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课例研究

2024-02-25 19:07

2024-02-25 19:55
呢?曾看到一位教师把某一堂课相关的材料都写进教案里去。前面交代了一大堆相关背景材料,教学步骤里加进括号,里面写了许多为什么这样教而不那样教的原因,做了许多设想与分析,教案最后又加了一个教学反思的步骤,旁边又留白了许多空间预备做记录,一篇教案共有二十多页。在一篇教案里塞进那么多的内容,还是教案吗?很明显的,这位教师是已当成课例研究来做了。现实中很多教师是在做着课例研究的。课例研究不是课例,课例包含在课例研究材料之中。课例是一节节具体的课,课例研究是要对这一节节具体的课进行研究,要弄清课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那样的原因。课例研究更不是课堂实录,课堂实录是一堂课的记录,易时易地,其作用难以设想,“人不可能同时踏进同一条河流”。课例研究也不是教案。教案是具体的一堂课的教学方案,是具有特定教育思想的教师所制定的,面对特定的学生、在特定的时代环境里的具体教学实施方案。教案的意义是发生在一定范畴里的,包括具体的时间、范围,特定的区域、人群等。课例研究活动还要研究支持性的材料,结果具有普适性。那么,课例研究是提升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分析与积累过程,是教师具体完成某一课堂任务的支撑性材料。如《项链》一课的课例研究中,材料提供的主题不局限于“反映当时法国社会虚荣腐朽和没落颓废的社会生活”,可以是“细节决定成败”、“人生变幻无常”等, [1]可适用于各种课堂情况,如果搜集的材料足够,研究深入,甚至可适用于课例研究材料里没有设想而出现的更多的生成性课堂情况的处理。“常见的教学课例研究报告的体例一般包括:一是对教学设计的背景、思路与意图进行说明;二是如实描述课堂教学的实际进程,包括学生是怎样学习的、师生是如何互动的,描述应点面结合,给人以整体感,同时又要突出重点;三是对授课过程及效果的反思与讨论。” [2]做为课例研究的材料,应由课堂呈现材料、支持性材料、结果评价性记录材料、反思性材料四个部分组成。课堂呈现材料 课堂呈现材料指向课堂教学的实现,可以是教案、课例、课堂实录、课堂片断、说课稿、教学案例等。支持性材料 包括学生学习层面的知识情况分析、课堂呈现的学习知识来源、课堂教学内容建设的支撑性教育理论资料及其它有价值的文献资料等。结果评价性材料 结果评价性记录材料是某一课堂实践情况的评价性记录,可以是简单的效果等次,可以是翔实的课堂实践得失的记录,还可以是收集的学生作业,例如成功或失败的学生作文。反思性材料 教学反思是课堂实践的心得体会,注重成败得失的原因分析、改进设想等。课例研究的几个材料之间关系密切。课堂呈现材料是重要的,其实践形式是教师教学水平的表现。但如只重课堂呈现,不注重其它部分材料的积累与分析,教师的研究工作会陷于表面“作秀”,很多课堂细节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最终是一事无成,会如前面所述的变成教案积累或“教案书橱”。所以,材料的几部分之间难分孰轻孰重,课堂呈现材料是重要的,可更多时候研究的重点会指向支持性材料、过去自己或别人的课堂评价及反思性材料。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