呢?5)他与宇宙的关系又是什么呢? 请大德给些答案,共同探讨。不胜荣幸谢谢!

2024-04-18 05:42

2024-04-18 10:08
无上正等正觉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意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出自《金刚经》,含义是“至高无上彻悟一切宇宙奥妙圆融圆通无滞无碍之觉,”佛学和佛教大德高僧们把“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翻译为“无上正等正觉”,本身不确切,其中的“正”字缺乏圆融圆通,缺乏浑沌,刚而不柔,热而不凉,是走了极端。浑沌之理,空即色,色即空;上即下,下即上;得即失,失即得;死即生,生即死;正即邪,邪即正。依据太极原理,既然有“正等正觉,”那么必然有“邪等邪觉,”那么,什么是“邪等邪觉”?这就叫分别心,有了分别心,则心无清静,难以获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此处,为了照顾人们已经习惯的认知,我依然使用“无上正等正觉”之说,但我的意思不是“无上正等正觉,”而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即:至高无上彻悟一切宇宙奥妙圆融圆通无滞无碍之觉。

如何获得“无上正等正觉”呢?

答案已经高高悬挂在《心经》中:“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这就是说,只要遵循“般若波罗密多,”即可得“无上正等正觉。”

那么,什么是“般若波罗密多”?

佛学和佛教把“般若”译为“大智慧,”把“波罗”译为“彼岸,”把“密”译为“到达,”,把“多”译为“上,”,全句意思即为:登上彼岸的大智慧。

如同对“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翻译,把“般若波罗密多”翻译成“登上彼岸的大智慧,”也是不准确的。准确的翻译应是:“法自然而到达理想境界的灵觉。”

如此,获得“无上正等正觉”的法门是:开启灵觉,随性而动,法自然而行。

那么,真有什么“无上正等正觉”可得吗?

佛陀在《金刚经》第十七品 “究竟无我分”中说:“须菩提,实无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若有人言:‘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实无有法,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就是说,实际上并没有能获得“无上正等正觉”的法门。

问题不在于有否获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法门,而在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至高无上彻悟一切宇宙奥妙圆融圆通无滞无碍之觉,”这个“觉”只能体验感受而无法获得拥有。就像性体验中的极乐妙境,只能体验感受到,而无法获得拥有,如果能获得拥有,那么,即可借给别人使用,而实际上,这可能吗?不可能,自己的梦境只有自己体验感受,无法送给别人感受。即使把梦境描述给别人,依然是隔靴搔痒难以让他人真切体验感受。

要真正体验感受到“无上正等正觉,”首先要开启灵觉,不是靠智慧;要随性而动,不是靠积累起来的知识和观念;要法自然而行,不是寻求捷径。老子在《道德经》中早已警示人们:“大道甚夷,而民好径。”不像小孩子那样随性而动,不按照自然法则演绎人生剧本,一门心思寻找获得“无上正等正觉”之法门,就是“好径”。

作为人生和生命的导游,作为人类最后课程的编撰者,我要告诉人们的是,要获得“无上正等正觉,”请先建设好自己的心灵花园,“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不建设好自己的心灵花园,任何美好的心愿无以达成,任何美好的理想无以实现,不建设好自己的心灵花园,永远也难获“无上正等正觉。”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