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师”断想…… 断想

2023-11-26 13:13

1个回答
  伟大的中华民族及其炎黄子孙,有着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和美德。因此,对老师养生祭死、问病解难,为老师祝寿贺节、邀功免过、正名雪冤、继志竟业以及向老师谢恩请罪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尊师事例不胜枚举。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尊师,仍然是一个相当严峻的社会与人生的双重课题,而且从多方面反映出了它的严峻之点。
  
  一、表现在历史与现实之中出现的一种发人深思的现象里
  
  《学记》说过,“教师也者所以学为君也。”意思是说:教师是一种可以从他学习统治权术的人,他可使人成就帝王之业。然而,“君”却并非人人尊师。历代帝王,除汉明帝和周武帝为数不多的几个之外,大都因地位的改变而唯我独尊,这“美德”也就随之不复存在。有的甚至先亲敬而后疏仇,明太祖朱元璋便是典型之一。
  朱元璋虽然起自草莽,却深谙打天下靠武将、坐天下用文臣的奥秘。所以,他早在戎马沙场之际,便积极延揽名士、网罗文人。宋濂,便是其中杰出的一个。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两人的关系十分亲密。朱元璋不仅称赞宋濂“满腹诗书宇宙中”,而且推崇他论道经邦的非凡才能。朱元璋称帝以后,曾被他推崇有加的宋濂又成了他儿子朱标的老师,而且辅导太子长达十余年。可是,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冬,丞相胡惟庸谋反案发、宋濂的长孙宋慎被打成胡党后,年届古稀且已告老还乡、闭门谢客的宋濂,亦无辜惨遭株连,被朱元璋治以死罪。虽经马皇后出面营救而得免杀头之祸,但仍因七十一岁高龄被发配茂州(今四川茂县)而病死于流放途中……
  今如教师成名,即使是特级教师,那被尊的广度和深度也是十分有限的。若不因教师而名,诸如歌星、影星及著名相声、评书演员之类,则广度和深度远非名教师所能比拟。倘谓他们的说、唱及表演为艺术,则教学也是艺术而并非其它。如果教师因另有所长而名,那么,其“师”也就会被人们抛进另册里去。因为在人们的潜意识中,那“家”无论如何总比“师”辉煌、光彩得多。以抗日战争胜利后的上海立达中学为例,其时,朱光潜、丰子恺、夏丐尊、茅盾、郑振铎、叶圣陶和朱自清等,便都是这所学校的名师。由于他们兼属文化名人,所以大都尊其为作家、评论家和艺术家而不尊其为师。唯有著名学者余冠英不忘所自。有一次,他在大学的讲坛上,满怀激情地说道:“我的恩师朱自清老师就像屈原一样,道德文章都是第一流的。如果没有朱自清先生对我的教育培养,我是不会有今天的成就的……”凡此种种,虽然与教师默默无闻的职业不无关系,但这决不是唯一或重要的个中缘由。
  
  二、表现在家长与学校之间形成的一对日趋尖锐的矛盾中
  
  有道是“爱子重先生”,然而谈何容易!随着“小皇帝”效应及其忧虑的加深,“爱”与“重”的矛盾也日趋尖锐。虽然家长们大多尊师重教,但有的却“爱子”是真,“重先生”则未必。有时,甚至将两者尖锐地对立起来,为子责师,言其南辕而行其北辙。这比起明代的马皇后,至少“倒退”了六百年。
  据《明史・马后遗传》记载,李希贤为诸王课教经训时,用笔管击伤了诸王的头额。明太祖朱元璋便大怒,并且准备加罪于李老先生。为此,马皇后一得知音讯便劝解太祖并且以事喻理说:“譬如使人制锦,只可任其剪裁,不应为子责师。”意思是说:为子女择师而从其教,如同给料子请人制作衣裳一般,应该放心大胆地让他去剪裁。因此,千万别护着子女而去责备老师。朱元璋听她言之有理,也就息怒无事了。在此,我们不妨援事而一笔议论开去:虽然家长们不应“为子责师”,但教师则不能不因打伤学生而认真地反省、自责一番,万万不可因有的国家至今还以法律来保护教师对学生的打骂权而护其短。著名作家魏巍说得好,“对某一些老师说,打骂体罚之类,当然带有盲目性,但从总的来看,确实属于封建意识的残余,需要坚决肃清之。”
  今天,这个比喻还有它不可低估的现实意义。因为体制上的“应试教育”、思想里的享乐渴望和家庭中的溺爱温床构成了当今教育的三座大山。想要搬走其中的任何一座,都需要包括家长在内的千军万马的共同奋斗。
  
