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的演讲稿

2023-11-12 13:02

1个回答
  陶行知(1891年10月18日-1946年7月25日),安徽省歙县人,中国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爱国者,中国人民救国会和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我为你整理了陶行知的演讲稿,希望对你有所参考帮助。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在那个被帝国主义与封建势力两座大山重重压着的年代,陶行知先生以这样的一种献身精神,为中华教育寻觅曙光。

  有一次,陶行知先生在武汉大学演讲。他走向讲台,不慌不忙地从箱子里拿出一只大公鸡。台下的听众全愣住了,不知陶先生要干什么。陶先生从容不迫地又掏出一把米放在桌上,然后按住公鸡的头,强迫它吃米。可是大公鸡只叫不吃。怎么才能让公鸡吃米呢?他掰开公鸡的嘴,把米硬往鸡的嘴里塞。大公鸡还是拍着翅膀蹬腿使劲挣扎,简直如上刑场,如临大敌。先生轻轻地松开手,把鸡放在桌子上,自己后退了几步,大公鸡自己就开始吃起米来。这时,陶先生开始演讲:“我认为,教育就像喂鸡一样。先生强迫学生去学习,把知识硬灌给他,他是不情愿学的。即使学也是食而不化,过不了多久,他还是会把知识还给先生的。但是如果让他自由地学习,充分发挥他的主观能动性,那效果一定好得多!”

  陶先生采用“喂鸡”这件平常的小事,来比喻课堂教学中教师教与学生学之间的三种不同境界,教师好比是喂鸡人,而学生恰似那只“被摆布”的大公鸡。三次喂鸡,喂鸡人为了想让大公鸡吃米,采用了三种不同的喂鸡方法,从而收到了不同的效果。身处其中,我们很能理解喂鸡人“望鸡成凤”的迫切心情。

  反思我们的课堂教学,曾经有那么多的无奈:当我们把自己“精心设计”的教案“有条不紊”地实施以期达到“行云流水”的效果时,我们的孩子偏偏喜欢“迂回绕道”、“节外生枝”;当我们在讲台前动情地直抒情怀慷慨陈词时,却看到孩子们端坐位置无动于衷,一脸漠然;当我们把费尽心机找来的资料全盘呈现欲赢得孩子们惊奇的喝彩时,却见孩子们手扬网上查阅的最新信息,脸上露出一丝不屑……多少年来,教师们兢兢业业、用心良苦,一次次“告诉”, 一声声“叮咛”……然而我们失望地发现,我们的“投入”,我们的“痴迷”,我们的“煞费苦心”,从来都是教师的“一相情愿”和“孤芳自赏”,孩子们并不“领情”。于是,我们的教师委屈、困惑,或大光其火,或百思不解:我们的教育怎么了?我们的孩子怎么了?

  打开中外教育大师的著作,我们不难发现其中的奥秘。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唤醒、激发和鼓舞。罗杰斯也说过:“自由度愈高的学习,身心投入的程度愈高。”事实上,“学生自己所获得的事物概念,要比取他人教义的概念更为清楚并更有说服力。”

  多年来,我们的教师历来感觉太好,太充满自信,太夸大自己在学生学习中的作用。“道德的楷模、知识的源泉、正义的化身”,这美好的角色一直使我们在孩子们面前透着当然的“霸气”。“该老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很强。”“这堂课学生没‘配合’好”,‘驾驭’、‘配合’,不经意的言谈透出教师“主宰”课堂的心态。尽管我们自认为是教育的新生代,我们对学生会和颜细语,满面笑容,然而骨子里“救世主”的角色意识依旧存在,试想,我们是否曾经一次次满脸笑容、千方百计地把孩子引领到自己设计的“教程”?我们是否常常通过“循循善诱”的启发把孩子们的思维束缚到自己预设的“标准”答案中?我们是否通过让学生一次次复述把教师总结的.答案“搬运”到学生的脑海?我们是否常常“科学艺术”地设计并控制课堂的密度、节奏、气氛和情绪?我们把这一切做得那么坦然,还会感觉良好地以为这一切就是“民主平等尊重和热爱”。然而,我们偏偏最最忽视的是孩子们内心实实在在的需要。许多时候我们在备课时设想的难点以及预计课堂中的“出彩点”竟是孩子的已知,而孩子们那么富有挑战而具有思维价值的“未知”部分却没有机会展示或被老师“完美”的教案排斥在外乃至被扼杀。

  聆听着大师的语录,沐浴着新课程改革的阳光,我们变得“豁然开朗”——教育过程的主人和主力,原来是儿童自己。我们不是“上帝”,不是“救世主”,我们只不过是儿童自主发展的服务者和仆人。正像萧伯纳说过“我不是你的老师,只是一个伴侣而已。你向我问路,我指向我们俩的前方。”

  因此,我们的教师应该从高高的讲台上走下来,走到孩子的中间,努力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营造开放的教学空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应该主动参与到孩子的学习中,激起孩子探讨、发现知识的愿望,共同总结获得知识

