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中的問題

2024-03-06 17:06

有两个问题 1伱如果是《马说》里的千里馬你该怎样做?是饲馬者该怎样做? 2當今社會有什么样的人才?
2024-03-06 21:56
我们不要忽略一个问题就是“千里马”的概念。千里马是在被发现以前就是“千里马”了,如果不是哪伯乐就是发明而不是“发现”。也就是说“千里马”无论你发现与否都是“千里马”,只是被发现以前没被“人”冠以“千里马”的名称而已。

伯乐,就是能够发现“千里马”的人,人与马不同,人的原始本能不仅是发现“千里马”。为是么有“伯乐”是因为“伯乐”这种“人”在认识马的过程中发现了有特殊本能的马即“千里马”。也就是说“伯乐”的出现必须有“千里马”的存在为前提的。

千里马在没被赏识之前, 不等于不客观存在, 只不过是没被发现而已.

伯乐不是驯兽师是相马者, 他看到了千里马的潜质, 而不是将常马驯成了千里马. 在他没看到之前, 千里马只是没得到释放的空间, 没得到展现自己的舞台. 没遇到伯乐. (也许这时的伯乐还没成为伯乐).

人们往往把千里马理解为已经展露才华者, 我却觉得更多的千里马藏在芸芸众"马"中, 是已经存在的现实, 能不能发挥千里马的作用则要看有没有伯乐了. 所以我觉得伯乐在后.

故先有千里马,后有伯乐!千里马成就了伯乐,伯乐成就了更多的千里马!

所以说千里马和伯乐二者是相互的一衣带水的关系彼此也是相互需要的!“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是唐朝韩愈名篇的首句,至今也广为流传。“伯乐”们为了国富民强,坚持原则、擦亮眼睛,慧眼识出“千里马”,给“千里马”们用武之地;“千里马”们身心愉快,“士为知己者用”,不遗余力地拼杀疆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然而,如何才能得到一匹理想中的千里马呢?“赛马”与“相马”都是选用合格人才的必要程序。试想参赛的“马”在参赛之前就已被相过至少一次了。应先“相马”而后“赛马”,也就是说“赛马”是“相马”的印证。但“相马”的方法,“赛马”的技巧又各有不同。于是便经常能听到有人说到,中国的千里马究竟在哪里呢?难道真像有人所说的那样,千里马都出国了?或许还是:中国本不缺千里马,缺的是伯乐?

设想一下,一个好公司、大公司要招的人是何其的多,如没有“相马”这道程序,那么多的“马”,有可能都让他们参赛吗?时间、空间等各种条件都能允许吗?所以“相马”仍是选用人才的重要程序。这也是为什么找工作的人初试就没通过之所在。然而相马的条件并不是特定的,也许在一人眼里你是一匹“驽马”,而在另一人眼里你可能又是一匹“千里马”。另外,也许你所在的职位不适合,也会限制你自身潜能的发挥,故是不是“千里马”也与公司的用人机制有关。“伯乐”与“千里马”的出现是用人与被用者之间结合的结果。一相马者被称得上是“伯乐”那是“千里马”的衬托,因为他发现了千里马,而一千里马是因为伯乐成功地挖掘出他本有的潜能,才有“千里马”这一说,两者是一一对应的。故其实世上本没有独立的千里马,亦没有独立的伯乐;千里马和伯乐原是互为依存的。要有的话也是,“准”伯乐在找“准”千里马,“准”千里马也在找“准”伯乐。而“准”伯乐只有在找到了这一个“准”千里马之后,后者才成为真正的千里马;同样,只有在“准”千里马认定了这一个“准”伯乐之后,后者才成其为真正的伯乐。也正所谓,在当今的人才招聘会上, 犹如相亲一般,“伯乐”是月老,“千里马”与用人单位是“相亲”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