  三、表现在学生,乃至家长和全社会对教师的理解上脱离实际的“空白”里
  
  这个“空白”要求“为人师表”的教师,不容有丝毫的失误。殊不知这既在实践中无法做到,更在理论上陷入了形而上学的误区。
  诚然,正如著名德国教育家弟斯多惠所说,“教师是学校里最重要的师表,是直观的最有教益的模范,是学生的最活生生的榜样。”但这只是对教师的一种理论指向和实践规范。著名作家,中国文联党组副书记、秘书长孟伟哉先生说得好。他说:“我没有上过中学,我忘不了在初小、高小和大学(包括军队学校)教过我的每一位老师。他们不少人批评过我,有人责骂过我,有人打过我的手板,我统统都不见怪,都感谢,都怀念。我不能要求我的老师们都是圣人,更何况我自己曾是一个顽童呢!”
  应该说,即使是圣人,也难免会出现失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被誉为千古楷模、万世师表。即使是这位“德配天地,道冠古今”的圣人,在教育上的失误也不止一次。但是,弟子们,尤其是被他看死骂绝的学生,却并没因此而对他有失恭敬。
  颜回(渊),是孔子的第一位得意门生。然而,他并未因此而免受一时的不白之冤和终生的委屈。有一次,颜回从厨房经过,偶尔碰见尘土掉进了盛饭的箕中。这饭,按儒家礼教规定,首先得供奉先哲贤达,而后师生们才可进餐。颜回想:这脏饭供奉先贤,岂不�渎了他们?若撮取抛去,又显然是一种浪费。于是,他抓起这几粒脏饭吞进了腹中。不料这事传进孔子耳里,竟变成了“颜回偷饭吃”。幸好孔子后来问了个明白,既为他的得意门生洗清了不白之冤,也为今人留下了“知人不易”的典故。如果说这一次蒙受的是暂时的冤枉,那么,另一次遭受的则是终生的委屈。据《论语・先进》和《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离开卫国前往陈国而路过匡地(今河南省长垣县西南)时,因其相貌像曾经掠夺并残杀过匡人的鲁国阳货极为相似而被当成阳货囚禁起来。颜回最后才来到孔子身边,不料牢骚满腹的孔子一见便破口骂道:“我还以为你死了哩!”颜回理解老师无辜遭难的心情,毕恭毕敬地回答说:“老师您还活着,学生我怎么敢死呢?”我国古代曾谓君子每天“三省吾身”。作为孔子,不仅当天,而且以后也没反省出他在这件事上委屈了颜回,而颜回因尊师而对此却毫不介意。
  宰予、子羽和子贡,也是孔子的学生。孔子在对学生的裹贬是非中,却极其主观、片面地先后将他们三人一眼看死,并加以讥讽和辱骂。但是,这并没影响他们对孔子所表示的不同形式的尊敬。
  宰予,利口善辩,藐视礼教,在很长时间里对孔子坚持父母死后须居丧三年的主张提出过不同意见,并且与他争辩论理。孔子因此心存偏见。有一次,见宰予读书时打磕睡,便骂他是“腐烂了的木头不堪雕刻,粪土似的墙壁粉刷也是白费劲。”甚至宰予向他请教“五帝之德”时,孔子也对他冷言相讥说:“宰予呀宰予,你不是能明五帝之德的人哟!”饱受奚落的宰予把这些看作老师对他的激励,于是发奋勤学,积极进取,后来在齐国为官理政,终于干出了一番事业来。
