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大全:乌河

2023-11-09 13:10

1个回答
以下是 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民间故事大全:乌河》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俗话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在30年以前乌河沿岸,到处是河汊,芦苇密布。芦苇的外围,才是农田。如今的乌河两岸,到处是农田、菜棚,在乌河上游地区,芦苇是再也找不到了!可是,可是几百年前,几千年前的乌河又是怎样的呢?

  当然,这可能是谁也说不明白的。但是,乌河上游地区,在春秋战国独立封国的时候,曾经是齐国的国家园林,这恐怕是很多人所不知道的。

  这要先从儒家的经典《孟子》说起。在《孟子·梁惠王》中孟子与齐宣王有这样一段对话:

  齐宣王问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诸?”

  孟子对曰:“于传有之。”

  曰:“若是其大乎?”

  曰:“民犹以为小也。”

  曰:“寡人之囿,方四十里,民犹以为大,何也?”

  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兔者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宜宜乎?臣始之于境,问国之大禁,然后敢入。臣闻郊关之内,有囿方四十里,杀其麋鹿者,如杀人之罪,则是方四十里为阱于国中。民以为大,不宜宜乎?”

  从这段话我们得到这样一些信息:齐王有一座严禁平民百姓入内的苑囿,方圆四十里;这座苑囿的位置在郊关之内。这话非常确定。一是孟子直接对苑囿的主人说的;二是以此为劝谏内容;三是从言谈中可以看出,孟子这些话说得十分审慎。如关于文王之囿的规模问题,他就不是直接肯定,而是说:“于传有之。”这就更增加了这段文字的可信度。

  据《尔雅》的解释,古时国都“方五十里为郊关”。孟子从鲁国来,自然这“郊关”应该是指西面的。我们知道,先秦的“里”比现在要小得多。根据《左传》,记载,从临淄城到蘼棘山(济南千佛山)为五百里,现在的距离是120公里,也就是大约当时4里相当于现在的2华里、1公里。再考之于实地,临淄城西25华里的地方有个村子叫召口。关于召口村名的来历,据《临淄县志》记载,这里是临淄城西郊的关口。而在关口之外数里的高阳(今临淄高阳乡)建有接待外国来使的馆舍——高阳馆。使臣待召晋见,必从此关口,故称之为“召口”。显然,今天的25华里,与当时50里的“郊关”定位是基本吻合的。孟子自西南的鲁国来,那么,这“郊关之内”,显然应当是在临淄城西边。临淄城西接近郊关,又有方圆40里(今10公里)的规模,再加上苑囿所需的水草条件,那就只能是乌河流域。因为乌河河道正是在西距临淄城20华里一带地方。

  也许有人会说,“郊关”并不一定是孟子经过的地方。这话也不无道理。但是,齐宣王时,齐国已是东方大国,几乎拥有了除鲁国之外的今山东全境地区。临淄城向东向北都是自己的国土,外临大海,没有邻国,似乎也就不必设“郊关”。而临淄城向南10余华里便是牛山等连绵群山。这么说来,交关之内,只有西边具备开辟“方四十里”之苑囿的条件。

  当然,如果没有其他证据,单是这么说,也难以使人信服。还有从这苑囿的名字可以进一步考证,它就在乌河一带。《左传》中曾经两次提到齐国苑囿的名字:

  《左传·文公十八年》:夏五月,公游于申池。二人(仆人邴躅和骖乘阎职)浴于池。躅以扑跌职,职怒。躅曰:“人夺汝妻不怒,一秩汝,庸何伤?”职曰:“与刖其父而弗能病者,何如?”乃谋弑懿公,纳诸竹中。归,舍爵而行。”

  (二)《左传·   襄公十八年》记晋平公会盟鲁、宋、卫、郑、曹、莒等12诸侯军伐齐,“赵起以上军围卢,弗克。十二月戊戌,及秦周伐雍门之秋,......己    亥,焚雍门及西郭、南郭。刘难、士弱率诸侯之师焚申池之竹木。

  第一段文字介绍的是荒*无行的齐懿公,在到申池苑中游玩的时候,被他的两个仆人(一个有杀父之仇,一个有夺妻之恨)给暗杀后,抛尸竹林而去。

  第二段文字介绍在齐国弱势的时候,晋平公联合12国诸侯一直攻打到临淄,并焚烧了申池的竹木。
 从这两段记述中不难看出,申池空旷幽静,规模颇大的苑囿特点。因为是国家苑囿,外人不能随便进入,所以,两个仆人轻而易举的杀死了国王,而藏尸竹林。因为其规模很大,所以特别写出“率诸侯之师”去放火焚烧。

