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愤苦学故事

2023-11-07 10:15

星期一要用,摆脱啦
2个回答
映雪囊(náng)萤

晋朝时候,有一个人名叫孙康,非常好学。他家里很穷买不起灯油,夜晚不能读书,他就想尽办法刻苦地学习。冬天夜里,他常常不顾天寒地冻,在户外借着白雪的光亮读书。

当时还有一个人,名叫车胤(yin),也和孙康一样,没有钱买灯油。夏天夜晚,他就捉了许多萤火虫,盛在纱袋里,用萤光照亮,夜以继日地学习。

负薪(xīn)挂角

汉朝时候的朱买臣,小时候,家里很穷。为了维持生活,他每天都得上山砍柴,没有时间读书。但是他好学不倦,常常背着柴一边走,一边看书。

隋朝有一个叫李密的人,小时候给人家放牛。每天出去都要带几本书挂在牛角上,趁牛吃草的时候,他就坐在草地上用心读书。

六一节,我们怀念小萝卜头

衣衫褴褛的小萝卜头站在国民党监狱的铁窗里,一手攀着冰冷的铁窗棂,一手伸出生锈的铁窗,想托起那只落在铁窗高处的蝴蝶。他够不着,于是使劲翘起双脚。

戴着红领巾的小萝卜头站在中国儿童中心一丛茂盛的石榴树中,身边开满了火红的石榴花,洋溢着欢度节日的孩子们的欢声笑语。

孩子们像一群群美丽的蝴蝶,在明媚的阳光里享受和平带给他们的欢乐。无数无数的幸福在他们都像呼吸一样可以得到,但孩子们是否知道50年前和他们一样大的小萝卜头,却连一只蝴蝶都不能自由地追逐。从一岁半和父母一起被捕入狱,小萝卜头在罪恶的铁窗里长到10岁,终被国民党反动派残忍地杀害。

我们又想起普天下所有的儿童,他们还有很多生活在贫穷、饥饿、战火和奴役之中。我们能做些什么,让苦难的儿童拥有一点点本应属于他们的欢乐,让生活在幸福中的儿童懂得他们的欢乐来之不易。
中国民间有许多关于学习的格言,如:“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活到老,学到老”等,也流传着很多古人珍惜时间、发愤苦读的故事。

战国时的苏秦,夜以继日地读书,实在太累了,就用锥子刺腿来使头脑清醒;汉代的孙敬,为了防止读书时瞌睡,便用一根绳子把自己的头发系在房梁上,只要一打磕睡就会被扯醒。这就是历史上“刺股悬梁”的故事。

晋朝的车胤、孙康、匡衡,家里都很穷,连点灯的油都买不起。夏天的晚上,车胤用纱布做成一个小口袋,捉一些萤火虫装进去,借着萤火虫发出的光亮看书;孙康在严寒的冬夜坐在雪地里,利用白雪的反光苦读;匡衡在墙上凿了个小洞,“偷”邻居家的一点灯光读书。成语“囊萤映雪”和“凿壁偷光”所讲的就是这几个故事。

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自幼苦练书法。他每次写完字,都到自家门前的池塘里洗毛笔,时间长了,一池清水变成了一池墨水。后来,人们就把这个池塘称为“墨池”。王羲之通过勤学苦练,终于成为著名的书法家,被人们称为“书圣”。

中国当代许多著名的学者和科学家,也是勤奋好学的楷模。数学家华罗庚,小时候在一家店铺里打工,工作非常辛苦。但他仍挤出时间读书学习,最终成为享誉世界的数学家。现在,人们的生活条件和学习条件好多了,不必再“囊萤映雪”、“凿壁偷光”,更不必模仿“刺股悬梁”的做法,但古人那种勤奋好学的精神却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相关问答
愤怒和痛苦有关吗?
5个回答2022-08-17 07:16
愤怒和痛苦当然是有关系的,有的时候先有愤怒,然后就会感觉到痛苦的时候,因为痛苦才会感觉到愤怒。
古代刻苦自励,发愤图强的人有谁?
1个回答2024-05-18 18:03
越王勾践在失败面前刻苦自励,奋发图强,终成霸业。 宋朝大文豪苏轼,几次受贬后自强不息,写出了许多千古绝唱。
人的一切痛苦都来自于对自己无能的愤怒吗?
5个回答2022-12-26 15:21
我觉得这句话说的没有问题,人生当中内心的痛苦,真的是对自身无能的愤怒。 在人生前行的路上,我们总会遇到许多让人无能为力的事,而这些让我们无奈的事情,总是会给我们带来痛苦,总是能让我们感受到世界对于...
全文
人的一切痛苦,其实都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对吗?
4个回答2022-11-29 02:15
我觉得有时候就是因为对自己不懂得忍耐自己的无能吧。
愤愤不平是成语吗
1个回答2024-01-25 18:07
成语解释编辑 【成语】: 愤愤不平 【拼音】: fèn fèn bù píng 【解释】: 愤愤:很生气的样子。心中不服,感到气愤。
人的一切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的无能的愤怒
2个回答2023-03-31 03:20
痛苦的结果都是自寻烦恼。生活痛苦只会磨练人的坚强的意志。没有苦中苦,哪有甜中甜。越在痛苦的边缘之中越要努力的去拼搏。拼搏过后就会还算是很幸福的了,与感到快乐的。
骆驼祥子痛苦愤慨苦苦寻生路下一句
1个回答2023-08-26 21:05
痛苦愤慨苦苦寻生路的下一句是“幸福察亏坦喜悦时时找宽心。” 道路曲折坎坷并不是通向目标最大的障碍,一个人的心志是败桐否顽强,这才是决定成空握败的关键
什么是愤愤不平?
2个回答2022-12-16 06:51
释义 愤愤:很生气的样子。心中不服,感到气愤。同“忿忿不平”。 出处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十八回:“王子成父诸人,俱愤愤不平,请于桓公,欲劫鲁侯,以报曹沫之辱。”
欧阳修发愤苦学的译文呢?
1个回答2022-10-09 16:14
欧阳修苦学 欧阳修四岁而孤,母以荻画之,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及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抄录完毕,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终成文坛巨匠.
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下一句
2个回答2023-06-07 13:28
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