  子羽,“状貌甚恶”,丑陋不堪。孔子据以认定他是个“才薄”之人,不可造就。子羽因此而刻苦自励,终至学而有成。后来,他南游长江流域各地,讲授孔子的儒家学术思想,从学弟子,竟达三百余众。这些,传到孔子耳中后,他不得不感慨万千地喟然兴叹说:“我仅从利口善辩的逆耳之言,看偏了宰予;单凭其貌不扬的丑陋外表,看错了子羽啊!”
  至于子贡,孔子虽然认为他和宰予一样善于辞令,能说会道,但评价时却把他贬得比宰予更惨。说他是一个不受教命、看重财货并且臆度是非的学生。可是在子贡心中,老师孔子的形象依然高大无比。有一天,鲁国大夫叔孙叔武在他面前诽谤孔子。子贡立即制止说:“不要这样胡说八道吧!我的老师不是你能诽谤得了的。别人的贤德好比山丘,还可以翻越过去;而我的老师,则是太阳和月亮,谁也不可能超越于他。如果有人定要和太阳、月亮比个高下,甚至妄图抹黑,以遮住它的光芒;那么,这丝毫无损于太阳和月亮,只能表明他的自不量力而已!”
  无独有偶,在批评和骂声中不忘尊师的并非只有孔门弟子。两千余年后,著名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曾被老师骂得更加尖刻,而他成名后尊敬骂他的老师的态度却更加诚恳、鲜明。
  梅兰芳六岁开始学戏,但条件却几乎与戏无缘。学戏长相要好,他小时却是个小圆脸,而且眼皮老是下垂,眼神很难外露;口齿要伶俐,还要善于眉目传情,他当时却性格腼腆、不会说话,动作也僵硬呆板;音乐感要强、记忆力要好,他那时四句老腔被教多时也难以将它记住。因此,梅兰芳一涉足戏苑便被长辈们评定为“言不出众,貌不惊人”。有一位老师还当面骂他“祖师爷没给你饭吃!”这些,竟没使梅兰芳因自己天赋条件差以致挨骂、遭白眼而灰心丧气,反而激励出了他勤学苦练、刻意创新的顽强毅力。后来,当他创造出了雍容华贵的梅派艺术而且蜚声中外时,当年骂过他的老师愧悔交加,登门向他道歉。梅兰芳却诚恳而谦恭有加地回答说:“没有您的教诲,我还不知道发奋苦学呢。我要感谢老师,永远感谢老师!”
  值得一提的是,自古至今,老师之于学生,并非事事都能做到知与行或情、理与法制的完美统一。这就更需要加深理解、增多谅解,最大限度地消除误解,以保证尊师的自觉性。
  据《论语・先进》记载:颜回死后,孔子哭得死去活来。随从的人们劝慰他说:“您太悲痛了,别伤了身子啊!”孔子抽泣着回答说:“不为这样的学生悲痛,还为什么人悲痛呢?!”但有两件事,本应被家长和学生们所误解而实则得到了他们的理解。一是颜回的父亲颜路,请求孔子卖掉自己的车子,为他的得意门生颜回添置棺的外椁。孔子却说,我的儿子鲤死后,也是有棺而无椁呢。我可不能卖车步行而去替他买棺的外椁。我曾作过大夫,怎能没有车子而徒步出出进进啊!二是孔子的学生请求厚礼安葬颜回,而孔子却没有同意。前一件事,颜路理解孔子因没有车子而徒步行走,便会有失他曾任鲁国司寇的身份;后一件事,弟子们所能理解的是:老夫子曾因大夫身份的季氏竟按天子的身份规格用六十四人在庭院奏乐舞蹈而生过气。所以,颜回虽然是他的得意门生,但对于一个普通儒生的死,是不能超越规格而以厚礼安葬的。从老师的一方去看,孔子遵循礼制即“法”的规定,反对厚礼安葬颜回;同时又不惜从情与理的角度向颜回之灵哭表歉疚之情道:“颜回呀颜回,你把我视同你的父亲一般,而我却没把你当儿子一样看待啊……”从学生的一方来看,弟子们完全理解孔子,并不因许多具体的意见分歧和暂时的委屈,以及为实践所证明的错误的褒贬而改变对老师的崇敬之心,不仅生时敬之如父,而且死后纷纷为他居丧三年,甚至六年……
