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妈挣钱不容易,你怎么这么不懂事”:别再用内疚来绑架孩子了

2023-11-27 11:14

1个回答

近日,在一档教育类综艺《不要小看我》中,一位妈妈的教育方式引发了不小争议。

某天晚上,4岁女孩小桃在完成一个背诵作业时,花了很多时间还是背不出来,完美主义的小桃妈妈在辅导过程中崩溃了,于是,她企图用伤害自己,来“绑架”孩子,目的是用“内疚”来逼孩子体谅妈妈。

小桃妈妈,通过抽打自己,让女儿“内疚”:

在场的观察员都认为这样的教育方式给孩子造成了心理压力,这种内疚+自残的教育方式,在 情感 上“绑架”了女儿,不仅要背负作业完成不了的打击,还要背负伤害母亲的内疚。

小桃的遭遇让很多网友感同身受,内疚式教育并不少见,很多人都是听着这样的话长大的: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内疚式教育”给孩子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中国传统内疚式教育中的父母,都喜欢自我感动和自我牺牲。

“父母挣钱不容易,供你吃供你穿,自己却什么都不舍得。”这样的话太常见了。

比如,娃想吃个牛排,父母会先告诉TA自己工作辛苦赚钱不容易,这样一顿能抵得上一天的工资,要懂事要体谅父母…… 一边提醒娃自己的辛苦,一边不断地让娃产生内疚和罪恶

最后,再用一副自我牺牲的样子给娃买,这样的牛排再好吃,吃到嘴里也不香了。

比父母自我牺牲的“物质困境”更可怕的,是给娃带来“精神困境”。

90%的父母都使用过这样内疚式教育:

内疚式教育简单来说,就是父母激发起孩子的内疚情绪,实际上希望孩子有所回报的,希望孩子反省,通过“内疚感”来刺激孩子成长。

这些伤人的话语,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啊!

内疚感短时间或许能起到“看似有效”的激励作用,这是因为孩子为了逃避令人不舒服的内疚感,只好做出了努力学习的行为,父母就这样成功控制了孩子——去好好学习了,目的达到了。

但持续的内疚感并不会带来任何实质性的好处,这种方式给孩子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压力,贬低的是孩子的自我价值感和自尊感。

这种精神困境,在孩子眼中就是——在我身后空无一人,唯有满满的重担。

沉重的“内疚包袱”一旦压在孩子身上,孩子随之产生的就是负罪感,以及安全感的流失。

内疚式教育在心理学上,是通过内疚感去控制孩子,也是一种 情感 上的“绑架”。

心理学家苏珊·富沃德曾把“以爱为名的控制行为”定义为 “ 情感 勒索”

内疚感控制的结果往往是,孩子经常性地去讨好或者服从别人,而不是自己原本就想去做的事。

豆瓣评分9.4的日剧《风平浪静的闲暇》中,有一个总是在讨好别人的女孩小凪。

不管是对同事、朋友还是男友,小凪总是下意识地用牺牲自己的方式,去迎合别人:

同事犯下的错,只需要人家给小凪一个眼神,她就会站出来当无辜的背锅侠;

放假和男友去海边玩,路上堵车,小凪急忙背锅说都是自己的错,因为是她说想去海边的;

小凪自己带了便当,但同事约她一起吃昂贵的西餐,即使小凪再心疼钱也会一起去;

……

小凪从小就没有爸爸,是妈妈一手把她带大的,妈妈对待她的方式,直接影响了日后她看待世界的方式。

回溯小凪的童年,或许你就能明白,为什么她会成为一个讨好型人格?因为她始终活在了内疚中。

妈妈对小凪期待和要求都很高,在小凪很小的时候,妈妈就要求她做超出她年龄能力范围的事,比如做米糠。

当小凪战战兢兢地腌制米糠时,妈妈在旁边一边指导,一边吓唬:

小凪有点密集恐惧症,看到整齐排列的玉米心里就害怕,可她不能表现出不爱吃玉米,因为妈妈会生气,还会把桌上的玉米全都扔掉,并指责小凪浪费粮食:

即使到现在,28岁的小凪,都还活在妈妈的恐怖阴影下。

妈妈总是通过各种方式,让小凪活在害怕、内疚、自责中,非常没安全感,但又不敢违抗妈妈。

妈妈执意要把房子翻新,并向小凪讨钱,要她尽孝心。而此时小凪想开一家洗衣店,正在筹钱,希望妈妈可以等一等,等她有点钱了再帮她装修房子。

小凪拒绝妈妈后,妈妈回答说:

听了这话,小凪满怀愧疚,把自己攒了很久的钱全都给了妈妈。

之后在小凪带男友见妈妈的见面会上,妈妈说女儿从小就没出息,从没满足过她的期待,果然选的丈夫也是在预期中的差劲。

小凪终于意识到,自己很讨厌妈妈,是妈妈一直让自己产生罪恶感。

妈妈总在 情感 上“绑架”她,基于愧疚感,小时候的小凪会无条件服从妈妈,长大后小凪为了服从别人,成为了一个讨好型人格。

在小凪的故事中,妈妈对她的 情感 绑架和威胁都是无声的,甚至是带着爱的。

可是当爱变成了控制后,是怎么一点一点变成对孩子的威胁,最终演化出了内疚、罪恶和恐惧的呢?

