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世奇人》里面记性差,不认人,只认牙的是谁?

2024-01-25 03:36

2024-01-25 04:25

《俗世奇人》里面记性差,不认人,只认牙的是谁?

这位知友,《俗世奇人》是冯骥才创作的短篇小说集。2008年版本包含18篇小说,各篇文字极精短,半文半白,带有“三言两拍”笔意。 2016年版本包含36篇小说。

书中所讲之事,多以清末民国初天津卫的市井生活为背景,每篇专讲一个传奇人物生平事迹,素材均收集于长期流传在津门的民间传说、奇人异事。 

2018年8月11日,《俗世奇人》获第七届鲁迅文学奖短篇小说奖。

认牙

有一个牙医叫华大夫,医术顶天,只要病人一张嘴,华大夫就知道病人的哪颗牙动,哪颗牙疼,哪颗牙酸。华大夫还能把真牙修得像假牙一样漂亮,把假牙修得像真牙一样耐用。华大夫医术为什么这么高?真令人费解。

华大夫有一个毛病,就是不认人。你昨天刚从他那儿治完牙,第二天在街上遇见他,他就不认识你了。但是有一天,华大夫抓住了一个罪犯。别人问他怎么抓住的,华大夫说,他曾经帮助罪犯治过牙,认出了他的虎牙。现在大家都说:华大夫只认牙,不认人。把全部心思都用在了治牙上,医术能不高明吗?

这是冯骥才《俗世奇人》系列作品中的一篇,他善于通过曲折生动、精妙有趣的故事来刻划身边普通又不凡的市井人物,揭示生活的哲理。一般而言,小小说以离奇曲折的情节,鲜明独特的人物性格和独特的社会环境三大要素组织成文,往往以出人意料的结局引发人的思考,达到回味无穷的艺术效果。

认牙这个故事的构思精妙之一在于巧设悬念,欲扬先抑。文章开篇交代人物的职业、性格,并以两个“费猜”设置了两个悬念,这为后文小说情节的展开做了铺垫。

一是华大夫非同寻常的“能耐”:一个再平常不过的牙医“医术可谓顶天了”、“能把真牙修理得赛假牙一样漂亮,也能把假牙做得赛真牙一样得用”,这近乎夸张的语言不得不让人产生好奇,心理反复地疑问“他哪来的这么大的能耐”。

或许你不相信,但这可说是作者有意为之,否则不能突显华大夫的高超牙医技术,也难以让读者产生阅读的兴趣,调足了读者的胃口,让人急想知道下面会有什么事发生。

二是他那健忘的“毛病”:一个“人善”、“正派”、“规矩”的老人,天天与人打交道,可是却“记性差”,换了任何人都觉得忒健忘了,也就自然生发奇怪的问号,“可为嘛记性这么差?”。

当一切让人觉得看似两处不可思议的特性集中反映在华大夫一人身上时,也就意味着会有故事发生了,那么小说会有一个怎样让人期待的后文呢?两个悬念又会怎么解开呢?而要想了解这一点,必然要在即将发生的故事才能得以知晓。

小说矛盾至此得以解决,把一个治牙医术高超的华大夫放置在这样一件事中才更能证明他的“顶天”的医术,正所谓“无巧不成书”,小说正是体现在这个“巧”字上了,一切都似乎在情理之中却结局又在意料之外。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