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美术课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2023-11-25 20:28

1个回答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它是旨在培养发展学生健康心理,从而促进个性日益完善的教育。当今学生中有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心理障碍,教育应从过去单一技能的培养改变为综合素质的培养。美术教育作为重要的文化教育活动,肩负着以独特的形式训练学生的心理素质的任务。作为一名小学的美术教师,如果要成功地把美术课上成博得学生们喜爱的课,教师就要优先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因此,我在课堂中尝试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一、在美术教育过程中,尽可能地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尊严,是人类最敏感的角落,保护儿童的自尊心,就是保护儿童前进的潜在力量。”我们都知道每一个群体都存在着个体差异。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不能轻易碰伤他们脆弱的心灵。
1、利用美术的学科特性,与学生从心底里坦诚地沟通情感,尊重学生不同的情感表达。
美术,是一种表达,是一种沟通,在创作者和观众之间进行思想感情的交流,从而引起共鸣。通过美术教学过程和学生坦诚地进行情感的沟通。让他们在作品中自由地宣泄情感,不要在作品内容和形式上过多地去束缚和限制他们。比如,同样的风景,在某同学的画中体现出来的是蓝天白云,青山绿水;但在另一个同学眼里,则有可能是乌云密布,荒凉一片。这样,让他们把平日里所不能表现出来的各种情绪都在美术作品中用各种不同的形式表达出来,始终保持对学生的尊重与激励,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维护他们的心理健康,可减轻或消除学生在学习上的心理压力,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有利于改善学生的负面消极的不良情绪,使学生乐于学习。
2、结合美术科特点,发挥其特殊优势,发展学生的智力,尊重学生之间存在的个性差异。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就兴趣而言,有的喜欢体育,有的爱好音乐,有的迷恋美术,有的倾心文学;所以要承认和尊重每个学生之间存在的个性差异。有些学生的成绩不好,就会受到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等各方面的批评、指责和埋怨,严重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让他们心里找不到一个平衡点,就会在负面爆发,引起学习差、纪律差、思想道德败坏,等一系列的问题,导致越来越多“问题学生”的产生,导致越来越多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不要低估了孩子们(特别是成绩不太好的孩子)的其他方面所潜在的创造力,有这样一则事例:有一个男孩,成绩很差,没有任何特长,是个典型的后进生。老师了解情况后并没有把他视为后进生,而是千方百计找出这个孩子的优点,帮助他找回失去以久的自尊。有一天,这个男孩随手画起来,被老师看见,老师马上对他的画大加赞赏(其实那只是男孩随手涂鸦),并帮助他修改,还推荐给当地的一家小报。男孩受到了鼓励,从此画画更加用心,后来终于成为当地一位小有名气的画家。正是因为老师发掘了这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并适时加以鼓励,才使这个被视为后进生的孩子,扬起上进的风帆。所以,鼓励学生尽可能发展自己的个性特长,正所谓“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未必就要在文化学科不见起色的成绩上去耗尽他们的精力,去伤害他们的自尊。
二、通过美术教育,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人们自己相信自己,追求自我价值的积极表现的心理倾向,是人类健康的核心。自信心对每个人的终身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自信心可以帮助一个人逐渐建立人格魅力,拥有健康人生,走向成功。尊重他,就等于送给了他一个积极的自我概念,使他自尊、自信、自强,以良好的心态面对人生;肯定他,使他对未来更有信心,这是一个人获得成功的心理动力。
1、在教学中以表扬、鼓励为主,及时肯定学生的成绩。
心理学认为:受教育者的心理在教育过程中表现出来,又在活动过程中得到发展。因此,让学生主动地学,创新地学。多赞扬鼓励学生,达到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理。在教学中多加强积极的心理暗示,如:“你真棒!”“你画的真好!”“没问题,你肯定行!”。并同时和学生建立多些联系:如和孩子们交流时距离上稍微靠近些;或摸摸他的头,拍拍他的肩;用平缓的声音、和蔼的表情提醒孩子们慢慢来,别着急,消除他们的紧张心理。
