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容与智慧》阅读答案

2023-11-28 16:24

1个回答
宽容的智慧 山东淄博李作昕
据说,宋仁宗时的名相富弼年轻时,一次平白无辜遭人谩骂,有人告诉他说,谁谁在骂你,富弼听后回答说:“大概是骂别人吧。”那人继续说:“是指名道姓地骂,怎么是骂别人呢?”富弼想了想回答:“恐怕有人跟我同名同姓吧。”事后,因误解骂富弼的人闻之大惭,赶紧找机会向富弼道了歉。从这个故事里,我们不难看出宽容是一种大智慧。
古人云:“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现代最新科学研究显示:宽容有益身心健康。白居易有诗写得好:“蜗牛角内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止身,随富随贫且欢喜,不开口笑是痴人。”胸有大志,就不会计较小事,不争一日之短长,不争一言之褒贬,就能体谅别人,就能容忍别人的缺点,正如冯梦龙在《增广智囊记》中所言:“智不足,量不大。”古之成大器者,都是有气度的。唐朝的韩愈和柳宗元在政治见解和文学见解上很不同,两个人几乎论战了一生,但是,当柳宗元死后,韩愈怀着哀痛地心情写了《柳子厚墓志铭》,赞扬了柳宗元品格上的高风亮节,韩愈并没有因为多年的政治和文学论战而耿耿于怀。
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所导致,每个人都会有这样那样的过错,如果在日常的相处中,对别人的过错能以宽容对待,就等于给对方提供了改过的机会,相反,一旦我们有了过错,也会得到别人的宽容与谅解。唐人韩愈在《原毁》中说:“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强调的就是做人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宽容是什么?马克吐温说得很幽默:“紫罗兰把它的香气留在那踩扁它的脚踝上,这就是宽容。”生活中为什么有人被误解还能宽宏大量、泰然处之?而有人却为一句话、 一件小事而耿耿于怀?是胸怀,没有洋溢着爱的博大情怀,宽容就丧失了存在的可能。宽容包含着理解 、谅解与同情,为人宽容,就能解人之难,补人之过,扬人之长,谅人之短;为人宽容,就能消除隔阂,化解误会,赢得友谊,广交朋友。
山宽恕了水在自己躯体上的拍打而更加俊秀,水宽恕了山阻挡自己的去路而更加灵动。古往今来,多少有识之士、大度之人用宽容之心,换来了其乐融融的人际关系和如日中天的事业成功。
唐太宗李世民谅解、重用魏征的故事被传为佳话:在李建成与李世民的皇位之争中,魏征为李建成出谋划策多次使李世民陷入困境,玄武门之变后,魏征成了李世民的阶下囚。这时,李世民完全可以治他的罪,杀他的头。但是李世民十分欣赏魏征的才干和人品,于是谅解并重用了他,让他做了宰相,帮助自己成就了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这虽然有李世民作为一代名君尊贤爱才的一面,但我们不能不认识到,这也与他宽宏大度、善于谅解他人分不开。再往前翻翻历史画卷,齐桓公谅解并重用曾经险些射死自己的管仲,从而成就霸业;秦王嬴政,若不是听取了李斯“海河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的喻谏,收回逐客令,实行不计前怨,广纳贤才的政策,恐怕就会失去李斯等一大批客臣的支持,难以完成一统天下的大业;蔺相如谅解多次羞辱自己的廉颇,流下“将相和”的美谈。纵观历史,如果没有“海纳百川”的宽宏气度,不具备宽容的美德与大智慧,开创一方事业只能是一句空话。相反那些小肚鸡肠、斤斤计较的人,又有哪一个能做出一番事业呢?莫泊桑有句名言:“不谦恭,不和睦的人,不但会遭到物质的损失,且将失去生活的情趣。”
英国著名诗人兰德暮年时在一首诗中写到:“我不和谁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热爱大自然,其次就是艺术,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兰德的这首小诗表现了一个走进暮色的老人通达从容、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宁静淡泊、铅华洗尽的人生境界。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现实生活中无意伤害了别人,我们应体谅、尊重他人的感受,真诚地赔礼道歉,请求他人原谅;而当我们受到伤害时,面对别人“对不起”的道歉,亦应真诚接纳、理解与谅解,不能得理不让人,恶语相伤,拳头相加,更不能冤冤相报。
宽容无疑是一种美德,这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然而宽容更是一种人生智慧。宽容是一种良好的心态,是一种处世的境界,是饱含自信的微笑,是面对他人的从容。原谅别人才能释放自己,宽容是快乐之本!多一些宽容,人们的生命就会多一份空间;多一份爱心,人们的生活就会多一份温暖,多一份阳光!
“天称其高者,以无不覆;地称其广者,以无不载;日月称其明者,以无不照;江海称其大者,以无不容。”一个人一旦拥有了宽容,便拥有了广阔的胸襟,便拥有了无穷的智慧,便拥有了巨大的人格魅力。曾国藩说过:“善莫大于恕。”让我们每个人都拥有一颗宽容的心,善待他人,从而使自己的胸怀比天还高,比海还阔,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会更加和谐,人们的生活也会更加美好!
