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征直言劝谏唐太宗,有哪些具体内容?

2023-11-15 03:39

1个回答

1、以德治国的重要性。奏疏开篇即说,“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治,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魏征直接将德比喻为木之根本,流之泉源,充分肯定德对政权稳定的重要作用。

2、树立正确的人民观。奏疏中说“载舟覆舟,所宜深慎”。的确,人民就像水一样,能够负载船只,也能颠覆船只,这是值得深切谨慎的道理。封建社会的朝代更替已经让大臣和皇帝充分认识到民心所向的重要性。

3、创业后如何守成。奏疏中说,“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其取之易守之难乎?”的确,从历史上看,开头做得好的确实很多,能够坚持到底的大概不多,难道真是取得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困难吗?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魏征的答案是,因为守成者出现松懈和骄傲的情绪。

4、为政者如何自警。在总结历史经验,并从创业守成、人心向背等方面论述“居安思危”的道理后,魏征为唐太宗提出个人生活、思想修养、为政之道等方面的建议,主要包括:生活上戒除奢靡,思想上戒骄戒躁,政务上勤勉谨慎,纳谏上兼听则明,赏罚上分明有度。魏征提出的这些建议,有些具体含义和做法可能因时代变化而变化,但基本原则和精神是不变的。

相关问答
为什么房玄龄杜如晦不劝谏唐太宗,只有魏征喜欢劝谏?
2个回答2023-01-02 06:31
是因为魏征属于门下省,本来就是负责劝谏的,再加上经历的事情不一样,魏征之前跟着李建成,李世民是他跟的第6个主公,再加上房玄龄在很早以前就跟着唐太宗工作,交情比较好。
魏征直谏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3-03 04:34
唐太宗与魏征既是君臣,又是朋友。没有唐太宗的贤明大度,就不会有魏征的忠直;而没有魏征的忠直,唐太宗就少了一面文治武功的镜鉴。二人相互衬托,相辅相成。 当初,魏征是唐太宗对手的部下,是唐太宗...
全文
魏征直谏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29 14:52
唐太宗与魏征既是君臣,又是朋友。没有唐太宗的贤明大度,就不会有魏征的忠直;而没有魏征的忠直,唐太宗就少了一面文治武功的镜鉴。二人相互衬托,相辅相成。 当初,魏征是唐太宗对手的部下,是唐太宗的爱材之...
全文
魏征直谏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3-06 16:42
唐太宗与魏征既是君臣,又是朋友。没有唐太宗的贤明大度,就不会有魏征的忠直;而没有魏征的忠直,唐太宗就少了一面文治武功的镜鉴。二人相互衬托,相辅相成。 当初,魏征是唐太宗对手的部下,是唐太宗的爱...
全文
魏征直谏读后感
1个回答2024-06-09 02:20
贞观六年,唐太宗与长孙皇后特所钟爱的长乐公主将要出嫁,唐太宗特别下令让有司准备比长公主多一倍的嫁妆,然而不久之前御史大夫韦挺刚刚上表批评过时风:“今贵族豪富,婚姻之始,或奏管弦,以极欢宴;唯竞奢...
全文
魏征劝谏不留情面,唐太宗也生气过但为什么依旧重用赏识魏征?
1个回答2022-11-22 02:17
因为他所上谏的东西更多时候都是有用的,所以即便生气也要听从他的话。
令唐太宗都害怕的谏官魏征
1个回答2023-12-20 00:18
唐朝宰相魏征以犯言敢谏著称。每当唐太宗有什么错误时,他都毫不留情地指出来。有时即使皇帝生气,他也毫不惧怕,凭着一张说理严密的嘴,非把太宗说得服服贴贴不可。时间一长,太宗就有些怕魏征了。 ...
全文
求魏征死后,唐太宗讲的诗。
1个回答2024-01-22 00:21
1.魏征死后,唐太宗讲的诗?ANS:“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资治通鉴》卷一九六)。旧唐书魏征传载:〝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全文
读了魏征与唐太宗的故事有什么心的体会四年级
1个回答2024-02-21 14:36
只有胸襟宽广,虚怀若谷,善于纳谏,才能让自己让国家进步。
扫码下载APP
听书听课听播客,随时随地陪伴你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