2、教学的内容多选择孩子们熟悉或喜欢的,特别要注意形式和方法应适合孩子们各阶段的智力发展和能力表现,避免孩子觉得太难,没有信心。
比如,他们刚接触一个较没把握的课题会觉得很紧张、无助、不知所措。“我不知道怎样画”和“老师,你帮帮我”等一些语言是课堂上经常出现的。或者会在作画中出现用线断续、画面简单,形象小、涂色轻等问题。如果在课堂上接受到了这些信息就要及时调整课题的难易度了。一般在新课题开始时多用简笔画先练习造型、或采用一些能够落笔大胆、肯定、表现粗犷风格的工具,让孩子使用自己的线和颜色。作业要分步完成,要求别太高。尽量给他们轻松愉快的氛围,这样更有利于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3、举办各种类型的展览,让学生们互相交流、评论作品,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
有些孩子虽然其他文化课的成绩不太好,家庭和学校给他们的评价是“差生”、“没出息”,各方面压力太大,造成有自卑心理。平时纪律散漫,无心上学,自暴自弃。其实,这类学生大多聪明机灵,对除了学校安排的正规课程以外的某些东西特别感兴趣。他们也希望能有机会表现自己的另外一面,得到家长和老师同学们的肯定。因此,多举办一些展览,哪怕是班级、年级之类小范围的展览也好,让他们有个展示自己的机会。展出完了再适当评奖,评出优秀等级,(得奖概率要尽量大些)给这些同学以肯定的评价。还可以带他们去参与社会的美术活动,让他们觉得自己“行”,增强孩子们的成功感,认识到自己有价值,受人尊重,奠定自信的基础。告诉孩子,你对语、数、英等一些学科不感兴趣不要紧,我们可以去考美术学院,一样也是有出息。多倡导合作与竞争,培养学生适应社会能力。这样,照顾到了不同层次的学生,使整体的学习氛围积极向上,各方面协调,均衡发展;使他们相信自己完全有能力,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即使以后遭到困难和挫折,也初衷不改,勇往直前,直到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
三、通过美术教育,训练孩子的自控能力
自控能力是人的一种自觉的能动力量,主要是指在改造客观世界中控制主体自身的一种特殊的能动性。在现实生活中,不少事例说明,许多人的事业成就,往往主要的不是由于他们的智力超常,而更重要的是由于他们有着优良的非智力因素。因此,我们认为培养少年儿童的非智力心理品质,尤其是培养自控能力,是促使少年儿童在德智体诸方面得以全面发展的重要课题。
1、从实际出发,培养孩子在做事时始终保持兴趣和耐心,逐步增强自控能力。
一般来说,还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缺乏自控能力在少年儿童身上是常见的现象,诸如思想不集中;做事虎头蛇尾,不能始终如一;或想到了,但做不到;或所谓“只有五分钟热度”,凡此等等,都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未经足够的训练,尚不成熟的表现,也是难免的弱点。但是这种情况却给学习造成一些困难。因此,美术教学首先要想办法培养孩子对绘画产生兴趣,并让兴趣一直保持整个作画的过程。在课堂上多设“怎么样?”“为什么?”“还可以有更多的表现形式吗?”的疑问方式,吸引他们的好奇心。让孩子们在有感官刺激的、内容丰富的气氛中很快会找到感觉,从而延长了注意力。另外要安排好固定的作息时间。当孩子要画画的时候尽量不要让他人或其它的事情干扰他们的情绪,尽量让他们在安静的空间里自然进入绘画状态,中间不要品头论足,打断孩子的绘画思路。孩子在画画时常出现浮躁、应付了事、情绪不稳定等现象。我们要耐心疏导,采取多表扬的方法,帮助他们克服困难。课程安排要符合孩子实际能力,逐渐延长作画时间,让孩子的自控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从而克服各种放任、散漫、无恒心、无决心的情况。
2、从理想出发,树立孩子们心目中的榜样,学会排除困难,持之以恒,使自控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我们都会承认,绝大多数孩子都有一颗上进的心,但在这个同一的起跑线上起跑以后,在前进的过程中,却渐渐地拉开了距离。不少孩子在稚嫩的心中怀抱着雄心壮志,但如果自控能力培养和发展得不好,就不能坚韧不拔地把自己的志愿付之脚踏实地的刻苦学习。如,在画难度较大的画时,遇到些技法上或其他方面的困难;在写生过程中,在野外忍受不了苍蝇、蚊子和自然环境的影响;冬天太冷;夏天太热;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有些同学就会坚持不了而放弃。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在观念上打基础,不断地强化孩子们的理想和信念,让孩子们欣赏一些名家名作,给他们讲名家如何克服困难的故事,在他们心目中树立一个榜样,坚持训练。所谓“成在坚持,贵在坚持,难在坚持”。认识到应该做的,就要排除一切干扰,一定做到、做好,本着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持之以恒地在本事上磨练,养成习惯。当然,在现实生活中,水平是有层次和阶梯的。我们提倡高标准的追求,同时注意脚下的层次和阶梯,主张循序渐进,而不是一蹴而就。
