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助朱棣靖难的朵颜三卫结局如何?

2023-11-08 06:50

3个回答
朱棣在出征蒙古的时候

怕朵颜三卫又和蒙古通好合并,而且朵颜三卫知道怎么进攻南京,北京,跟随朱棣参加过大的战争,打到过首都南京,后来被搁置在山西和蒙古之间的边境地方闲置着。
靖难之役,朱棣为了消除宁王这个背后的隐患,同时为了得到善战的蒙古族骑兵,诱执宁王,从朵颜三卫得到了三千铁骑。在以后的战斗中,朵颜三卫的蒙古族骑兵英勇作战,为朱棣登上帝位立下了汗马功劳。为了酬谢朵颜三卫蒙古族首领,朱棣将原先大宁卫的土地割予朵颜三卫,而宁王改封到江西。从此,朵颜三卫名正言顺地得到了现在内蒙古东部赤峰一带的土地。但明朝因为要出兵进攻鞑靼和瓦剌,对同是蒙古族的兀良哈蒙古心存戒心,因此不让他们在新得到的土地上放牧,这引起了兀良哈蒙古的不满,在明军北征时没有随同出兵。

朱棣第三次出征时,在蒙古草原上转悠了几个月,没有找到鞑靼或瓦剌的军队,粮草不继,无奈下令退兵。这次出兵没有取得任何战果,让朱棣很是不爽,于是他采取了一个背信弃义的做法。朱棣在回军的途中,突然偷袭了本是明朝子民的兀良哈蒙古——朵颜三卫,以此作为他取得“大胜”的资本大加炫耀。这次无耻的偷袭彻底暴露了明朝的真实面目,从此,朵颜三卫不存在了,兀良哈蒙古为了得到明朝给予的牧场(大宁),屡次南下与明军交锋,最终控制了滦河一带。
蒙古达延汗时,兀良哈蒙古被迁到今天俄蒙交界处,清朝以后被称为乌梁海。
可是后来朱棣出征蒙古,每次都找不到蒙古的主力部队决战,还没走多远,对方就跑的没影了,而且补给十分困难,而朵颜三卫的一些将领对分给自己的土地太小,他们非常的不满意。朱棣心生疑心,怕他们迟早反水和蒙古和好,于是派兵突然袭击挨个挨个的包围朵颜三卫的三个大本营,于是连人带马全部逮捕。

但是有一部分人依然骑马逃脱到北方蒙古去了……

另外一部分朵颜三卫的人被抓住的,都直接被朱棣残忍的杀害了,这些人死的时候菜知道朱棣是一个背信弃义不守信用的大坏蛋。

整个朵颜三卫总体上看,明朝对其还是比较仁慈的。其实明廷对蒙古基本没有扫除的想法,朱棣的观点就是驱走就行,但看明朝实际的做法,就是牵制蒙古诸部,不要令其过度强大。

对于离大明最近的蒙古诸部,明朝对其主要是施恩,远处的才是驱走,如果能力允许,则将远处的蒙古军内迁,或迁到明边境附近,加以钳制。我特地附录了兀良哈(朵颜三卫)的泰宁卫自朱棣以来到明末的过程。基本上,就是近似封藩,朝贡状态,明朝也对其施恩,封官。


关于兀良哈被袭击的事件。

如果按照《永乐实录》记载。因为兀良哈在朱棣第三次北征前,曾经与蒙古诸部有来往,如果按当时受封明朝守备官来看,可以判定为通敌。因为当时阿鲁台多次反叛,甚至明廷认为最近的一次的反叛,兀良哈是直接的附逆。阿鲁台听说朱棣亲征就直接远遁了,而兀良哈的附逆还在当地,因此明军决定回师剪除,这是兀良哈被袭击的主要原因。

对于反叛军队,一般都是采用武力。但是对于平民百姓,大明对待蒙古人的态度,基本都是发放生活物资,给以生存条件,兀良哈的溃散军队和老弱妇孺后来归降请罪都得到了宽释。

因为朱棣对蒙古的政策并不是赶尽杀绝,而是一定程度的内附,一定程度的安置在大明边卫不太远的地方,就近控制。兀良哈如果对明朝忠诚,朱棣完全可以用这部分力量来控制,或者说牵制瓦剌和鞑靼。根本没有袭击的理由。袭击的理由就是叛国。

很多人说朱棣好大喜功,其实朱棣有很多大的举动,诸如建筑、河堤等方面,都没有赶工完成来夸耀自己的功绩,而是很务实的按工期进行,直到朱棣死后才完成。应该说朱棣还是一个比较务实的皇帝的。

