惯及能力。于是在饲养蚕宝宝的活动中,教师设计了拟人化的活动“蚕宝宝造房子”,创设了蚕宝宝要造房子的情境,将蚕宝宝结茧现象趣味化。

活动中,为了帮助蚕宝宝顺利造房子,幼儿积极地为蚕宝宝造房子搭建支架,他们找到一些树枝放入纸箱,但是观察后他们发现蚕宝宝并不喜欢在树枝上造房子,讨论后他们觉得是树枝太细,蚕宝宝的房子搭不起。于是,他们想出了把几根树枝捆在一起放入纸箱的办法。

3、倾听探究式。

在中班科学主题教育活动“拟音大师”中,教师编辑了一段有自然声音的故事《小马看朋友》来引发幼儿对大自然声音的好奇和兴趣。孩子们寻找各种可利用的生活化材料,去模拟自然界的各种声音。

有的用音乐区的大鼓来模仿雷声,有的用塑料袋来模仿下雨的声音,有的用音乐区的响板来模仿小马跑起来的声音,孩子们非常兴奋地辨听、判别寻找、探索什么材料的声音更为接近各种自然声音,反复比较、辨别,筛选适宜的材料。

其实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就不知不觉地、潜移默化地了解了各种不同材质的材料会发出不同的声音,学会辨识各种声音的音色、音高、音强等等。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