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激发内驱力:从“要我学”到“我要学”

2023-11-25 21:04

1个回答
美国心理学家爱德华·L.德西和理查德·瑞安的自我决定论认为,所有人都有三个最基本的心理需求:归属感,自主感和成就感。

归属感是指个人将自己归属于某一个团体,并对其产生亲切自豪的情绪体验。对孩子来说,归属感来自父母无条件的接纳,认同和包容。当孩子感觉自己在家庭中被关注,被理解,被认可是他的归属感就会得到充分满足,他就会真正将自己看作家庭中的一员,努力保持自己最好的状态,其中就包括主动学习。

案例:快要吃饭时,6岁的孩子家庭作业还没有完成,于是妈妈问:“有什么办法可以在晚饭前写完作业吗?”孩子说:“有一个办法,但是我不能告诉你。”妈妈说:“说来听听吧。”孩子笑了一下,说:“你狠狠的骂我一顿,就可以很快完成了。”妈妈用很夸张的声音说:“那可不行,我这么爱你,即使你写不完作业,妈妈也舍不得骂你。”孩子眼神里充满了害羞和喜悦,过了一会儿,他说:“妈妈我也爱你,我现在就快快写作业。”这就是认同和接纳所带来的归属感和力量。

自主感是指人们对某件事的选择决策,拥有掌控力和决断力的感觉,可以理解为“对自己的生活和行为拥有实际掌控权”。如果孩子对于一件事没有自主决策的能力,而是被父母安排或命令去做,那么他就很难将其看作自己的份内事,自然就很难做好。只有当孩子具备自主感,拥有了某些可以自己说了算的瞬间,他们才会对相关事情担负起责任,并且积极主动的去完成。

成就感是能把事情做好的信心和能力。培养孩子自主选择是引导学习的第1步,而后续的学习过程则需要成就感的支撑。成就感培养的是,当孩子面对新事物时,可以对自己说我能行,而非我做不到。

例如让孩子练习足球射门时,不是只有进球才值得被关注,整个过程中,孩子每一次角度的调试、力度的调整,表现出来的观察力、坚持力都应当被家长看见和认可。这样做,孩子会从中获得持续的信心和勇气,对踢球这件事情也就拥有了更强烈的成就感,不会因为一次失败就放弃。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的4个方法:

1.正面语言:无条件接纳的归属感。假设在班上学习一向吊车尾的孩子,这次突然考了不错的成绩,他兴高采烈的回来跟你分享,脸上是止不住的开心和得意,此时你的做法会是如下哪一种?

A虽然开心,但仍严肃提醒,取得一点成绩就自我满足,洋洋得意,可别下次考试又吊车尾了。

B温柔鼓励:很开心你跟我分享这么好的消息,你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了这么理想的成绩,真应该为你自己感到骄傲。

这里面需要注意的是,孩子在取得一次非常好的成绩后,下次有极大可能不会再创辉煌,但这并不是孩子骄傲造成的。丹尼尔卡尼曼通过实验阐释“回归平均值现象”:无论你这一次是发挥超常还是失常,下一次大概率都会回归到正常水平。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就能很明白,孩子取得好成绩后的下一次失利并不是因为孩子骄傲了。反之亦然,当孩子考了很差的成绩,被家长训斥后,成绩变好,也并不是因为被训斥了。因此a话语看似合理的部分被消解了,不合理的部分则被放大了,当我们忍不住提出负面担忧,并且用语言攻击孩子时破坏的可能是孩子的归属感,孩子觉得:反正我怎么努力你都不会满意,我学起来也没什么意思,算了不学了或者你不爱我,除非我做到最好,你不理解我也不会接纳我。

所以我们在生活中要避免这种负面语言的打击式教育,而应当多跟孩子说类似B的正面语言给孩子正向鼓励,比如说:很高兴你告诉我这件事…关于这件事你做得很棒,真为你骄傲。当孩子的成绩不理想时,你也可以跟他说:我看到你很沮丧,你觉得这次成绩不理想,你可以想想怎样才能掌握这些知识点,需要帮助的话可以随时来找,我相信通过努力你可以做得更好。

2.选择式提问:小步放权,逐步自主。

一提到给孩子放权,父母首先想到的往往是孩子放飞自我,局面失控,麻烦加倍等负面情境。其实正是因为父母不相信孩子有自主决策的能力,才会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的行为管控过多,造成彼此间行为是关系失衡。而不讲求方法的骤然放权,更加剧了双方的认知矛盾。

给孩子放权,可以先从一小步开始。爱德华·L德西在他的著作《内在动机》里讲过一个故事:有个老人总是不按医嘱吃药,医生怎么叮嘱都没用。但是有个医生只用了一句话,就解决了这个问题。他问老人一天中什么时候服药对他来说是最好的,就是这样一句话,老人开始按医嘱吃药了,因为他获得了自己做决定的权利,哪怕只是这么微小的一个权利,成年人如此,更何况孩子。

逐步给孩子放权有个特别好用的方法,那就是使用选择式提问,使用“先做……还是先做……你自己决定”的句式,让孩子在有限的选择里发挥自主能动性。 提出选择式提问时要注意两点,首先这两个选择都是你自己能接受的。其次提问后一定要加上你自己决定,因为这会让孩子真切的感觉到“由我自己来做主了”。

3.启发式提问:充分放权,享受自主。

假设一个情境,孩子英语考试每次都不及格,于是你给孩子报了一个英语补习班,孩子不愿意去,但不得不去,上了几节课后,孩子越来越抗拒,有一天孩子跟你说:“我不想上英语补习班了,这个星期我是不会去的。”面对这样的突发状况,作为家长的你,第一反应是什么呢?

