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传统美德故事?

2023-11-23 11:16

1个回答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漫长的历史程序中,中华民族蕴酿出了中华文明最深厚的内涵——中华美德。那你知道有哪些吗?下面是我给大家分享的,欢迎大家阅读。
  :泰伯采药
  诗曰:泰伯让国,曲顺其亲,之荆采药,披发文身。

  商朝末年的时候,有个孝、悌兼全的人,姓姬名泰伯,是诸侯周太王的长子,他有两个弟弟,大弟叫仲雍,二弟叫季历。季历的儿子姬昌,就是后来的周文王。文王生下来的时候,有一双赤色的雀子嘴里衔了丹书,停在门户上,表示圣人出世的祥瑞。

  周太王看到了季历生儿子时有瑞相,再看到这个小孙子姬昌的确有不凡之才,所以太王有意将王位传给季历,再由季历传位给姬昌。泰伯知道父亲的意思,就和大弟仲雍商量约定,应该如何顺从亲意。这时,刚好周太王生病了,于是泰伯就跟仲雍以采药为名离开周国,到南方荆蛮之地,一是逃避父王派人追查;二是表示自己希望把周国的王位让给季历。

  他父亲去世的时候,两个长兄也没有回去奔丧,顺理成章让季历继承王位。当时有许多人到荆蛮寻找泰伯,泰伯为了不被认出来,就披发文身。

  季历也是非常仁慈厚道,他看到两个哥哥如此礼让他,就不负众望,把国家治理得非常好,最后把王位传给姬昌,就是历史上很闻名的周文王。

  “泰伯三以天下让”,他成全了父母的心愿;成全了周朝八百年的盛世;成全了整个社会的风气。后来,孔子表扬泰伯,说他已经到了至德的地步。
  :庚衮侍疫
  诗曰:庚衮事兄,疫盛不避,亲自扶持,昼夜不寐。

  晋朝庚衮,字叔襃②。当时正值瘟疫流行,他的两个哥哥都死于瘟疫当中,次兄庚毗③又染上瘟疫,无奈之下,父母只好留下庚毗,领弟弟们到外地避难。

  而庚衮不肯走,大家强行拉他走,他说:“我生性抵抗力好,不怕瘟疫,我来服侍次兄庚毗!”他夜以继日地服侍著卧病在床的次兄,不但如此,还看护着两个哥哥的灵柩。看到这些天灾没有办法逃避,导致骨肉分离、家破人亡,他就忍不住哀哀啼哭。然而庚衮在这样艰难的环境里,毅力不摇,“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他的这种悌行感动了天地,经过一百多天后,流行的瘟疫终于停止了,家里人也都纷纷回来了。

  父母看到庚毗的病好了,庚衮也很健康,非常惊讶,真是奇迹!父母及弟弟们都非常高兴。

  庚衮说:“瘟疫虽然可怕,但比起骨肉之情,就不可怕了。”

  【注释】①衮:ɡǔn。②襃:bāo。③毗:pí。
  :刘璡束带
  诗曰:刘璡敬兄,闻呼下榻,束带未完,不敢遽②答。

  南北朝时期的刘璡,字子敬,在泰豫年间***公元472年***曾经当过明帝的挽郎,是一位非常有德行的君子。他学识渊博,为人恭敬谨慎、刚方正直,与哥哥刘瓛③都深为当世人所尊重。

  有一天晚上,刘瓛突然想到,有一件事情要跟弟弟作交代,于是就在隔壁房间叫着弟弟的名字。话音刚落,刘璡那边马上传来了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他蛮以为弟弟很快就会回应,可是左等右等,却没有等到他的回复,令人感到特别地奇怪。过了好一阵子,才传来了弟弟那毕恭毕敬的声音:“哥哥,您有什么事情吗?”

  哥哥感到十分讶异,于是就责问他说:“我已经等了好久了,你怎么到现在才回答?”刘璡深表歉意地说:“因为我的腰带还没有系好,穿得这么随便,就回您的话,是多么失礼的事情啊。所以我才耽误了这么长的时间,实在是对不起。”

  原来,刘璡已经换好睡衣,躺在了床上。他一听到哥哥在叫他,就赶紧下了床,把白天穿的正式的衣服拿出来,迅速穿上,束好腰带,全身上下都收拾得整整齐齐,并毕恭毕敬地站好了之后,才回应他。

  在中国古老的《礼记·曲礼》中开端云:“曲礼曰,毋不敬”。“毋不敬”就是指哪怕是任何微小的细节,都不忘恭敬谨慎的态度。所以听到哥哥呼唤的时候,为什么刘璡他不先回应,然后再出来呢?因为他一心想到的就是,人一定要恭敬。

  我们想想,亲生兄弟并不是关系疏远的人,卧室也不是会客的正厅,夜晚睡眠时间,更不是进退礼节需要十分周全的时候。在这种情况下,每个人都不想太过于拘束,所以自然而然地言语行为也会变得任意随便。

  可是刘璡并不这样认为,他觉得自己连腰带都没有束好,全身也没有打理好,怎么可以随随便便就回复哥哥呢?那是多没礼貌的事情啊。夜半时分,没有穿戴整齐,就连回应一声都不敢了。连小事都如此地谨小慎微,当他身临大节的时候,不就更是毫不苟且了吗?想必一定更为谦恭审慎、诚惶诚恐了。从这件事中也得以看出,他对哥哥是多么地敬重,兄弟二人的友爱之情,又是多么地深厚。

