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该不该介入幼儿冲突

2023-11-19 07:15

2023-11-19 08:57
(一)在干预时机上的问题
1.过早干预幼儿的同伴冲突
案例一:
下午吃完饭后,中班的王老师组织幼儿在室内玩玩具,小赵在玩玩具车。这时宝宝走过来,他也想玩小赵的玩具车,宝宝对小赵说:“小赵,借你的玩具车玩好么?我也想玩玩具车。”小赵没有同意:“不行,我还要玩呢,你去玩你自己的玩具去!”宝宝听了很生气,伸手抢过玩具车玩了起来,差点推倒了小赵。班主任王老师看到后,急忙跑了过来,一把夺过宝宝手里的玩具车,严厉地对宝宝说:“谁让你抢别人东西的?小赵不给你玩你就推他呀?把他打伤了怎么办?还学会打小朋友了?跟小赵道歉!”之后老师温声细语的安抚小赵,让小赵原谅宝宝,并把玩具还给了他。
班主任王老师选择在冲突一发生时就进行干预,没有给小赵和宝宝独自解决冲突的机会。教师这样做虽然可以有效地规避幼儿在冲突中受到伤害,但是这毫无疑问地剥夺了幼儿发展自己解决冲突的机会。可以说,王老师并没有把握住这次幼儿冲突事件中的教育契机,幼儿并没从此次冲突中学到什么。
在之后的访谈中,王老师坦言,这么做主要是因为怕幼儿在争执中产生暴力行为,怕幼儿间的冲突升级,给冲突中的幼儿造成身体上的伤害。王老师认为幼儿园教师首先应该保护幼儿的身体不受伤害,确保幼儿的身体健康。而幼儿间的同伴冲突很有可能发展成幼儿间的暴力冲突,比起在幼儿在冲突中教育、引导幼儿形成自己的解决冲突的策略,保护幼儿身体不受伤害显得更为重要。
在幼儿一发生冲突时就进行干预的做法在幼儿园是十分常见的,不止王老师一个人这样做。从王老师的话中可知,促使幼儿教师“迫不及待”介入幼儿同伴冲突是出于对幼儿安全方面的考虑。但是这样做剥夺了幼儿独立解决同伴冲突的机会,削弱了幼儿的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没有形成自己的解决同伴冲突的策略,幼儿发生同伴冲突时会更加依赖教师。
2.过晚干预幼儿的同伴冲突
更多回答
你好,幼儿发生冲突,教师需要看冲突的情况,如果只是一些问题上的争辩,可以先不要介入,但到一直观察,随时关注事件进度,或者进行适时的引导;如果冲突已经是身体上的冲突了,那么需要介入制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