在父母堂之前一篇文章“成都中学生跳楼视频公布,那些身陷抑郁的孩子,是如何被思维困住的?”中,提到了抑郁症人群一个思维特点:“反刍”。

反刍思维,是对已经发生的并不能改变的事情,通过回忆,不断进行过度的反省,这个过程中痛苦的经历在脑海中不断“重播”,却又无能为力。

今天我们提到的“内疚式教育”对孩子产生的影响,和抑郁的反刍思维很像,都是在日常亲子关系和沟通交流中,慢慢形成了“认知体系”,那些深陷“内疚感”“罪恶感”的孩子,他们和父母的沟通模式都有一定相似之处。

内疚式教育的本质,是让孩子不断产生自我苛责与自我否定,自我批判的来源可能是身边挑剔苛刻的父母或老师,但往往最严厉的批评,都来源于自己。

在不断自我批判过程中,所造成的负面心理影响,就如同一种慢性病毒,从童年的成长环境、沟通模式、亲子关系开始,慢慢渗入到成年后的生活与社交。

就像在小凪身上,长期受到指责、言语虐待和 情感 忽视,她内化了这些负面的声音,并把它们当做自己身上的的确确存在的问题,随后这些负面的错误在她心中不断加强:

即使她离开了将谴责和内疚投射给她的母亲,但她仍然不能从自我批判和习惯性讨好别人中治愈。

内疚式教育并不是教育,而是一种畸形的期盼和变相的心理压迫,影响了孩子的一生。

父母和孩子之间具有天然的 情感 联结,很多的教育实施都依赖于这种 情感 联结,通过父母对孩子的 情感 表达,孩子能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不对的。

但是如果滥用这种 情感 联结,比如通过内疚感来让孩子服从自己,要求孩子实现父母自己的意愿,那这种联结就会变成 情感 支配,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肯定有负面影响。

在养育过程中,应该抵制各种浮躁和急功近利的行为,回归教育的初心:在孩子面前,充当后勤保障的角色,而不是一位严师。

我们要告诉孩子,在你的身后,父母永远是你最坚强的后盾。

相关问答
为什么女的容易被绑架
2个回答2022-09-08 06:15
比较脆弱的女人
会算命,懂易经,中医,怎么挣钱?
1个回答2024-03-14 09:26
找关系想办法在风景区 摆个算命摊子 相当相当挣钱
什么是懂事的代价?你被懂事绑架了吗?
1个回答2023-11-24 12:23
我们从小就知道,会哭会撒娇才能有人哄,懂事的孩子总是没糖吃,但却怎么也做不到凭心而为。 小时候,觉得被人说懂事是夸奖,长大了才明白,这句夸奖背后是一个个无奈和心酸的故事。 “懂事”二字是会伤人的。...
全文
男生说唱歌曲,说自己不懂事在学校打架,爸爸被老师叫去批评
1个回答2024-02-08 09:41
伟大的肩膀 词曲编曲:何瑶 演唱:何瑶 专辑《话家》 街边路灯下 你抱着我回家 把我举过头顶 又担心我害怕 委屈的时候你叫我 站直了 别趴下 别有要哭的想法 否则就要挨打 你还跟我讲 笨笨最后没...
全文
一部国外电影讲的是父女之间的感情,爸爸是特工之类的,女儿出去旅游却被绑架拐卖了爸爸为了救女儿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2-04 15:55
飓风营救,非常帅的爹,看过好多遍的电影!伟大的父爱!
绑架者电影剧情怎么样 绑架者电影剧情分析介绍
1个回答2022-09-16 20:34
《终结者》第二部
被亲情绑架道德绑架
1个回答2024-02-24 03:23
   顺从长辈可能成为道德绑架,作为一个成年人要有自己的主见。要认真听取长辈的合理意见;如果长辈的意见不合理,要耐心地解说自己想法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1、道德绑架是施加某种压力让人们做与道德相...
全文
柯南被他爸妈绑架是第几集
3个回答2023-11-17 16:56
就是43集, 江户川柯南诱拐事件。
扫码下载APP
听书听课听播客,随时随地陪伴你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