  师生之间,事虽古今有别,但理则彼此相同。如果说尊师之难表现在历史和现实的若干社会现象中尚需有个认识阶段和改变过程,而“爱子”不“重先生”甚至“为子责师”的矛盾需要家长与学校一道共同解决。那么,对于教师应该得到理解而实则被误解和曲解的认识“误区”,学生则完全应该,也十分必要,而且完全能够去独立填补这块脱离实际的空白。
相关问答
一个人说话总是会被人打断,是因为什么?是不尊重那个人吗?我觉得好像是
1个回答2024-03-13 16:26
也不一定,也许是那个人不懂礼貌,或没有“打断别人说话是不礼貌的行为”这个观念
一世独尊断剑来历
1个回答2024-02-21 07:28
《一世独尊》中的断剑是修炼至极的宝剑,一般称作“断魂剑”或“断霄剑”,因其锋利异常,削铁如泥,千钧一发之际可劈开任何物体,声名大噪。据传剑锋暗藏杀机,刀锋无情,曾劈开群山,斩千军。断剑来历不详,一般认...
全文
一个男人说断爱断情真的就断的了吗
1个回答2023-10-26 10:33
是 男人是最无情的
桥断水不断,水断缘不断,缘断情不断,情断梦不断。什么意思呢?
3个回答2023-10-21 18:42
桥虽断了水不断, 水便断了缘不断, 缘亦断了情不断, 情断仍有梦还在。 表达了永不改变的深情,特别是缘断情不断,情断梦不断。就算是没有缘分了,也不会熄灭爱情,就算不可以爱了,也还有梦。大有“为了爱梦一...
全文
欲要断而更难断 断断断更连是什么意思
3个回答2023-04-30 16:56
离别伤感之意,欲要断,而更难断,断断断更连,千种爱酝酿成的痛,怎么能舍得放弃,万种情酝酿成的痕,怎能把那痕当作伤来看待。连起来看就好懂了。
断电了断电了~~~~
1个回答2024-04-03 20:06
没关系的偶尔一次断电 电脑还是没什么损伤的现在电脑都有自我保护的比如温度过热会自动关闭电脑一类的断电也有它自己的自我保护 不是经常性的就好了不然硬件都会坏掉了 不过楼主断电了下的东西貌似没保存全吧 ...
全文
当断则断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3-12-04 04:10
当断则断是指在做事情时,如果遇到要做出决定的情况,就应该立即做出决定,采取果断行动。即使决定可能会带来一些风险,也不能犹豫不决,因为这样会耽误时间并且错过机会。以下为本文的三个段落,探讨当断则断的含义...
全文
通天武尊中业断怎么得到的?
1个回答2022-07-12 17:20
有好几种获取途径的,传奇怃优业断获取方法介绍: 1、可以在野怪中刷去获得。 2、可以在组队副本中获取。 3、可以在世界BOSS以及野外BOSS中获取。 4、可以在商城中花费货币获取
武侠小说用一把断刀的叫什么尊着
1个回答2023-04-28 02:26
叫断魂刀,是策马啸西风里面的一把刀,被玲珑剑砍断
怎么判断一个人自尊心强弱?
1个回答2023-08-05 06:33
你过去给他一耳光看他啥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