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家生活的变化的研究报告(小学五年级用)

2023-11-23 15:40

1个回答
1 卧薪尝胆:越王勾践被迫臣服于吴以后,力图报复,他“悬胆于户,出入尝之”,又“目卧则攻之以蓼,足寒则攻之以水”,以激励自己不忘复兴大事。这就是著名的“卧薪尝胆”故事。在勾践的发愤努力下,经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越国终于积聚了强大的力量,具备了灭吴的能力.
2凿壁偷光.西汉时期,有一个特别有学问的人,叫匡衡,匡衡小的时候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凿通了邻居文不识家的墙,借着偷来一缕烛光读书,终于感动了邻居文不识,在大家的帮助下,小匡衡学有所成。在汉元帝的时候,由大司马、车骑将军史高推荐,匡衡被封郎中,迁博士。
不耻下问. 春秋时期,卫国有个人叫孔圉,勤奋好学,而且很谦虚。他死了以后,卫国的国君为了表彰他,并让后人学习他的好学精神,就赐给他一个“文”的称号,所以,后来人们就尊称他为“孔文子”。

孔子有个学生叫子贡,也是卫国人。他认为孔圉不像人们所说的那样,称他为“孔文子”,似乎是有点评价过高了。他想来想去,觉得不能理解,就去向孔子请教。

子贡说:“那个孔文子并没有什么了不起,凭什么要赐给他‘文’的称号?”

孔子回答说:“孔圉聪明好学,勇于向地位和学识不如自己的人虚心请教,而不会感到丢脸,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所以要赐给他‘文’的称号。”

子贡听孔子这样一说,猛然省悟,顿时感到心悦诚服。
凿壁偷光*
西汉时期,有一个特别有学问的人,叫匡衡,匡衡小的时候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凿通了邻居文不识家的墙,借着偷来一缕烛光读书,终于感动了邻居文不识,在大家的帮助下,小匡衡学有所成。在汉元帝的时候,由大司马、车骑将军史高推荐,匡衡被封郎中,迁博士。
悬梁刺股

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他就找一根绳子,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 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
这就时孙敬悬梁的故事。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他也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 这就使苏秦"刺股"的故事。
凿壁偷光

西汉时有一个大学问家名叫匡衡。他小时候就非常喜欢读书,可是家里很穷,买不起蜡烛,一到晚上就没有办法看书,他常为此事发愁。这天晚上,匡衡无意中发现自家的墙壁似乎有一些亮光,他起床一看,原来是墙壁裂了缝,邻居家的烛火从裂缝处透了过来。匡衡看后,立刻想出了一个办法。他找来一把凿子,将墙壁裂缝处凿出一个小孔。立刻,一道烛光射了过来,匡衡就着这道烛光,认真地看起书来。以后的每天晚上,匡衡都要靠着墙壁,借着邻居的烛光读书。由于他从小勤奋好学,后来匡衡成了一名知识渊博的经学家。

囊萤映雪

“囊萤映雪”这则成语的囊萤是晋代车胤家贫,没钱买灯油,而又想晚上读书,便在夏天晚上抓一把萤火虫来当灯读书;映雪是晋代孙康冬天夜里利用雪映出的光亮看书。后用“囊萤映雪”比喻家境贫苦,刻苦读书。 “这个成语来源于《晋书.车胤(yin)传》,胤......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孙康家贫,常映雪读书。 “晋代时,车胤从小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困,父亲无法为他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了维持温饱,没有多余的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为此,他只能利用这个时间背诵诗文。 “夏天的一个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忽然见许多萤火虫在低空中飞舞。一闪一闪的光点,在黑暗中显得有些耀眼。他想,如果把许多萤火虫集中在一起,不就成为一盏灯了吗:于是,他去找了一只白绢口袋,随即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里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来。虽然不怎么明亮,但可勉强用来看书了。从此,只要有萤火虫,他就去抓一把来当作灯用。由于他勤学苦练,后来终于做了职位很高的官。 “同朝代的孙康情况也是如此。由于没钱买灯油,晚上不能看书,只能早早睡觉。他觉得让时间这样白白跑掉,非常可惜。 “一天半夜,他从睡梦中醒来,把头侧向窗户时,发现窗缝里透进一丝光亮。原来,那是大雪映出来的,可以利用它来看书。于是他倦意顿失,立即穿好衣服,取出书籍,来到屋外。宽阔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里要亮多了。孙康不顾寒冷,立即看起书来,手脚冻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时搓搓手指。此后,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过这个好机会,孜孜不倦地读书。这种苦学的精神,促使他的学识突飞猛进,成为饱学之士。后来,他也当了高官。
刘绮燃荻读书。梁代时彭城人刘绮,“早孤家贫,灯烛难办,常买荻折之,燃荻为灯”,发奋读书。

