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这句话妙在何处?(简短回答)

2022-08-30 19:23

2022-08-30 23:09
妙处是:
借用对方的思路,“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岂是我家的果”,使对方无言以对,而且委婉有礼,机智敏捷。扬氏之子的回答妙就妙在这里
更多回答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这句话妙在把杨氏子的稚气和巧妙的回答描写得惟妙惟肖!教导我们要学会随机应变,用智慧解决问题。

1、出处

出自《杨氏之子》。

2、原文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3、释义

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一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其中就有杨梅。

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马上回答:“我可没听说过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扩展资料:

注释

1、氏:姓氏,表示家族的姓。

2、甚:很,非常。

3、惠:惠同慧,智慧的意思。

4、孔君平:孔坦,字君平,官至廷尉。

5、诣:拜访,拜见。

6、乃:就;于是。

7、设:摆放,摆设。

8、夫子:旧时对学者或老师的尊称。

妙处是: 借用对方的思路,“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岂是我家的果”,使对方无言以对,而且委婉有礼,机智敏捷。扬氏之子的回答妙就妙在这里
妙处是:借用对方的思路,“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岂是我家的果”,使对方无言以对,而且委婉有礼,机智敏捷。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就妙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