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画家弗里达的自救之道名人故事

2023-11-25 10:23

1个回答
  在那部根据墨西哥女画家弗里达的生平拍摄的电影《弗里达》里,我忽略了作为影片主干的那些情事,却紧紧盯着她作画的那些场面,手指都快要抠进椅子的扶手里去。

  她18岁那年遭遇了一场车祸,使她的脊柱、锁骨、肋骨断裂,骨盆破碎,右腿11处骨折,病痛从此就成为高悬在她头上的利剑,时不时召她回去接收警讯。她一生中大约经历了30次手术,到1954年离世,始终被疼痛困扰,她就带着疼痛作画,躺着画、半侧着画、趴着画,把画框悬挂在头顶上画,以各种能够使疼痛减轻一点的姿势画。

  不画可以吗?不,不画,她就活不下去。生命如此短促,生活如此凡庸,终于找到突围之路,就要紧紧抓住。疾病已经不可能逆转,生命的终点遥遥在望,谁人的苦痛都不能分身为亿,让全世界都同感同受。躺在床上,却有时间流走的声音如此惊心。画画,是唯一的。甚至那些近乎癫狂的性事也是。

  那是唯一的自救之道。就好像凡·高一定要画,临死前的一年,一天一张作品;就好像肺结核肆虐时期的音乐家一定要写,越是死亡逼近越要加速燃烧,三五年的.作品总量超过后世音乐家半生所为;就好像,伊迪斯·皮亚芙一定要唱,她说“不唱,我就活不下去了”,还一定要在知道自己的身体出了问题后,抓紧时间开始巡回演唱;就好像,路遥一定要吐着黑血写作,不写,他就更加活不下去了;就好像,我的表叔,一定要在癌症的终末期,挣扎着站上讲台讲课——他有个曾经震动华夏的名字,他叫蒋焦影。若非身临其境,你一定当那是种不可理喻的刻苦姿态。但只有身在其中才知道,让剩下的时间尽量丰盛起来,让生命的密度尽量瓷实一些,是唯一的自救之道,是对抗人生终极问题“人生的意义”的唯一方法,是抵消茫茫宇宙自身如此渺小感觉的唯一路径。

  就好像席慕容写过,她向别人请教如何能让植物花开得更加茂盛,得到的回答是:“在根部砍上几刀,再在伤口撒上几把盐。”她这么做了,那个夏天,花开得近乎疯狂。任何物种,在遭遇危机的时候,唯一能做的,就是尽量繁衍,竭力开花结果。要对抗冰雪,就用花朵;对抗刀斧熔浆,就用花朵;对抗时间,就用花朵。此时此刻,唯一能做的,唯有开花结果。尽管他们告诉我,宇宙生灭轮回,不留痕迹,一切华美都是浪费。
相关问答
简述弗比斯搭救爱斯梅达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2-15 08:55
卡西莫多奉了克洛德教甫的命令去抓爱斯美拉达,卡西莫多不敢违抗。晚上爱斯美拉达表演完节目后,走在回家的小路上,被卡西莫多抓了,随即她就大叫救命,这时弗比斯经过就救了爱斯美拉达。 爱斯美拉达在这里就...
全文
谁是弗.达尔
1个回答2022-10-02 18:42
美国作家弗 达尔 曾写过短篇小说《离别的礼物》
《弗里达》完整版是多长?
1个回答2022-08-19 15:44
123min
苦求电影《弗里达》!
1个回答2022-09-24 11:05
已发送 请查收
<达尔杜弗>是谁写的?
1个回答2023-04-23 08:51
达尔杜弗》是17世纪法国戏剧家莫里哀(1622~1673)的一部名作,写于1664年。它本是作家应宫廷娱乐的需要而写,但是,莫里哀却利用这个机会上演了一部具有鲜明的战斗精神的作品。
琳达.里弗斯故事
1个回答2024-01-28 22:15
永远的眼睛 〔美〕琳达·里弗斯 1965年炎夏的一天,母亲被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夺去了生命,年仅36岁。下午,一位警官来访,为医院要取用母亲的眼睛角膜而征求父亲的意见。我惊呆了,不明白那些医生为什么...
全文
琳达.里弗斯故事
1个回答2024-01-30 18:04
永远的眼睛 〔美〕琳达·里弗斯 1965年炎夏的一天,母亲被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夺去了生命,年仅36岁。下午,一位警官来访,为医院要取用母亲的眼睛角膜而征求父亲的意见。我惊呆了,不明白那些医生为什么...
全文
琳达·弗尔斯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2-12 17:45
美国作家 永远的眼睛 〔美〕琳达·里弗斯 1965年炎夏的一天,母亲被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夺去了生命,年仅36岁。下午,一位警官来访,为医院要取用母亲的眼睛角膜而征求父亲的意见。我惊呆了...
全文
琳达.里弗斯故事
1个回答2024-02-08 19:22
永远的眼睛 〔美〕琳达·里弗斯 1965年炎夏的一天,母亲被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夺去了生命,年仅36岁。下午,一位警官来访,为医院要取用母亲的眼睛角膜而征求父亲的意见。我惊呆了,不明白那些医生为...
全文
电影《弗里达》中弗里达喝着酒唱的那首【歌的名字】?
1个回答2022-09-24 01:11
挺不错的电影,可以看我简介找到你要的电影
扫码下载APP
听书听课听播客,随时随地陪伴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