  从这些介绍也自然可以解决一个争议的问题:就是关于申池的位置。晋代学者杜预《春秋左氏经传集解》说:“齐南城西门名申门。齐城无池,唯此门左右有池,疑此则是。”于是,从此人们断定“申池”就是齐南城西门外的护城河。当然,现*古也已经否定了这一观点。

  据《齐文化丛书·齐都临淄城》介绍:临淄城“由大小二城组成,小城位于大城之西南部(即杜预所谓南城)。”“大城的修筑年代是早于小城的。又根据大城夯土打破周代文化层,夯土中杂有灰土及战国时期陶片等推测,其建筑时期当在战国时期以后。”而《左传》记载“申池”事,一在文公十八年,一在襄公十八年,即前609年和前555年,均为春秋史事。前者距战国(前475年始)134年。可见,“申池”早于南城至少一个半世纪。申门为“南城西门”,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民俗遗留是考古学上的一条重要依据。而在临淄城正西20华里的乌河上有一座古桥,叫申桥。《临淄县志》称这座桥是临淄现存最古老的三座桥之一。其始创年代已经失考。桥两边两个村子,分别叫做东申桥村、西申桥村。而当地人称申桥一带叫“申池片”。问一下,为什么叫“申池”,谁也不知原由。但是,老辈里这么叫,现在仍就这么叫而已!

  由此可以推断,今天的临淄区路山镇一带的乌河上游地区,正是两千年以前的齐国苑囿“申池”所在地。

  据历史记载,先秦时期我国北方地区气候温和多雨,自然十分适合竹子的生长。可以想象,那时,申池之中竹木茂密,沟汊纵横,獐狍野鹿之类禽兽众多。正是齐王和他的大臣们游猎的绝好场所。也是其他诸侯国非常羡慕嫉妒的地方,所以,敌对的晋国,攻入齐国腹地之后,就率各路诸侯军队,放火焚烧了这座园林。
相关问答
乌河的传说
1个回答2024-03-09 19:11
关于乌河、矮槐树村的得名,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据说宋太祖赵匡胤率军征讨山东时,某年夏日曾在该村古邮亭旁歇息。赵匡胤将汗水浸湿的战袍脱下,放进了村内的溪流中。突然,战袍底下钻出一黑龙,顺流而下,窜向西...
全文
中国民间故事何首乌的道理?
1个回答2024-01-30 05:39
相传,何首乌乃顺州南县人,祖父名叫能嗣,父亲名叫延秀。能嗣原名叫田儿,体弱多病,不能生育,年五十八岁,尚未娶妻成家,常常羡慕思念仙家道术,随师居于深山老林之中。 有一天夜里,他酒醉后睡卧于山野间...
全文
7只乌龟过河打一成语
1个回答2024-01-24 17:16
蝉腹龟肠 古人认为蝉只须饮露,乌龟只要喝水。比喻饥饿之极。 龟鹤遐寿 遐:长久。祝人长寿的颂辞。 龟龙鳞凤 传统上用来象征高寿、尊贵、吉祥的四种动物。比喻身处高位德盖四海的人。 龟龙片甲 比喻无论巨细...
全文
南明河乌龟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2-03 19:05
《南明河乌龟的故事》:南明河上游翠微园内一只石龟修炼成精,船石精爱和石龟精斗法,相较高下。每当两妖相斗,南明河的河水暴涨,淹没岸边的农田与农舍,百姓遭殃,苦不堪言。 有一天,翠微园的石龟又去找下游...
全文
河马与乌龟
1个回答2024-02-18 10:20
河马?是河书洛图吧。 河图与洛书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两幅神秘图案,历来被认为是河洛文化的滥觞。 河图”、 “洛书”是华夏文化的源头。《易·系辞上》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这个圣人就是人类...
全文
乌拉尔河的简介
1个回答2024-03-16 17:45
乌拉尔河是亚欧两洲界河。源于俄罗斯境内的乌拉尔山脉南部山地。上源沿南乌拉尔山脉东麓南流, 沿途经马格尼托哥尔斯克等重工业城市,至奥尔斯克折向西流。在奥伦堡以下,纳最大支流萨克马拉河后,继续西流入哈...
全文
义乌市的民俗风情
1个回答2023-04-22 14:06
不知道啊!!!!
乌鸦民间传说
1个回答2024-02-26 01:50
“乌鸦”系列是由德国著名女作家埃迪特·施爱伯-威克与画家卡罗拉·荷兰特合作创作的三本关于乌鸦的图画书,这三本书分别是《彩色的乌鸦》、《一只与众不同的乌鸦》、《一只孤独的乌鸦》。作品自问世以后曾倾倒无数...
全文
大乌鸦背着小乌鸦过河
2个回答2023-12-06 19:15
我看过的一个版本是老乌鸦把前两只丢到了海里,为什么没丢第三只,因为它说了它以后应该做的事,就是所以得动物包括人,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下一代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