  的途径、方法,发展孩子的元认知水平;教师应该深入到孩子的心里去,和孩子一起历经知识获取的过程,经历期盼、等待、焦虑、兴奋等心理体验,与孩子们共同分享获得知识的快乐。

  课堂上,以学生的问题作为“路标”,教学的内容从学生的疑问中来,使解疑释疑成为孩子们的主动需要,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以学生的问题作为“路标”,弥补了教师备课远离学生实际的缺憾和弊端,寻找到师生沟通的捷径,避免了课堂的诸多无效灌输;以学生的问题作为“路标”,课堂变成一个开放的、动态的、多变的、极具生成性的系统,整个教学过程变成教师有意识地使学生不断生疑、主动质疑、共同释疑的过程。课堂就是一个生动的问题情境,是一个生机勃勃的“智慧场”。在“智慧场”中,学生思维活跃,充满灵性;在“智慧场”中,学生急中生智,巧妙答题……学生人人参与,师生真诚沟通,共享知识经验,使课堂成为自主的课堂,交往的课堂,伙伴的课堂,师生对话的课堂——学生时时处于思维探索的兴奋状态,知识在独立思考、自我释疑中不断被激活;教师在引导释疑的过程中,分享孩子“探究发现”的快乐,与学生共同成长。

  由此看来,我们的教学不需要精雕细刻,我们的孩子不需要精心打造。课堂不是舞台,教师不需要慷慨陈词,滔滔不绝;教案不是剧本,不需要按部就班,亦步亦趋。教师的作用在于营造氛围,适时调控,巧妙点拨,以激发学生多层面的思维和多角度的理解、体验,从而使学生自己“发现”知识的真谛。

  教学就像喂鸡吃米一样,只有在宽松的氛围中,当学习成为孩子自己的需要时,学习才会发生效果。把课堂还给孩子,发挥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他们乐学、想学、愿学,才是成功的教育!
相关问答
陶行知演讲稿
1个回答2024-01-23 00:26
学陶演讲稿(有得罪请包涵!哗众取宠罢了!) 职业——事业——良心——奉献 朱越峰 教师是什么?很多人会说是360行之一,一门职业也!……是吗?是!也不全是!作为一名在职的教育工作者来说,...
全文
陶行知 演讲稿
1个回答2024-02-23 07:03
学陶演讲稿(有得罪请包涵!哗众取宠罢了!) 职业——事业——良心——奉献 朱越峰 教师是什么?很多人会说是360行之一,一门职业也!……是吗?是!也不全是!作为一名在职的教育工作者来说,这不但是...
全文
陶行知 演讲稿
2个回答2023-11-21 14:18
学陶演讲稿(有得罪请包涵!哗众取宠罢了!) 职业——事业——良心——奉献 朱越峰 教师是什么?很多人会说是360行之一,一门职业也!……是吗?是!也不全是!作为一名在职的教育工作者来说,这不但是职业...
全文
陶罐和铁罐文本解读稿|《陶罐和铁罐》
1个回答2023-11-25 00:19
《陶罐和铁罐》解读稿 课文宗旨:这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却化为泥土,不复存在。故事告诉人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
全文
陶罐和铁罐评课稿优缺点
1个回答2024-03-12 06:01
陶罐和铁罐评课稿优缺点如下: 《陶罐和铁罐》这节课,把握教材的重点,通过抓重点句、关键词让学生自悟体验铁罐的傲慢和陶罐的谦虚。课堂容量大,节奏快。 课堂抓住了“读、悟”这一条主线。深刻的感悟是建...
全文
陶行知(小孩自动教小孩)中陶行知是位怎样的?
1个回答2024-02-27 03:42
1陶行知是个知错就改 听取他人意见 知识渊博的人2陶行知是个能虚心接受别人建议的人3陶行知是一个(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 ——摘自李维汉对他的评价 4陶行知是一个(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人...
全文
陶行知陶校长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1个回答2024-02-20 09:48
中国近代著名教育家,著名爱国人士,优秀知识分子
家有儿女陶陶妈
1个回答2024-03-22 12:10
《家有儿女》淘淘妈是 杨欣,扮演者是 杨青 演员介绍 杨青,中国内地演员。其代表作品有《外来妹》、《候车大厅》等。 1992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
陶行知(小孩自动教小孩)中陶行知是位怎样的人
1个回答2024-01-20 17:28
陶行知是一个知错就改、听取他人意见、知识渊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陶行知是一个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人是摘自陶行知自己的格言。 陶行知出生于安徽一个教师家庭,从小天资就比较聪慧。23岁...
全文
陶心儿的陶心儿简介
1个回答2024-06-09 19:27
网络女歌手:陶心儿 英文名:Vera 昵称:心儿 扇儿 主打专辑:《陶心儿的唱录专辑》 主打歌曲系列:《明月缟素》系列歌曲 主打歌:《玉满堂·盛世逍遥》《天之痕-忆玉儿·梦里花落》《明月缟素-缘之...
全文
扫码下载APP
听书听课听播客,随时随地陪伴你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