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文鞭影》卷三 七 阳 匡衡凿壁 孙敬悬梁

2023-11-13 15:04

1个回答
匡衡凿壁 孙敬悬梁

【拼音】:Kuàng Héng záo bì Sūn Jìng xuán liáng

【人物故事】:

西汉时候,有个农民的孩子,叫匡衡。他小时候很想读书,可是因为家里穷,没钱上学。后来,他跟一个亲戚学认字,才有了看书的能力。

匡衡买不起书,只好借书来读。那个时候,书是非常贵重的,有书的人不肯轻易借给别人。匡衡就在农忙的时节,给有钱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钱,只求人家借书给他看。

过了几年,匡衡长大了,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他一天到晚在地里干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时候,才有工夫看一点书,所以一卷书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够读完。匡衡很着急,心里想:白天种庄稼,没有时间看书,我可以多利用一些晚上的时间来看书。可是匡衡家里很穷,买不起点灯的油,怎么办呢?

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读过的书。背着背着,突然看到东边的墙壁上透过来一线亮光。他嚯地站起来,走到墙壁边一看,原来从壁缝里透过来的是邻居的灯光。于是,匡衡想了一个办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墙缝挖大了一些。这样,透过来的光亮也大了,他就凑着透进来的灯光,读起书来。

匡衡就是这样刻苦地学习,后来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

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

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

他就找一根绳子,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
相关问答
匡衡凿壁借光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24 11:38
西汉时期,有个农民的孩子,叫匡衡,他小时候很想读书,可是因为家里穷,没钱上学。后来,他跟一个亲戚学认字,才有了看书的能力。匡衡买不起书,只好借书来读。那个时候,书是非常贵重的,有书的人不肯轻易借给...
全文
匡衡凿壁借光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27 21:21
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读过的书。背着背着,突然看到东边的墙壁上透过来一线亮光。他嚯地站起来,走到墙壁边一看,原来从壁缝里透过来的是邻居的灯光。于是,匡衡凑着透进来的灯光,读起书来。
匡衡凿壁借光故事和典故
1个回答2024-01-23 02:10
匡衡凿壁借光故事讲的是是西汉匡衡勤学苦读的故事,最终成为大学问家。现在人们一般用此成语来形容勤学苦读。 匡衡凿壁借光故事 西汉时期,有一名丞相叫匡衡,他学识渊博、清正廉洁。匡...
全文
文言文匡衡凿壁借光
1个回答2024-01-20 18:14
1. 匡衡凿壁偷光文言文阅读 凿壁偷光,záo bì tōu guāng,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 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西汉时期,有一名丞相叫匡衡,他学识渊博、清正廉洁...
全文
匡衡凿壁借光的故事文言文翻译
1个回答2024-01-29 15:29
原文: 匡衡①字稚圭(guī),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②,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③文不识④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
全文
匡衡凿壁借光文言文翻译
1个回答2024-02-08 01:05
一:译文: 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家有灯烛,却不好好读书,而且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同乡有个大户人家叫文不识的,是个有钱的人,家...
全文
匡衡凿壁的意思是什么,出处是哪里?
1个回答2024-03-13 08:49
kuāng héng záo bì 成语释义 《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后以“匡衡凿壁”为刻苦读书的典实。 成语出处 《...
全文
匡衡凿壁借光
1个回答2024-04-18 07:30
凿壁偷光,成语、典故。描写的是西汉匡衡勤学苦读的故事,最终成为大学问家。现在人们一般用此成语来形容勤学苦读。 1.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
全文
匡衡凿壁借光用什么成语?
1个回答2024-01-20 15:56
凿壁偷光 拼音 záo bì tōu guāng 近义词 囊萤映雪,悬梁刺股 解释 形容勤学苦读十分刻苦的人 出 处 《西京杂记·卷二》 作 者 葛洪 朝 代 西汉 解 释...
全文
匡衡凿壁借光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20 16:44
西汉时期,有个农民的孩子,叫匡衡,他小时候很想读书,可是因为家里穷,没钱上学。后来,他跟一个亲戚学认字,才有了看书的能力。匡衡买不起书,只好借书来读。那个时候,书是非常贵重的,有书的人不肯轻易借给...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