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兰地的历史起源

2023-11-22 16:15

2个回答
来自维基百科的答案(纯搬运):
  起源:

  白兰地(英文:Brandy,从荷兰文Brandewijn而来,意思烧酒),为以葡萄酒加以蒸馏浓缩制成的酒。广义而言,只要是以果酒为基底,加以蒸馏制成的酒都可以称为白兰地,不过在名称前面加上相应的水果名称,例如“苹果白兰地”、“樱桃白兰地”、“草莓白兰地”及“欧李白兰地”等。
  16世纪时荷兰为海上运输大国,法国是葡萄酒重要产地,荷兰船主将法国葡萄酒运往世界各地,但当时英国和法国开战,海上交通经常中断,葡萄酒贮藏占地费用大,于是荷兰商人想将葡萄酒蒸馏浓缩,可节省贮藏空间和运输费用,运到目的地后再兑水出售。但意想不到的是浓缩的酒更受欢迎,而且贮藏时间越长酒味越醇,从此,出现一种新酒,蒸馏葡萄酒—白兰地。
  一升白兰地大约需要八升葡萄酒浓缩,蒸馏出的酒是近乎无色的,但在橡木桶中贮藏时,将橡木的色素溶入酒中,形成褐色。年代越久,颜色越深。由于有颜色的更受欢迎,目前酿酒厂都使用焦糖加色。

各位酒友若想购买纯粮白酒,请移步我司在某宝上的酒水店铺,店铺名即为ID(镶金玫瑰聚落),新店开业,不刷单,低价冲量,感谢支持。
桑果白兰地的由来
相传公元前930年,在新疆吐鲁番的交城,隔墙住着两个酿酒世家。一家姓白,一家姓兰。他们两家酿造的葡萄酒,风格各异,远近闻名,历代均被作为当朝贡酒。

白家有一女,艳,她是全城最美丽的少女。兰家有一男,山,他是全城最英俊的少年。

隔着那高大而坚固的石墙,他们嬉戏谈心,一起长大,后来只是对望彼此一眼,就深深牵动着对方的心,他们的爱在墙的两边燃烧,相约势必相守一生。
可惜,同行是冤家,双方父母却从不往来。双方父母的坚决反对使艳和山站在墙边的时候都感到心碎。但两颗热恋的心怎么能够轻易分得开?每一个清晨,微曦刚刚驱走天边的星星,露珠还沾在园中的草尖,他们就偷偷来到石墙两边,倚墙低声吐露难以压抑的爱意,并为悲惨的命运痛哭。有时候,他们互视着含泪的眼睛,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又是一个清晨,他们在墙前约定,逃离命运的安排,希望能逃到一个让他们自由相爱的地方。于是他们相约当晚夜离家出走,在城外一株长满雪白浆果的古桑下相会。

终于等到了夜晚,艳穿上最美的长裙,披上最爱的面纱,在夜色的掩护下偷偷溜出庄园,向城外的古桑奔去。因为爱情的力量,黑路里走着竟一点也不害怕,与山相会的渴望,使她完全忘记了恐惧。
很快的,艳就来到了古桑树,周围是那样的安静,她坐在长满雪白色浆果的桑树下,遥望远处,偶尔风过,每一片桑树叶沙沙的响声仿佛歌唱一般。桑果应该快成熟了吧?她想起幼时,在桑树下听白胡子老爷爷讲故事,和同伴在树下嬉戏玩耍,随大人一起采摘桑果的情景......那乳白色的桑果又香又甜,那时候多么美好呀!如今却要永远离开这里,离开这株古桑,离开娘亲,她的心此刻居然有些不舍,但想着能和心爱的人在一起,艳又充满信心的等待。因为他们曾相互起誓,不管多么困难,都要在桑树下相会,若不相见,至死不散。
突然一阵狼嚎把她惊醒,她隐隐约约看到从不远处走来一头狼!艳惊惶地翻身躲到树后,飞快地逃走了。不知跑了多久,惊魂未定的艳才发现自己的面纱已经被遗落了。
逃到远处的艳固然害怕野狼,却更担心山也遇到危险,害怕失去爱人,就大着胆子冒险回到桑树下。当她跑到古桑前的时候呆住了,山靠着古桑瘫坐在血泊中!艳扑上去搂抱山, 声嘶力竭地喊,“山!你醒来呀!山!你不要抛下我!山,我是艳,你最爱的艳啊!”
艳看见山手中滑落的刀,以及另一只手沾满血迹的面纱,眼前一黑,晕了过去.......
原来,山在去古桑的路上,突然听到一阵狼嚎从古桑那边传来。心里一紧,不好,有狼!艳有危险!山越想越怕,不由得加快了脚步,等他到达古桑树下的时候,看到艳的面纱挂在古桑枝头,却不见艳的身影。
“艳! 艳!......”他大声的呼喊,疯狂的四处寻找,周围寂静无声,一种不祥之感涌上心头!因为他意识到艳已被凶猛的野兽吞噬。他转而痛恨自己,我为什么不早点过来!山依在桑树干上泪流满面,喃喃自语,“艳,是我害了你,是我害了你!”他的眼前仿佛出现了艳正被狼撕咬,全身血淋淋的样子,仿佛听到艳在向自己呼救:山,救我。山,救我......!
山绝望了!他从枝头取下面纱,紧拥在怀中。艳,等我!于是,山拔出了腰刀,抹向了自己的脖子,一股鲜血喷射而出,把枝头上如星星洁白闪耀的桑果都染成血一样鲜红的颜色!
不知何时,艳缓缓苏醒过来,此时阳光已洒满枝头。她发现树上原来洁白的桑果全是血一般鲜艳透红。山,像是睡着了似的躺在她的旁边,她慢慢的明白,山走了,永远也不会再回来了!永远不会用那饱含深情眼睛望着她说:艳,我们走吧,我们去一个很远很远的地方,去一个只有我们两个人的世界。我们不酿酒,我们只养羊,还有牛!我给你编最好看的花环,给你抓最肥的兔子!恍惚中:她看到了山在坡上认真的挑选野花,在草丛中追兔子,挥着鞭子驱赶羊群和牛群,还不是回头冲她大笑.......
山,等我!她用那把沾着干涸血迹的刀,刺进自己的心窝,鲜血喷洒而出,已经被染红的桑椹,更鲜红了,红得犹如要滴出血来!
后来村民发现了这对古桑下的恋人,白家和兰家更是痛不欲生。他们含泪将古桑上的鲜红的桑果一颗一颗地采摘下来,两家一起酿造了99斤桑果酒,并埋藏在古桑下,取名为白兰地,寓意以后白家和兰家地久天长,永不分开。
每年的这个时间,村里的人都会聚集到这里祭奠这对年轻人。据说每到这一天的晚上,你只要仔细的听,就会听到艳和山在古桑下品酒聊天,还会闻到从古桑那边飘来阵阵奇妙的酒香!
从那个时候开始,全世界的桑果由原来的白色全部变成紫红色,仿佛在纪念艳和山的爱情,也成为真心相爱的人永恒的标志。

