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理想信念的反例

2024-01-08 05:47

2024-01-08 06:52
陈独秀追求真理不彻底,抱憾终身

从反清开始,陈独秀就结社,演讲,办报,赴日留学,积极投身辛亥革命,二次革命。多次被捕入狱,几经逃亡颠沛,苦苦寻求救国之道。终于在1915年创办了《新青年》(原名《青年杂志》),揭开了影响近代至深的新文化运动。

作为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旗手,导师,他为近代中国寻求光明披荆斩棘,冲锋在前,不可不谓执着。也正是他和李大钊,热情讴歌俄国十月革命的伟大,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从而开启了马克思主义救中国的征程。也正是十月革命让陈李看到了人民的力量,由此而孕育了五四运动,并指明了今后中共的人民路线。

不可否认,陈独秀对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启蒙以及中共创立和早期的活动可谓居功至伟。然而遗憾的是,他没能看清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对立的本质,由此而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后期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导致革命的失败。正如毛主席所言,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就是让无产阶级迎合资产阶级。这从本质上讲与马克思主义是相悖的。不得不说,这就是陈独秀觉悟的局限。

也正是这种局限,陈独秀看不到无产阶级专政的必要性,以及武装夺取政权是打倒一切反动派的必由之路。他的这种局限归根到底还是没有看清阶级斗争的排他性,仍以士大夫的中庸和融合来对待斗争的残酷。由此也就注定必为更敏锐,果敢,睿智的后来人取代淘汰,最终落得抱憾的归宿。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