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大象和小蚊子教案

2024-01-29 23:02

2024-01-30 00:42
1 教案一:大象和小蚊子

教学目标:

1、认识串铃,学习用手臂部大肌肉带动手腕摇动的方法。熟悉串铃和蛙鸣筒的音色。

2、引导幼儿了解乐器发出的声音,根据故事情节和教师一起演奏。

3、在教师的眼神和动作的帮助下,在重重敲大鼓时,能不动并控制自己的乐器不发出声音。

教学准备:

1、乐器:大鼓、串铃(幼儿人手一个)。

2、ppt、视频。

3、大象头饰、尾巴。

教学重点:

引导幼儿了解乐器发出的声音,根据故事情节和教师一起演奏。

教学难点:

在教师的眼神和动作的帮助下,在重重敲大鼓时,能不动并控制自己的乐器不发出声音。

教学过程:

1、导入活动,认识乐器朋友。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三位小客人,他们是谁呢?

教师逐一出示乐器:大鼓、蛙鸣筒和串铃。引导幼儿认识,通过倾听乐器发出的声音,感受其音色。

2、教师结合乐器讲述故事。

(1)教师放视频,展示大鼓、蛙鸣筒和串铃在故事中所体现的关系。

(2)根据故事进行提问,巩固故事。

故事里讲了谁和谁发生的事情?(大象和小蚊子)

3、以乐器在故事中发出的声响为线索,引导幼儿回忆故事情节。

大象走路的声音像什么乐器发出的声音?(大鼓轻轻地、慢慢地敲,就像大象走路的声音)

小蚊子飞来的声音像什么乐器发出的声音?(串铃摇一摇,就像好多小蚊子飞来了)

大象甩尾巴赶蚊子的声音像什么乐器发出的声音呢?(蛙鸣筒刮一刮,好像大象甩尾巴呢)

最后大象生气了,重重的跺脚,是用什么乐器发出的声音?(大鼓重重的敲!)小蚊子都吓死了。

鼓励幼儿大胆做小蚊子吓死的样子。

4、教师和幼儿用乐器进行表演。

(1)请幼儿拿出串铃,引导幼儿拿串铃轻轻摇动,尝试摇串铃,表示蚊子飞。

(2)教师扮演大象,幼儿扮演小蚊子,共同用乐器配合故事情节进行讲述。

(3)教师再次和幼儿用乐器进行游戏。

5、结束活动。

教师带领幼儿出去表演游戏。

2 教案二:大象和小蚊子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打击乐的兴趣,体验乐器演奏带来的快乐。

2、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和根据故事情节与乐器进行匹配。

3、引导幼儿了解乐器发出的声音,并乐意参与游戏。

活动准备:

大鼓、摇铃、盘

活动重点难点:

重点:能根据股市情节与与乐器进行匹配,体验游戏带来的快乐。

难点:幼儿分角色进行表演,并能控制自己的乐器。

活动过程:

(一)导入:师生问好

1、教师打击乐器发出声音,激发幼儿的兴趣。

师:小朋友,刚才听到什么声音了?(鼓声、铃声)

还有什么声音呢?(幼儿讨论)

2、教师出示乐器,进行演奏,幼儿熟悉乐器。

师:今天老师请这三样乐器宝宝来和小朋友作游戏,游戏的名字叫做《大象和小蚊子》。

师:1、器宝宝来当大象和小蚊子,一起来听一听什么乐器声音像大象走路的声音?为什么?(幼儿讨论)


2、边摇摇铃边提问:摇铃像谁的声音?

(二)开始部分

1、教师边讲述故事边表演乐器,了解基本情节,初步感知游戏。

提问:(1)、大象是怎么走路的?(幼儿表演)教师用大鼓配合。

(2)、大象打起了瞌睡,谁来了?蚊子是怎么飞的?蚊子看见了什么?它们要干什么了?(我们去叮叮吧)它们怎么叮的?(教师用摇铃配合小蚊子飞的声音)

(3)、大象醒来了用尾巴赶蚊子,它是怎么赶的?(教师用盘子刷刷的声音表示赶蚊子的声音)

(4)、大象生气了,一跺脚,咚!蚊子怎么了?(死了)

2、教师指导幼儿用动作表演故事——师幼共同表演。

3、幼儿分角色用乐器表演故事,教师讲述幼儿表演。

(三)结束部分

小朋友表现的真棒,小乐器累了,想回去休息了,我们把他们送回家——整理乐器

六、活动延伸

为幼儿提供更多不同的乐器和材料,让幼儿自己去探究还有哪些事物发出的声音像大象和小蚊子。

12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