(文章《宽容的智慧》首发南京2008年第2期《好家长》,中国人民大学主办的2008年第6期《素质教育 中学版》转发)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文章开头第一自然段讲述了一个饶有趣味的小故事,其作用是什么?—————————————————————————————。
3、白居易有诗写得好:“蜗牛角内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止身,随富随贫且欢喜,不开口笑是痴人。”请用现代汉语解释白居易的诗:———————————————————————————————————。
4、文章第4段有什么具体作用?—————————————————。
5、列举出本文所运用的论证方法(不少于四种):———————————————————————————————————————————————。
6、列举出第5自然段的论证方法:————————————————。
7、请就本文论点补充一个事实论据———————————————;“山宽恕了水在自己躯体上的拍打而更加俊秀,水宽恕了山阻挡自己的去路而更加灵动。”
这句话使用了何种论证方法?————————————,这句话在本文中还起到什么作用?——————————————。
8、阅读完本文,你一定明白了一些道理,请把你的感悟简要地写在下面————————————————————。
参考答案:1、宽容是一种大智慧。
2、吸引读者阅读兴趣,引出作者所要论述的观点。
3、一个人一生所处的环境如同蜗牛角般狭小,生命如同火光闪现般如此短暂,穷也罢富也罢,活出你的精彩来,释放你生命的潜能,谁不快快乐乐、开开心心地活着谁就是傻子。
4、承上启下。
5、举例论证、引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
6、举例论证、对比论证 引证。
7、鲁迅不仅在多种公开场合下骂郭沫若,而且还在自己的文章里骂他,但鲁迅逝世后,郭沫若亲笔给鲁迅纪念馆题字,郭沫若说鲁迅骂他一辈子,他反而要一辈子歌颂鲁迅;比喻论证;增加文章文采,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8、要大度,要宽容,要善待他人,要拥有一颗宽容的心,要把宽容修炼成自己的人生智慧。
相关问答
儿童的智慧阅读答案
1个回答2024-01-26 15:14
3、(3) 4(1)、“蜜蜂可聪明呢,它每次采过一朵花的蜜,就拉一粒屎,做个记号。别的蜜蜂飞来一看,噢,这朵花采过了,就不用白过去了。要不然,世界上有那么多、那么多的花,怎么才知道哪朵花采过了,哪朵...
全文
儿童智慧 阅读答案
1个回答2024-02-11 00:40
3、(3)4(1)、“蜜蜂可聪明呢,它每次采过一朵花的蜜,就拉一粒屎,做个记号。别的蜜蜂飞来一看,噢,这朵花采过了,就不用白过去了。要不然,世界上有那么多、那么多的花,怎么才知道哪朵花采过了,哪朵花没...
全文
动物的智慧阅读答案
1个回答2024-03-04 18:06
1.文章采用举例 的方法说明了“动物的智慧 2.有智慧,因为那些杂技团里的动物经过训练就能表演一些它们本来不会的动作。// 没有智慧,动物的一些超常行为,也是一种超常的本能反应。 3.人,应该看到。 ...
全文
儿童的智慧 阅读答案 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啊
1个回答2024-05-21 14:36
“蜜蜂可聪明呢,它每次采过一朵花的蜜,就拉一粒屎,做个记号。别的蜜蜂飞来一看,噢,这朵花采过喊腊了,就不用白过去了。要不然,世嫌渗竖界上有那么多、那么芹大多的花,怎么才知道哪朵花采过了,哪朵花没...
全文
动物的智慧 阅读答案
1个回答2024-04-22 15:44
答:1,·举例子,一点少数的数字说明 答:2·有,(1)我家的乌龟被我妈用牙签戳了后,再也不吃牙签上的食物了 (2)在甲午战争时,邓世昌指挥的致远舰遭攻击,...
全文
儿童的智慧阅读答案 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
1个回答2024-05-26 23:50
蚂蚁 有一种蚂蚁,靠饲养蚜虫并保护它们获取它们的蜜汁作为食物 猩猩 会制造工具,比如用树叶制造类似海绵的物质,可以取嘴够不到的水喝
《儿童的智慧》阅读题答案
1个回答2024-02-22 13:12
一方面突出蜜蜂的辛苦和灵性,另一方面体现出小姑娘对蜜蜂的敬爱之情。
动物的智慧阅读答案
1个回答2024-03-07 07:29
1 、写两个下列词语近义词。 教导(教育)(教诲)激烈(剧烈)(猛烈)镇静(镇定)(冷静) 2 、造句。 „„是„„还是„„学习是要我学还是我要学,这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明白的简单道 理。 ...
全文
儿童的智慧阅读答案
1个回答2024-03-09 01:44
3、(3) 4(1)、“蜜蜂可聪明呢,它每次采过一朵花的蜜,就拉一粒屎,做个记号。别的蜜蜂飞来一看,噢,这朵花采过了,就不用白过去了。要不然,世界上有那么多、那么多的花,怎么才知道哪朵花采过了,哪朵...
全文
团结是一种智慧阅读答案
1个回答2024-01-27 10:19
【阅读】: 团结是一种智慧 看到井中的玉盘,猴儿一呼百应,上挂下连,想把那个罕有之物打捞上来……这就是妇孺(rú)皆知的猴子捞月亮的故事。它之所以流传久远,不是猴子可爱,而是因猴子的愚蠢。在我们眼里...
全文
扫码下载APP
听书听课听播客,随时随地陪伴你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