明建文元年(1399年),明朝发生皇室战争,史称“靖难之役”。朱棣在发动“靖难之役”前,借助兀良哈三卫蒙古人的支持,挫败了镇守大宁卫(卫治在今赤峰市宁城县)的宁王朱权。后来,他又向兀良哈三卫借用3000名精骑兵,作为其“靖难军”的骨干。建文四年(1402),朱棣即皇帝位后,为了酬谢“从战有功”的兀良哈三卫蒙古人,决定把大宁卫(今承德市、平泉县、建昌县及老哈河流域)割让给他们。同时,他还封三卫首领以都督、指挥、千户和百户等职;决定在开原、广宁两地开设互市,供兀良哈三卫蒙古人和明朝进行交易活动。
  永乐皇帝的决定和允诺并没有完全兑现。明廷不允许三卫蒙古人南迁到大宁地区驻牧。兀良哈三卫蒙古各部,为了获得大宁地区的驻牧权,联合了当时颇为强大的阿速特部(明朝称其为鞑靼部)首领阿鲁台。他们经常联兵进攻明朝。永乐帝在1422-1424年连续三年“亲征”,攻打阿鲁台时,曾率领军队深入屈裂儿河流域,打击支持阿鲁台的兀良哈三卫,使他们受到极其惨重的伤亡。但是,兀良哈三卫并未屈服,他们为争得大宁地区与明朝进行了不懈的斗争。不久,他们挥师南下,进入滦河流域驻牧。1428年,他们又进入大宁城,并经会州(今河北平泉县)直趋宽河(今河北瀑河)。他们还同明朝宣宗皇帝亲自率领的3000骑兵进行过激烈的战斗。当时,科尔沁部在阿岱汗和阿鲁台太师统率下迁入嫩江流域。他们全力支持兀良哈三卫向南推进,夺取大宁地区。
  明朝在宣宗末年和英宗初年,即15世纪30年代后期,其边防松弛,御警薄弱。三卫蒙古人从西拉木伦河到辽河流域全面展开攻势,向南推进。到15世纪中期,他们终于来到明朝长城边外驻牧。此后,兀良哈三卫驻牧地分布情况是:“自大宁前抵喜峰口,近宣府,曰朵颜;自锦(州)、义(州)历广宁(卫)至辽河,曰泰宁;自黄泥洼(“洼”原有穴字头)逾沈阳、铁岭至开原,曰福余。”(《明史》卷328)。从此,西拉木伦河和辽河以南,东起开原,西近宣府的长城边外,均属兀良哈地区。
相关问答
朵颜三卫曾给朱棣很大的帮助,朱棣却对其痛下狠手,这是为什么呢?
1个回答2023-02-15 07:35
暗通阿鲁台部 ,这种行为已经严重的影响到了江山,所以才会做出这样的决定。
朵颜三卫帮助朱棣夺取皇位,为何后来朱棣要恩将仇报?
1个回答2023-02-12 14:55
正是因为朵颜三卫的实力很高,他们现在可以帮助自己夺取皇位,将来也会帮助别人,朱棣害怕他们的存在会威胁到自己的地位,所以为了不给自己留下隐患,朱棣只得杀掉他们。
在靖难之役后,朱棣是怎样对待朱标的妻子和儿子们的?
1个回答2024-03-04 15:59
靖难之役后,朱标的正妻常氏已经去世,只有妾室吕氏在世,因为儿子朱允炆登基为帝,吕氏就成为明朝的太后。后来吕氏被剥夺了皇太后的封号,跟小儿子朱允熙去懿文陵给丈夫守陵了。除了建文帝下落不明以外,朱标的...
全文
靖难之战之后,朱棣是如何对待其他王爷的呢?
1个回答2022-11-11 10:40
其实对待其他的王爷还都是非常不错的,也是希望这些王爷都可以好好的尽到自己的职责,然后也可以对他好一些,所以对待其他王爷还都是非常客气。
朱棣为何要发动靖难之役
1个回答2023-01-18 03:46
因为他侄儿想把他除掉,保证自身地位的稳固
靖难之役后,武将都归顺了朱棣,哪个人就是不肯?
2个回答2023-03-01 00:51
这是中山王之子,魏国公徐辉祖。他之所以不死,一方面他是开国功臣徐达之子,另一方面,因其姐徐氏是皇后,徐辉祖也就是国舅。所以,朱棣只是革去徐辉祖的爵位,他病逝后,朱棣又让其长子承袭魏国公。
靖难之役中朱棣取胜的原因有哪些?
2个回答2022-12-12 17:02
果断出兵,出其不意
在靖难之役后,朱棣是怎样对待朱标的妻子和儿子们的?
1个回答2023-02-16 01:50
朱棣对朱标的妻子和儿子比较狠,不管是活着的还是死去的都被废掉了称号,朱标的儿子被暴卒或被烧死。
在靖难之役中,朱棣是靠什么占胜朱允炆的?
2个回答2022-12-18 13:40
朱棣靠的是出其不意,和自己高超的军事才能占胜朱允炆的,朱允炆和朱棣相比,实力比较弱。
朱棣靖难之役开始为什么失败?
1个回答2022-09-17 04:14
朱棣起兵还是比较仓促的.或许是真的没有准备好..兵力少,地盘小,武将少...没办法,藩王起兵哪有这么容易的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