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政府派留学生开始于什么时候

2023-11-24 05:01

4个回答
1872年,年仅十二岁的詹天佑到香港报考清政府筹办的“幼童出洋预习班”。考取后,父亲在一张写明“倘有疾病生死,各安天命”的出洋证明书上画了押。从此,他辞别父母,怀着学习西方“技艺”的理想,来到美国就读。
1872年8月11日(清同治十一年七月初八日)陈兰彬、容闳率领第一批学生梁敦彦、詹天佑等30人启程赴美。
1.蔡绍基 籍贯广东香山 后任北洋大学校长
2.邓士聪 籍贯广东香山 后任海军军官
3.容尚谦 籍贯广东香山 后任海军舰长
4.张康仁 籍贯广东香山 后任律师
5.谭耀勋 籍贯广东香山 早年病逝于美国
6.蔡锦章 籍贯广东香山 后任铁路官员
7.程大器 籍贯广东香山 后任教师
8.欧阳赓 籍贯广东香山 后任外交官
9.史锦镛 籍贯广东香山 后任商人
10.钟俊成 籍贯广东香山 供职于外国领事馆
11.钟文耀 籍贯广东香山 后任外交官、铁路官员
12.刘家照 籍贯广东香山 后任政府官员
13.陆永泉 籍贯广东香山 后任外交官
14.潘铭钟 籍贯广东南海 早年病逝于美国
15.何廷梁 籍贯广东顺德 后任军医
16.梁敦彦 籍贯广东顺德 后任清朝外务尚书
17.黄仲良 籍贯广东番禺 后任外交官、铁路官员
18.陈钜溶 籍贯广东新会 后任海军
19.陈荣贵 籍贯广东新会 后任工矿业
20.邝荣光 籍贯广东新宁 后任矿业工程师
21.吴仰曾 籍贯广东四会 后任矿业工程师
22.曾笃恭 籍贯广东海阳 后任报纸编辑
23.黄开甲 籍贯广东镇平 后任政府官员
24.罗国瑞 籍贯广东博罗 后任铁路工程师
25.钱文魁 籍贯江苏上海 后任外交官
26.牛尚周 籍贯江苏嘉定 服务于电信业、造船业
27.曹吉福 籍贯江苏川沙 后任律师
28.詹天佑 籍贯安徽徽州 后任铁路工程师
29.石锦堂 籍贯山东济宁 早年病逝于美国
30.黄锡宝 籍贯福建同安 早年病逝于美国
洋务运动时期,师夷长技以制夷。
1872年8月11日 清政府首派第一批留学生赴美留学 1868年初,容闳向清朝提出他的教育计划:选派少年出洋留学,先以120名作实验,每年派30人,4年完成;限12-15岁的男少年,学习期限15年;在美国设立留学生事务所,设正副监督官,管理留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从海关收入中拨出一定的经费,作为留学生的费用。这个“计划”得到曾国藩和李鸿章的支持,1870年获清政府批准。1871年,容闳在上海开始招生,被选派少年先在上海进预备学校,补习英文。1872年8月11日,陈兰彬、容闳率领第一批学生梁郭彦、詹天佑等30人启程赴美。此后每年派遣30人,至1875年,120名留学生派完。首批30名留学生由陈兰彬任监督,容闳任副监督。在这些幼童之中,不少人成为了近代中国历史上的佼佼者,如著名铁路工程师詹天佑,矿冶工程师吴仰曾,民国政府第一任国务总理、复旦大学创办人唐绍仪,清华大学第一任校长唐国安等。
相关问答
清政府第一次官派留学为什么破产?留学对国家发展的作用?
1个回答2023-11-21 23:13
统治者的阻碍。留学生反而成为了推翻清政府的急先锋。 原因是幼童们长期受西方思想文化的影响,有的加入基督教,有的剪去长辫,有的公开脱掉长衫穿起西服,还有的与女生公开搂搂抱抱跳舞,这些在清统治者看来,全部...
全文
反对清政府的急先锋中,为何会有清朝送出去的公派留学生?
4个回答2023-11-22 15:14
因为那些留学生开眼看世界了,他们知道清朝不适合中国了,想要灭了清朝,挽救中国
清代末年清朝政府为什么派小留学生詹天佑去外国学习?
4个回答2023-12-04 11:08
教育才能引进人才,洋务运动失败以后,清政府才注意到社会要有新人才
留守妇女的政府帮扶
1个回答2024-02-09 09:02
城乡二元体制是形成留守妇女现象的根源。对这一群体,社会还缺乏足够的关注,对留守妇女的系统研究基本处于空白。全国妇联《中国农村妇女状况调查》中指出,农村家庭中的两地分居状况,不但可能影响到农村劳动人...
全文
中国古代人是留有辫子的吗?清初政府为何要求“断发”?
1个回答2022-09-12 04:58
是一个汉人向摄政王多尔衮提的意见,败类啊!
政府和政治的关系政治生活中,政府究竟是起到什么
1个回答2022-08-31 06:25
吃住行都能体会到吧
有关政府的成语
1个回答2024-02-22 09:48
发政施仁 [fā zhèng shī rén] 发布政令,实施仁政。比喻统治者施行开明政治。
政府是什么啊
1个回答2022-12-14 12:45
基于宪法下,行使国家权力的机构
美国政府的原则
1个回答2024-02-24 13:52
三权分立的原则啊 法院只有立法权,总统只有行使权,还有就是议会,有参政权
市政府和市人大之间是什么关系
1个回答2023-01-14 16:05
人大监督政府工作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