萧规曹随

萧何和曹参,都是沛县人。秦朝末年,他俩同是沛县的县吏,彼此关系很好。后来,跟着同乡刘邦起兵反秦,各自建立了赫赫战功。
当年刘邦举事时,萧何在沛县城中作内应,杀掉县官,使起义成功。刘邦兵入咸阳后,萧何用心搜集秦朝官府中的各种文稿、律令、户口档案,准备助刘邦建立统一的封建国家。不久,萧何又将韩信推荐给刘邦,为打项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五年楚汉相争期间,萧何留守关中,保证了军需的及时供应以及兵源的不断补充。刘邦称帝后,委任萧何为丞相,并让萧何制定出汉朝的法规、典章和制度,从而保证了汉朝的政令畅通。
曹参文武兼备,同样追随刘邦身经百战,攻下120座城池,身上留下70余处伤痕,功劳不亚于萧何,可得到刘邦封给的爵位和赏赐反倒比不上萧何,心中很是不快,再加上有些事情与萧何有意见分歧,于是彼此的关系渐渐疏远。
刘邦死后,汉惠帝刘盈继位,萧何也病得奄奄一息。汉惠帝亲自探望他,请他推荐将来相国(即丞相)的人选。萧何不计私怨,以大局为重,毅然向汉惠帝推荐了曹参。令曹参十分愧疚。
萧何一死,曹参就当上了相国。他要求官吏们按照前相国萧何制定的政策、法令办事,于是有人在汉惠帝面前说曹参无所事事,不思进取,管理国事不力。
有一天,汉惠帝同曹参谈及此事,让他打消顾虑,倾诉肺腑之言。曹参也是开国元老,有功之臣,便摆起老臣的架势问惠帝:“请问皇上,您跟先帝比较,哪一位英明呢?”惠帝说:“我年轻,哪儿比得上先帝?”曹参又问:“要说治理国家,我与萧相国比,皇上认为哪一个贤明?”惠帝微微一笑说:“恐怕比不上萧相国吧!”曹参借机恳切地说:“皇上说得完全对。皇上比不上先帝,我又不如萧相国。那么,萧相国帮助先帝平定天下之后,所制定的行之有效的政策、法令,连先帝都批准执行,难道我们不加以继承,反而随意加以更改吗?”

年仅17岁的汉惠帝,年轻,脑子比较灵活,经曹参这么一讲,豁然开朗,连连点头说:“噢,我明白了,请相国别介意别人的闲言碎语,您是对萧相国的尊重呵!”
后来,人们根据《史记·曹相国世家》对该事的记述,引出“萧规曹随”这一成语,比喻按照前人的有效成规办事,不随意加以改动。

不耻下问

释义:不以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辱。
春秋时期,卫国有个人叫孔圉,勤奋好学,而且很谦虚。他死了以后,卫国的国君为了表彰他,并让后人学习他的好学精神,就赐给他一个“文”的称号,所以,后来人们就尊称他为“孔文子”。
孔子有个学生叫子贡,也是卫国人。他认为孔圉不像人们所说的那样,称他为“孔文子”,似乎是有点评价过高了。他想来想去,觉得不能理解,就去向孔子请教。
子贡说:“那个孔文子并没有什么了不起,凭什么要赐给他‘文’的称号?”
孔子回答说:“孔圉聪明好学,勇于向地位和学识不如自己的人虚心请教,而不会感到丢脸,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所以要赐给他‘文’的称号。”
子贡听孔子这样一说,猛然省悟,顿时感到心悦诚服。
相关问答
研究报告 成语中的名人故事
1个回答2024-01-22 20:19
有两种方法:一,1,问题的提出;2,调查;3,调查情况和材料整理;4,结论。二,1,心里的疑问;2,调查记录;3,结论。
有关成语中的名人故事的研究报告
1个回答2024-01-28 20:07
成语中的名人故事研究报告一、问题的提出我国的文化博大精深,成语是其中的瑰宝。我们决定对成语中的名人故事进行研究,初步了解成语中蕴含的古代名人故事和著名历史事件,培养学习成语的兴趣,加深对成语的了解。二...
全文
求小学生写的研究报告
1个回答2024-02-12 21:01
关于行人过马路的调查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我在报纸上经常看到有车祸发生,于是,我就对行人过马路的情况作了一次调查。 二、调查方法 自己观察记录。 三、调查情况和材料整理 通过我...
全文
关于《我家的变化》的研究报告
1个回答2024-02-16 22:41
前我的家的面积只有现在的一半,有一个客厅、一个卧室,我就在那里度过了我的婴幼儿时期,我对那时的记忆是朦胧的、模糊的,听妈妈讲那时家里只有一个小彩电、小冰箱、半自动洗衣机、布艺沙发,烧的是蜂窝煤……那是...
全文
关于小学生喜欢吃什么水果的研究报告
1个回答2024-02-26 07:24
我喜欢吃芒果、柠檬、蓝莓
关于成语中的名人故事的研究报告
1个回答2024-02-27 09:06
自己去写,这要自己完成的
成语中的名人故事简单的研究报告
1个回答2022-11-21 03:47
自己写,被贪图省事儿
五年级研究报告表格
1个回答2024-03-16 16:52
一.问题的提出:我姓张,名智利。我们班有许多姓张的同学,自从陈老师说,姓氏是一种深不可测的文化,古代也有许多人对姓氏很有研究,便撰写了《百家姓》这本书。于是,我对张氏的历史和现状做了一次调查。二.调查...
全文
成语中的名人故事,研究报告
1个回答2024-03-07 13:32
破釜沉舟 西楚霸王项羽的故事。 背水一战 韩信的故事。 卧薪尝胆 越王勾践的故事。奋斗 退避三舍 晋文公重耳的故事。重诺 高山流水 俞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 友谊
成语中的名人故事研究报告
1个回答2024-06-19 22:51
破釜沉舟 西楚霸王项羽的故事。 背水一战 韩信的故事。 卧薪尝胆 越王勾践的故事。奋斗 退避三舍 晋文公重耳的故事。重诺 高山流水 俞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 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