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冕的故事有哪些?

2024-01-12 13:47

2024-01-12 18:01

《儒林外史》王冕的典型事件概括内容如下:

1、王冕自幼好学,白天放牛。七八岁时,父亲叫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学生念书。听完以后,总是默默地记住。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王冕的父亲大怒,打了王冕一顿。过后,他仍是这样。

他的母亲说:“这孩子想读书这样入迷,何不由着他呢?”王冕从此以后就离开家,寄住在寺庙里。

2、王冕游历归来,听到他的杭州朋友卢生死在滦阳(河北迁安县西北),只留下二个幼女一个男孩,没有人抚养。于是他赶到滦阳,安葬了卢生,带了二女一男回到自己的家中,一直抚养长大。

3、王冕做山农以后,生活日益窘迫,乡里人都蔑视他,让他的心境悲戚不堪,最让他不忍心的,是不能供养自己的父母。后来他父亲在贫病交迫下逝世了,他悲痛万分,但是生活依旧贫困。他的朋友想推荐他做官,王冕用“我有田可耕,有书可读,岂肯送公文做人家的使唤吗?”的理由拒绝。

人物评价:

王冕出身贫寒,七岁丧父,十岁便辍学给人放牛。东家给的点心钱,他都攒着来买书读。后来,在放牛之际,靠自学画得一手好荷花。靠这门手艺,王冕卖画赚钱补贴家用,孝敬母亲。

王冕天性聪明,不满二十岁,就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学贯古今。但也性情孤傲,蔑视权贵,远离富贵功名。知县来请,王冕也不赴约;朝廷征聘王冕做官,他连夜逃到会稽山,在此隐居终老。

王冕是作者在作品中树立的一个标杆,设置的一面镜子,与书中那些被科举制度引入歧途的追名逐利、迂腐固陋之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寄托了作者的理想。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