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将心中的记忆描绘成图画?

2023-11-23 08:18

1个回答
右脑独有图像记忆功能,在努力想起某事物时,记忆会以图像的形式再现。

在进行这个训练时,要让孩子紧紧盯住需要记忆的事物,当他觉得已经全部记住时,就可凭借心中的图像将它重新描绘出来。

统计表明,13岁以下90%的孩子,所有年龄段50%的女性、25%的男性都具有图像记忆能力。

这种能力是每个人在幼儿期就具备的。幼儿时期大脑的活动状态以右脑为优先,进入小学以后开始接受以语言性为主的左脑教育,结果,与生俱来的图像记忆能力日渐衰退,甚至完全丧失。但只要坚持进行图像记忆训练,就可以再次唤醒这种能力。

先让我们看一看参与过这种训练的家长的报告——

我拿到教材后的第一印象是:“这种训练对孩子来说是不是太难了点?”但令我吃惊的是,参加训练的孩子们直呼好玩,全是一副兴致勃勃的样子。

我采用的训练方法是,在开始的两周时间里,让孩子们先仔细看图,然后要求他们描绘出轮廓。接下来,在描绘出轮廓的基础上,要求他们完成填色。起初我选择的都是简单的图形,目的是让孩子体会到模仿绘画的乐趣,那些日子每天一次的绘画时间是孩子们最高兴的时候。刚开始合上教材进行描绘时,孩子们需要苦想一段时间。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每次花费的时间越来越短,在第三周结束的时候,他们几乎可以毫不犹豫地一笔勾勒出轮廓。

之后,我参考有关教材,对训练方法做了一些调整。

(1)用1分钟时间凝视一幅画,每个细节都不能漏掉。

(2)在1分钟后,不再看教材,先闭上眼睛,在脑海里重现图画。

(3)睁开眼睛,开始在纸上描绘。

训练方法改进后,我明显感觉到,孩子们在凝视图画1分钟后,头脑里存留的图像越来越清晰。到了第三天的时候,不仅是轮廓,就连颜色也记得分毫不差。在觉得不能确定的时候,孩子们会闭上眼睛再次温习脑海中的图像。

后来,最初的1分钟凝视也显得太长了。令我大吃一惊的是,进入12月份的时候,孩子所需的凝视时间都明显缩短,最长的也只需要20秒而已。

在儿童学院的高年级和10岁以上的班级也展开了绘图训练。我觉得增加填色这一环节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孩子们训练的积极性。

最初的生硬模仿确实很难,但通过1分钟凝视,在右脑中形成直观图像后再来描绘的话,就变得简单多了。

这里还有一份报告——

自从进行了这个训练,我处理文件的速度明显变快,周围的人都夸我工作神速呢。

在进行图像记忆训练的同时,我还进行了丹田呼吸训练。初中一年级的儿子跟我一起进行训练,一周后的某一天,他对我说:“看电视的时候,我能猜到下一句台词是什么。真是奇怪。”“真的,你能猜到下句是什么?”“真的。”儿子对自己拥有这样的能力也感到迷惑不解。

周围的人也发现了我的变化:“不得了!你的变化很大嘛。”“咦,做事怎么这么快?”

如果是简单的图形,我可以在瞬间完整记住。只要能联想起数字,数字对应的图画就会浮现在脑海里,我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

过了一段时间,头脑中的图像有些模糊的时候,就再看一遍图像。

到现在,我还是很惊诧于自己能力的变化。

进行训练后的三四天,晚上做梦时梦见的颜色都可以记得一清二楚。

随着训练的深入。梦境变得越来越清晰。打个比喻,就像以前的黑白电视机突然换成了最新式的大屏幕彩电。图像记忆训练的效果在工作上也显现出来了。11月份的时候,上司还表扬我:“最近工作很有效率嘛。”

是的,坚持做这个训练,图像记忆能力就会得到长足发展。

假设有这么一组词语:照相机、冰激凌、猫、门帘、猪、锤子、肥皂。让孩子对这组词语进行死记硬背,你会发现,孩子记得很慢,而且记住一会儿可能就会忘记。

其实,要想让孩子全部记住这些词语并不难,家长要做的就是引导孩子学会把“词语”转换为图像进行记忆训练,这样孩子就能轻而易举地把这些词语记下来。

首先,家长可以让孩子闭上眼睛,静下心来,然后对他进行心理暗示,告诉孩子:“现在,在你的头脑中有一架照相机,你马上要看到的这些卡片就会被这架照相机照到里面,而且是按顺序原封不动得保存着。”

接着,让孩子睁开眼睛,家长让孩子一边看词语一边帮孩子描述图像:

我的头脑里有一架照相机,照相机照到了一个快要融化了的冰激凌,小猫看见冰激凌快融化了,高兴地“喵喵”直叫唤,妈妈喂完猪听到猫的叫声掀开门帘走进屋子,她顺手拿起锤子吓唬小猫,不小心碰掉了肥皂。

在家长的引导、描述下,孩子通过看词联想图像,并把图像通过想象连接到一起,这时候,在孩子的脑海中这些东西就成了一个整体,孩子只要记住其中一个,就能按照顺序全部记起这些词语。