  曾经有一次,刘璡和朋友孔澈一起坐船游览。和煦的阳光,迷人的景色,令人心旷神怡。他们谈古论今,甚为惬意。小船乘风破浪,缓缓地前行,只见沿途山高水阔、非常壮美,置身其中真是神清气爽、心胸开阔。突然间,从远处传来了一阵又一阵美妙的歌声,寻声望去,原来是许多美丽的 *** 出门踏青,正在岸边愉快地悠游嬉戏。

  这些婀娜多姿的女子,比春天的花朵还要美丽,孔澈的目光立刻就被吸引住了。他起初碍于情面,先偷偷地看上几眼,后来竟不知不觉陶醉其中,上上下下打量个不停,完全忘掉了身旁的刘璡。

  圣人教导我们“非礼勿视”,不正当的场景、不健康的书报,败坏风气的电视节目、电脑网站,都不适合去看。在异性面前的举止言动,也是如此,像这样特意地端详观瞻,很显然是失礼不当的。刘璡对孔澈的表现感到甚为不齿,于是就一言不发地端起椅子,独自搬到另一边去坐,表示不肯和品行不端的人做朋友。孔澈于是感到很窘迫羞愧,却又不知所措,只好孤孤单单地独自低头忏悔。

  严于律己的刘璡,在品德学问、道德涵养上,都是出类拔萃的人物。文惠太子久仰其盛名,礼敬有加地把他请到东宫任职。刘璡不负众望,他忠心耿耿,兢兢业业,成为了一代名臣。

  《孝经》云:“友爱兄弟的人,自然懂得孝敬长辈;善于持家的人,将治家的原则推而广之,就能在做官的时候,更好地造福社会国家。”刘璡能够成为一代名臣,无不归功于他至诚的孝顺与友爱,这一切都离不开他自幼的严于律己、谦卑恭敬。

  我们知道,读书旨在变化气质,而不只是单纯地增长知识技能而已。言行与经典如有背离,则需痛自反省、见贤思齐、改过向善。我们见到刘璡如此地恭敬谨慎,千万不要以为这样做太过拘谨,甚至不合时宜。如果为道求学,用的是这种态度的话,方能真正履道含和,日日进步。

  我们冷静想想,任何事情,都是从微细的小事累积而成的。三国刘备曾经说过:“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许多不好的习惯,也都是从小小的动作、小小的过失开始,进而累积到很大的错误,以至于到最后难以修正。所以刘璡深值我们效法的,正是他那一举手、一投足,都守于义、合于礼,充满了真诚恭敬的严谨之风。

  “刘璡束带”的故事启发我们,无论做任何事情,君子都不失其恭敬之心。一个人如果具备了真诚恭敬,并且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才能够“德日进,过日少”,我们在道德品行上,才真正得以日新又新。

  【注释】①璡:jìn。②遽:jù,仓猝。③瓛:huán。
相关问答
有关弘扬传统美德的作文题目
1个回答2024-02-20 13:15
《我与美德有个约》 《美德嵌心中》
作为大学生如何弘扬传统美德?
1个回答2024-01-18 21:36
当代大学生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需要做到一下几个方面: 1.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 2.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是中华民族的...
全文
弘扬传统美德手抄报
1个回答2024-03-09 22:26
中华民族悠悠5000年的历史长河,闪耀着勤劳。智慧的中华儿女创造的璀璨文明。中国向来以“礼仪之邦”的美誉着称于世。我们做为21世纪的少先队员,做为新世纪的接班人,应珍惜祖先们留给我们宝贵的历史文...
全文
小学生为什么要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1个回答2024-02-02 04:51
小孩在成长过程中需要有一个正能量的引导他们,而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有太多的名人典范,需要我们继续弘扬和学习,从小就收到良好的文化熏陶很有必要。愿祖国的花朵健康茁壮成长。
大学生如何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1个回答2024-02-22 09:24
1.提高个人文化素养。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我们应提高自己的素养,使自己拥有文化底蕴,并积极投身实践中,进行宣传活动,在帮助他人的同时,有利于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高肆 2.培养自己对于传统文化的兴...
全文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节目
1个回答2024-01-19 00:01
《传承的力量》、《经典咏流传》、《典籍里的中国》、《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河南卫视的《唐宫夜宴》 这些节目外这些节目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之美,历史悠久,博大精深。这些节目在传承中华文化的同时...
全文
以弘扬传统文化为主题的话剧
1个回答2024-01-31 04:33
在时间的洪流里,我们裹弯神升挟在人群中埋老,摩肩擦踵,蓦然回首!亲爱的,如果我没有遇见你,一定是我不够努力,我瞎首会变得更加美丽、强大、聪明!你不用等我,我们会在往前奔的路上不期而遇!
大学生弘扬传统文化意义
1个回答2024-02-11 01:38
一、学习传统文化可以丰富大学生的精神修养,规范思想品德。 中国传统文化历来倡导的以道德实践来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对自己对社会都要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倡导应建立的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的协调有序的人际...
全文
小学生如何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作文
1个回答2024-02-10 03:22
中华传统文化丰富多彩,但我最感兴趣的是剪纸。 舅妈会剪各种各样、奇形怪状的窗花,非常漂亮,我很羡慕,于是缠着舅妈教我剪一些简单又漂亮的窗花。那天,舅妈拿出两把剪刀和两张白纸,要教我剪一个“喜”字。...
全文
景德镇第十二小开展了哪些有关弘扬传统文化的活动
1个回答2024-02-12 18:36
临摹名家书法作品,体会中华文字的线条美和空白美;诵读古代诗词文章,体会中华诗歌的韵律美和语言美;了解中国古代历史人物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一脉相传的文化血液;学习中华民族传统礼仪节庆活动,了解传统习俗...
全文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