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语杂记]资治通鉴之孟尝君用谏

2023-11-10 06:31

1个回答
继续资治通鉴。
孟尝君用谏的故事。

孟尝君是战国名人,故事很多。

孟尝君姓田,名文,和齐国的国君一个姓,都姓田。
孟尝君血统高贵,按辈分算,他是齐威王田因齐之孙,靖郭君田婴之子,齐宣王田辟疆之侄。

孟尝君和与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赵国的平原君赵胜、楚国的春申君黄歇并称为“战国四公子”,他以广招宾客,食客三千闻名,著名的“鸡鸣狗盗之徒”就是说的他的事儿。
养士需要花钱,有闲钱才能养闲人,孟尝君是个有钱人。

除了有钱,这个孟尝君也是个有能耐的人。
虽然从辈分看,孟尝君是齐威王的孙子,齐宣王的侄子,但他老爹有40多个儿子,他是他爹的某个小老婆生的,又是5月份生的,传说5月出生的小孩长大会祸害爹娘,生下来后他爹就要求他娘把他扔掉。
这种形势下,他能长大,能和魏无忌等人并称战国四公子,能在秦国、齐国都做过相国,曾经统帅齐国、韩国、魏国三国大兵攻打秦国,就足以说明,不是一般人物。

孟尝君用谏发生在周显王四十八年,也就是公元前31年,说的是孟尝君认真听取别人意见建议的故事。

齐王安排孟尝君出访楚国,楚王送给他一张象牙床,考虑到还要到其他国家去,带着不方便,孟尝君就安排一个叫登徒直的伙计先把床送回家。
登徒直同志很不愿意干着活,就找了孟尝君的一个叫公孙戊的门人(领导身边人,类似秘书、警卫、司机之类)给他疏通关系:象牙床这么宝贝的东西,运输途中发生刮刮蹭蹭,我把老婆孩子买了也赔不起,您如果能帮我推掉这个差事,我就把我家那口祖传的宝剑送给您。

公孙戊可能是个喜欢宝剑的英雄,他答应登徒直试试,找到孟尝君游说道:

孟尝君听完,连声说对,就决定不再接受楚王的象牙床。

想那公孙戊也不是个矜持的人,怎么容易就得到了登徒直家的宝剑,往外走的时候,禁不住喜形于色,得意洋洋。

孟尝君发现了公孙戊的异常,把他叫回来问为啥趾高气扬:

感觉瞒不过去,公孙戊就实话实说。

出人意料的是,孟尝君不仅没有责备公孙戊,反而安排人在屋外竖了一块牌子,写了一则告示:

广泛征求意见建议。

司马光对孟尝君用谏这件事儿的评语如下:

从这件事儿看,孟尝君没有因为公孙戊别有所图而否定他的正确意见,还是个比较有胸怀,能认真听取别人意见的人。

当然,公孙戊的所作所为也实在不是正人君子的作为,孟尝君的三千门客,也多是乌合之众。
管好身边人,也是个重要话题。
相关问答
鲁仲连谏孟尝君翻译 原文
1个回答2024-03-03 02:19
孟尝君田文因为瞧不起他食客中的某人,因而就想把他赶走,鲁仲连对他说:“猿猴和弥如果离开树木浮游水面,它们动作没有鱼鳖灵敏;要说经过险阻攀登危岩,良马也赶不上狐狸。曹沫手提三尺长剑,万夫难挡;假如...
全文
鲁仲连谏孟尝君
1个回答2024-01-24 16:38
用在名词、代词和动词之间,强调施事和动作的关系 称作 曹沫手提三尺长剑,万夫难挡 (这句话你抄错了)这难道不是为后事开了一个坏头吗? 任何人都有长处和短处,用人要扬长避短。
公孙戍谏孟尝君
2个回答2023-11-12 15:35
孟尝君聘于楚,楚王遗之象床。登徒直送之,不欲行,谓孟尝君门人公孙戌曰:“象床之直千金,苟伤之毫发,则卖妻子不足偿也。足下能使仆无行者,有先人之宝剑,愿献之。”公孙戌许诺,入见孟尝君曰:“小国所以皆致相...
全文
孟尝君为什么叫孟尝君
1个回答2022-12-08 14:56
田文叫孟尝君的原因是他的字为孟,封地是在尝邑,同时他还承袭了父亲的爵位,所以就被大家称为“孟尝君”,这在《战国策》和《史记》中都有记载。 战国时期除了孟尝君外,还有春申君、平原君和信陵君,他们四人并称...
全文
孟尝与孟尝君是一个人吗?
1个回答2022-11-25 19:05
不是,孟尝君是齐国人,传说有食客三千,名叫田文;孟尝是东汉吏官,字伯周
续资治通鉴与资治通鉴相比哪个好?
2个回答2022-09-01 00:04
当然是《资治通鉴》的好,什么东西都是原装的好
《资治通鉴谋略》和《资治通鉴》有什么不同?
2个回答2022-09-04 13:11
《谋略》只是摘抄了《通鉴》中的一些文字,然后简单的翻译成白话文。
“资治通鉴”的“资”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3-06-03 02:00
《老子》曰:“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 师是老师,引申为榜样;资指资源、借鉴。善良的人是不善的人的老师;不善良的人又是善良人的借鉴。这里句话大意是说,坏人可以成为好人引以为戒的借鉴,...
全文
看资治通鉴有什么用?
1个回答2022-12-05 07:42
使人明智 (牧客)
沙飞的介绍
1个回答2024-06-24 00:05
沙飞,广东开平人,1912年5月5日生于广州一个药商家里。幼年就读于广州,1936年考入上模物海美术空码察专科学校西画系。1936年斗茄10月拍摄发表鲁迅最后的留影、鲁迅遗容及其葬礼的摄影作品,引...
全文
扫码下载APP
听书听课听播客,随时随地陪伴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