又过了很多年,张骞出使西域,路经此地,为这个故事所感动。在一番隆重的祭奠活动后,他们挖出古桑下面的酒坛,人们发现,桑根就像两双手一样紧紧的抱着酒坛。打开酒坛,一股浓烈的酒香扑鼻而来,仔细一看,酒坛中的原本紫红色的酒液竟然呈琥珀色,称其重仅为9.9斤。这就是世界上最早的桑果白兰地。
相关问答
兰溪的历史渊源
1个回答2024-03-20 16:30
溪以兰名,邑以溪名。兰溪历史悠久,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发达。自唐咸亨五年(公元674年)建县,迄今已有1320余年。自古商贸繁荣,物埠民丰,素有“三江之汇,七省通衢”和“小上海”之美誉,是浙江...
全文
兰溪的历史渊源
1个回答2024-04-10 20:09
溪以兰名,邑以溪名。 兰溪历史悠久,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发达。 自唐咸亨五年(公元674年)建县,迄今已有1320余年。 自古商贸繁荣,物埠民丰,素有“三江之汇,七省通衢”和“...
全文
兰州白塔山的历史渊源
1个回答2024-03-15 14:46
白塔寺,始建于元代,据记载,元太祖成吉思汗在完成对大元帝国疆域统一过程中,曾致书西藏拥有实权的萨迦派法王(喇嘛教之一派,俗称花教)。当时萨迦派法王派了一位著名的喇嘛去蒙古拜见成吉思汗,但到了甘肃兰州...
全文
新西兰英文名字的来源
1个回答2024-06-02 19:15
新西兰乃世上最年轻的移民国家之一。波里尼西亚移民约在西元 500年至 1300年间抵达,成为新西兰的原住民毛利人。 首批已知到此的欧洲人是奉荷兰东印度公司之命而来的荷兰人亚伯·塔斯曼所带领的船队,在...
全文
新西兰英文名字的来源
1个回答2024-06-03 11:44
新西兰乃世上最年轻的移民国家之一。波里尼西亚移民约在西元 500年至 1300年间抵达,成为新西兰的原住民毛利人。 首批已知到此的欧洲人是奉荷兰东印度公司之命而来的荷兰人亚伯·塔斯曼所带领的船队...
全文
兰州太平鼓的起源和历史
1个回答2023-12-07 22:49
兰州太平鼓的起源和历史如下: 太平鼓起源于西汉,最初用于战争鼓舞士气、祭祀、舞蹈和音乐。明朝初年,徐达设计将士装扮成社火队入城,将兵器藏于鼓中混入城中,成为人们渴望和平、向往太平的情感表达方式。 ...
全文
哪位历史人物爱兰
1个回答2024-02-25 00:56
羲之摹兰 永和九年三月初三,王羲之约友修禊,选择了兰亭为修禊之所,除“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外,此地还盛开幽兰,馨香扑鼻。同去的名士们因此而留下了“俯挥素波,仰掇芳兰”...
全文
和兰花有关的历史人物
1个回答2024-03-06 16:48
爱国诗人屈原不仅种兰,身佩兰花,而且以兰蕙高洁自比。他在《离骚》中就多次写到兰花:“绿叶兮素枝,芳菲菲兮袭余”、“秋兰兮青表,绿叶兮紫茎”、“余既滋兰之九豌兮,又树蕙之百亩”。这些名句被广泛传播,使“...
全文
历史上爱兰花的人
1个回答2024-03-23 09:02
爱国诗人屈原不仅种兰,身佩兰花,而且以兰蕙高洁自比。他在《离骚》中就多次写到兰花:“绿叶兮素枝,芳菲菲兮袭余”、“秋兰兮青表,绿叶兮紫茎”、“余既滋兰之九豌兮,又树蕙之百亩”。这些名句被广泛传播,使“...
全文
有兰花的精神的历史人物?
1个回答2024-05-23 12:52
王羲之、慧宗禅师、陶渊明、周敦颐、刘禹锡、屈原、李白、杜甫、蒲松龄、曹雪芹。
扫码下载APP
听书听课听播客,随时随地陪伴你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