这时候如果我们用启发式提问的方法跟孩子沟通,结果会怎么样呢?

“谢谢你告诉妈妈你的真实想法,但是你的英语基础薄弱,如果不报补习班,你有没有其他更好的解决方法?妈妈想听听你的意见,你还需要妈妈给你提供其他什么样的帮助呢?”

通过这样的启发式提问,孩子会产生一个自主思考的过程,他会将提高英语成绩看做自己的事情,需要自己寻找解决方法,同时他也能够感受到自己的想法是被人尊重和聆听的。

3.激励是刻意练习:小目标产生成就感。

第一步,分解目标,刻意练习。

第二步,及时鼓励,适时激励。

以弹琴为例,当孩子说,妈妈我不想练琴了,老师弹的那么好,我怎么练也不可能跟他弹的一样好。很多家长可能会告诉孩子:“老师弹得这样好,是因为他一直在练习。你要是不多练习,怎么可能跟老师弹的一样好?别磨蹭了,赶紧去练习。”这样的沟通方式并不能真的解决,孩子的疑惑只会让孩子在一次次的反复练习中体会到更多的挫败感。

其实在孩子陷入学习瓶颈信心受挫时,我们需要做的是帮助他们一点点找回信心。这时候你可以试着跟孩子说:“你想要和老师弹的一样好,的确没那么容易,不过你可以把这个大目标分解成许多个小目标。比如这一周你先练习指法,给自己定一个指法练习的目标,看看你每天需要做什么。”把大目标分解成小目标,然后再把小目标变成每天需要做的刻意练习,加上家长的及时鼓励和肯定,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就会渐渐觉得“我能行,我可以做好。”

在刻意练习的过程中,家长们不妨让孩子自己设计一些达成目标的激励方式。比如学书法,当练习到一定程度后,可以把孩子的作品裱起来挂墙上。比如学钢琴孩子练习一段时间后,可以让他给家人或者朋友演奏自己的拿手曲子。如果从学习过程中持续得到成就感,孩子的学习动力就会源源不断产生。

值得注意的是激励方式需要孩子自己认可,并且不要让这种外部激励变成主导,孩子努力达成目标不只是为了获得这些激励,而是感受完成目标时的美好体验,确认自己是有能力的从而获得成就感。
相关问答
如何激发孩子的内驱力
1个回答2024-01-19 20:18
如何激发孩子的内驱力如下: 一、探究原因,对症下药。 要想解决学生学习没有内驱力的问题,首先要搞清楚学生学习没有内驱力的原因是什么。学生的内驱力是怎么失去的,我觉得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亲子关系不...
全文
如何激发孩子的内驱力
1个回答2024-01-25 16:14
激发孩子的内驱力的方法有:把选择权还给孩子、尊重孩子的表达并给予孩子肯定的鼓励、把玩的时间留给孩子。 1、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把选择权还给孩子。 现在很多家庭,父母的控制欲都太强,而这种控制欲不仅...
全文
如何激发学生的内驱力
1个回答2024-01-26 19:56
真正的尊重是能打动人心的,能激发出员工内在驱动力。 人们对尊重的需要是内驱力的一个重要来源。马斯洛认为:“人类有五个层次的需求,尊重是第四层次的需求。”孟子认为:“君之视臣如草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全文
怎样激活孩子的内驱力?
1个回答2024-01-20 22:57
激活孩子的内驱正链力是启发孩子积极性的一种方法,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方唤清缓法: 1. 培养孩子的兴趣和爱好:提供适合孩子年龄和兴趣的活动和资源,以帮助孩子发掘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模。鼓励孩子尝试新事物,...
全文
如何激发学习内驱力
1个回答2024-02-23 02:33
真正的尊重是能打动人心的,能激发出员工内在驱动力。 人们对尊重的需要是内驱力的一个重要来源。马斯洛认为:“人类有五个层次的需求,尊重是第四层次的需求。”孟子认为:“君之视臣如草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全文
激励的内驱力和外驱力是什么?
1个回答2023-04-13 21:16
看了其它答案,管理学把员工对精神需求的渴望叫做内驱力,把物质需求的渴望叫做外驱力了吗?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ppt
1个回答2024-02-29 03:19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可以同多个方面去,比如一个是兴趣另一个是学习目标还有做的一些实验以及学习习惯不好会有哪些不好的影响等等。
章章激情的小说
1个回答2022-06-08 19:18
爸爸哥哥不要了
内驱力如何激发
1个回答2023-11-21 08:05
激发内驱力是一个个体自我管理和发展的重要方面。以下是一些方法可以帮助你激发内驱力: 设定明确的目标: 设定具体、可测量、可实现的目标,这样你就会有明确的方向和动力去追求。 挑战自己: 尝试新的事...
全文
要怎么样安装万能声卡驱动啊?急求~~不胜感激!
1个回答2022-09-19 03:20
下个驱动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