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的来历 春分的来历介绍

2023-12-08 21:51

2023-12-08 22:55
春分节气的由来,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四个节气。“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一个“分”字道出了昼夜、寒暑的界限。这时太阳黄经为0度,太阳的位置在赤道上方。历书中记载“斗指壬为春分,约行周天,南北两半球昼夜均分,又当春之半,故名为春分。”春分通常特指太阳视黄经位于0°的时刻,在每年农历二月十五前后(公历约为3月19日~22日期间)。春分是中国传统的节日,春分这一天太阳直射地球赤道,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北半球是春分,在南半球来说就是秋分。春分,古时又称为“日中”、“日夜分”、“仲春之月”。《明史·历一》说:“分者,黄赤相交之点,太阳行至此,乃昼夜平分。”所以,春分的意义,一是指一天时间白天黑夜平分,各为12小时;二是古时以立春至立夏为春季,春分正当春季三个月之中,平分了春季。关于春分的由来有两种说法,一说是古时以立春至立夏为春季,而春分正处于春季三个月正中,平分了春,如《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记载:“二月中,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秋同义。”而讲究天人感应的董仲舒则在《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里讲:“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一年中这一天昼夜是基本相等的,另外一天就是秋分。另外,从这天开始白昼比黑夜长了哦~春分也是节日和祭祀庆典,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礼记》:“祭日于坛。”孔颖达疏:“谓春分也”。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春分祭日,秋分祭月,乃国之大典,士民不得擅祀
更多回答
1、春分在古代也被称为日中、日夜分、仲春之月,由于春分的时间刚好位于春季中间,平分春季,因此被称为春分。

2、汉董仲舒《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中曾写道:“至于仲春之月,阳在正东,阴在正西,谓之春分。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3、《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也曾提到:“二月中,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秋同义。”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