之后,家长可以慢慢增加每一组词语的个数,从7个词语到以后的10个、15个、20个,逐渐递增,你会发现,因为掌握了把词语转化为图像进行记忆的方法,孩子能够很轻松记住这些词语。

当孩子已经掌握了这种方法以后,不用家长描绘,他同样可以对看到的词语进行图像再现。可见,图像有非常强的记忆协助功能,经常对孩子进行词语的图像训练会让孩子的记忆更加牢固,还能达到开启右脑记忆能力的最终目的。

其实,不只是词语可以转化为图像进行右脑记忆训练,在阅读的时候,家长也可以引导孩子利用自己的大脑照相功能,像“录像带”一样,把看到的文字转化为图像,一幅幅展开来,进行记忆训练。经常做这样的训练,不但能提高孩子的记忆能力,还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觉得自己就是一个“天才”。

将资料转化为图像的训练方法指导如下:

首先,家长应告诉孩子,要充分运用各种感官,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给图像赋予这些感官可以感到的特征。

例如,要在脑中留下“萝卜”的图像,比如,孩子应该明确自己的“萝卜”是红的还是白的?叶子是什么颜色的?萝卜是沾满了泥还是洗得干干净净的?轮廓越清楚,细节越清晰,图像在脑中留下的印象就越深刻,越不容易被遗忘。

其次,教孩子运用联想把图像串联成生动的情节,连锁联想就是把记忆资料串联起来,构成奇异的情节,就像锁链一样,一个环连着一个环,无论多少资料都可以从第一个环依序链接到无限多个。

例如,在只有2个记忆资料时,例如猫和青蛙,怎样把他们串联起来呢?家长可以让孩子想象猫背上有一只青蛙悠闲地躺着睡觉。又如,有3个资料时,例如,猫、青蛙和玫瑰花,怎么串联呢?可引导孩子想象猫背上有一只青蛙悠闲地躺着睡觉,这时一支玫瑰花飞过来黏在了青蛙的身上。如此连锁下去,无论多少个资料都能串成一个锁链,一环扣一环,这些奇异的情节一定会让孩子很难忘却。

现在,就让孩子按照图像记忆训练题练习吧。

(1)让孩子把以下一组词语转化为图像进行记忆。

天使、星星、笛子、汉堡、鸡块、笋、鸭子、饭团、蜜蜂……

(2)让孩子把下面的小故事通过想象记忆下来(限时1分钟)。

一只饥饿的狐狸来到葡萄架下,看见一串串葡萄从架子上垂落下来,就想摘一串来吃。但怎么也够不着,狐狸累坏了,最后它决定放弃。

狐狸一边走一边自言自语地说:“反正葡萄还没熟呢。”

当然,家长还可以自己给孩子出题,对孩子进行图像记忆训练,从而强化孩子的右脑记忆能力。
相关问答
求图:素描 手绘图片
1个回答2024-03-07 16:27
春描绘了那几幅图
1个回答2024-02-21 01:25
课文围绕一个“春”字,写了盼春、绘春、颂春三个部分。文章的中心部分是绘春。作者先全面、整体地观察春景,从山色、春水和阳光几方面勾勒出春景的轮廓,总体观察后,再微观描绘,有次序地、精细地观察春天的...
全文
素描绘画图片
1个回答2024-01-23 00:07
怎么给你????????????????????
用一个四字成语描绘图画的景色
1个回答2024-02-07 03:12
水墨江南 绿水红桥 山明水秀 鱼米之乡
《童趣》描绘了哪4幅图
1个回答2024-01-24 08:43
1.群鹤舞空图 2.青云白鹤图 3.山林野兽图 4.驱逐蛤蟆图 知道了吗,答案上是这么写的。希望房主能给5分吧。
如何用简笔画描绘出中国地图的形状?
1个回答2024-01-28 03:25
1、念弯答黑龙江省像只天鹅。 2、内蒙古自治区像展翅飞翔的老鹰。 3、吉林省大致呈三角形。 4、辽宁省像个大鸡翅。 5、山东省像攥起右手伸开拇指的拳头。 6、山西省江西省人的肺像平行四边闹纤...
全文
描绘一下图片中的人物的衣服!
1个回答2024-02-27 16:02
一袭古装,带有苍劲感觉的黑白搭配,显露出一股飘渺和深不见底的气质,中间的灰色腰束,更是能让人一眼就看出穿戴者凌厉的气息。。。。。。。
要几张素描的图片 动漫人物形象 简单手绘
1个回答2024-02-04 11:58
这个行吗?
用自己的话描绘一幅《母爱图》
1个回答2024-02-12 15:10
有天学校考试 我考得好 我妈妈会责备我 妈妈说要继续努力 啊妈妈爱亲切语
江南一诗向人们描绘了一副怎样的图画?
1个回答2024-03-19 11:53
答:供您参考: 《江南》是一首汉代乐府诗。这是一首歌唱江南劳动人民采莲时愉快情景的民歌。前三句点明采莲季节、场合,地点;后四句描述鱼儿嬉戏的场景。全诗使用比喻和反复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江南采莲时的优美...
全文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