综上所述,把健康心理发展的教育有机的结合到具体学科中去,不仅能有效地提高该学科的教育效果,更重要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其深远意义往往是远远超越该学科自身价值。我要强调的一个基本观点是:教书的目的本来就是育人。
相关问答
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1个回答2024-02-08 21:24
追根溯源,中国古代教育智慧中虽未明确提及人才培养的核心素养,但从《礼记·学记》到癸卯学制,两千年来教育不乏素养方面的内容,如墨家的贤能、节俭、平和,儒家的仁、礼、德、教、中庸,尤其是朱熹倡导的仁民爱物...
全文
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1个回答2024-01-30 21:58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具体内容如下: 1、坚持实施素质教育,不以学生的成绩成为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要从德智体美劳等方面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多注重学生的性格与本性发展。 3、坚持...
全文
小学数学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1个回答2024-02-01 21:21
“核心素养”是当前中国教育最关心的问题之一,福建师范大学教授余文森说:“任何学科都不是仅仅为了获得学科的若干知识、技能和能力,而是要同时指向人的精神、思想情感、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生成与...
全文
如何培养小学英语核心素养
1个回答2024-01-22 20:37
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格和学习能力四个方面。语言能力就是用语言做事的能力,涉及语言知识、语言意识和语感、语言技能、交际策略等等;思维品质是思考辨析能力,包括分析、推理、判...
全文
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1个回答2024-01-24 05:34
在现代高中教育体系中,化学课程教学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在很大程度上能够起到提高学生化学能力以及学生化学知识水平。就现阶段我国的高中化学课程教学来说,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化学能力素养,需要积极以...
全文
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1个回答2024-01-26 04:54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传统的基本素养指标包括语言能力、数学素养、学会学习、问题解决能力。现代的基本素养指标包括...
全文
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1个回答2024-01-26 06:22
制定好的规章制度。 老师教育学生,最好能够遵循一定的规章制度,这样在教育的道路上不至于会产生偏离。毕竟每个教师的人生轨迹不一样,获得的感悟也会有所不同。而他们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容易用自己的人生...
全文
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1个回答2024-02-15 05:15
1、育人导向发生变化:更加注重学生理想信念和核心素养的培养,关注学生的生命质量和价值,突出终身发展的核心素养。 2、课堂教学发生变化:更加关注课程建设综合化、主体化发展趋势,强调课程整体育人功能和价值...
全文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1个回答2024-01-26 02:53
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我们首先要明确核心素养的核心是什么,深刻认识核心素养的内涵才能在教学实践中明确方向,勇于改革,大胆创新,培养出具有核心素养的学生。 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
全文
怎样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1个回答2024-02-27 08:30
这是一个大问题。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传统的基本素养指标包括语言能力、数学素养、学会学习、问题解决能力。现代的基...
全文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