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授相声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教育意义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1-29 07:50

意思是说:送鱼给别人,不如教会他怎样捕鱼。喻指传授给人既有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

《淮南子·说林训》,原文说:“临河而羡鱼,不如归家织网。”

意思是说,与其站在水边渴望也能得到鱼,不如回家结网从而真正捕到鱼。也就是说,总在不慧肢切实际地空想、总在艳羡他人的成绩,不如脚踏实地耕耘、把愿望付诸点滴行动。

扩展资料

《淮南子》书中有较多的《庄子》的影响,已与晚周至汉初南方黄老道家的正宗有所区别。道家由以黄老为银碧腔主转移到以老锋衫庄甚至以庄列为主,这一转变在《淮南子》书中已可见其端倪。

作为楚文化重要内容的黄老道家兼阴阳数术的思想传统,到《淮南子》的成书,已经是殿军之作了。此书撰著于景帝一朝的后期,而于汉武帝刘彻即位之初的建元二年进献于朝廷。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教育意义?
1个回答2024-01-22 15:06

说的是传授给人既有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道理其实很简单,鱼是做事目的,捕鱼是做事的手段,一条鱼能解一时之饥,却不能解长久之饥,如果想永远有鱼吃,那就要真正学会捕鱼的方法。

教育|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欲
1个回答2024-01-24 03:55
文/--水的颜色

01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出自我国古代道家学派著作——《老子》。说的是传授给人既有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道理其实很简单,鱼是目的,钓鱼是手段,一条鱼能解一时之饥,却不能解长久之饥,如果想永远有鱼吃,那就要学会钓鱼的方法。

在教育教学中,鱼是知识,渔是学习知识的方法。知识是海洋,懂得学习方法掌握学习的技能方能在海洋中遨游。

然而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欲。 “欲”,是指学习的动机、兴趣与内驱力。 一个人假如会学习方法,但不想学习,对学习不感兴趣,不想跳进知识这片海中遨游。即使掌握了各种学习方法,也没有任何用武之地。但是一个对学习有着着极大兴趣 的人,即便不会学习的方法,也会想尽各种方法去得到知识。

02

现在的学生大都养尊处优,许多学生都不知道自己为何要学习。总是家长和老师逼着去学,逼着去写作业。

曾看过这样一则师生的聊天记录。内容大概如下:

无独有偶,我曾语重心长地跟班上一个男孩子说,你要好好学习,将来找份好工作。不料男孩子说,老师,我妈说哪怕我这辈子不工作,他们的储蓄也足以让我衣食无忧了。

看来“好好工作,将来找份好工作”已不能成为学生的学习动力了。 没有学习动力,就没有进取心,每天得过且过,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我们班甜甜就如此。她上课总是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考试成绩也不尽人意。为此父母再三请求我留孩子下来写练习。可是孩子就不乐意了,找各种理由偷溜。老师让她多写一题,她必锱铢必较,跟老师讨价还价。

这是学习态度问题,孩子不想学,哪怕老师天天勉强留她下来辅导也无济于事。孩子不“欲”,授之方法,又何用?

课堂上,正当我讲到重难点时,学生李凌还在全神贯注地玩笔,丝毫不知我所云。

我便点名提醒他,“李凌上课不要玩笔,还想考重点初中呢!”

“老师,不是我想考重点初中,是我妈想要我考!”

这些都是“要我学”,不是“我要学”的学生表现。他们没有学习的欲望,学习总是很被动。因此,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情举足轻重。兴趣才是是最好的老师。

03

曾看到过这样一则故事:

故事中的父亲通过带女儿去豪华的酒店感受美好与富足,通过女儿自身的体验,激起女儿对梦想的追求,激励女儿去努力进取。

04

著名的特级教师于漪有这样的一话:“如果一个老师有能力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那他就成功了一半。”

我想家长也一样。假如家长能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激起孩子学习的热情,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被动为主动,提高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愿望和能力,学习效果势必会事半功倍。

孩子在学习上有了追求,便有了内在动力,像开窍了一样,不用家长时时刻刻跟在屁股后面求他学,孩子也会积极进取,实现梦想。因此,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欲。

05

我们该如何培养孩子学习“欲”呢?家长不妨试试以下方法:

首先,可以多讲一些励志故事,把学习的重要性讲透,引导孩子主动学习。

小时候,父亲就常和我说叔叔从小就努力学习,成绩总在市里名列前茅,考上了理想的大学,如今在广州市最繁华的地方买了房,不但改变了父辈都是农民的命运,还曾被评为某年度广州市十大杰出青年之一。更重要的是因为读书时成绩优异,叔叔在村里很有名望,叔叔结识的同学及朋友都像他一样优秀,大都是局长级别的人物。

读书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一个人的阶级层次。读书不仅谋生的资本,读书还可以让我们选择有意义的工作。

当孩子真正明白读书的意义,学习的重要性时,一定会奋发进取,努力学习。

其次,可以像上文中的父亲一样,带孩子去感受美好与富足,让孩子自觉树立梦想。

可以带孩子去旅行,感受不一样的生活与文化,提高孩子的见识。

可以带孩子去科技馆和博物馆,和孩子一起探究科技的原理,激发孩子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孩子一旦有了梦想,便有了学习的方向。梦想是孩子学习进步的动力,梦想是创造的源泉。孩子的学习因为梦想而更有动力。

最后,多鼓励与赞赏孩子,树立孩子的信心 。

按教育心理学的原理,兴趣来源于成功的喜悦,一次实践成功,受到赞扬,他就会对此产生强烈的兴趣,和学习好的信心,就会一步步走向成功。

因此家长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及时表扬,让孩子感受成功的喜悦,树立信心,培养兴趣。
蔡明都教授做孩子教育的?
1个回答2023-11-25 23:06
谁谁谁谁谁谁没看错吧
比较著名的学前教育教授是哪位?
1个回答2024-06-11 19:50
就是徐西周教授呀
从教育心理学角度,怎样理解"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1个回答2022-12-21 14:07
体现启发性教学原则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是启发式教育思想吗?
1个回答2024-01-26 21:13

  是的。  原话为“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段话是出自我国道家,但至于出自谁手,至今学术界仍在考证当中。  中国有句古话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的是传授给人以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道理其实很简单,鱼是目的,钓鱼是手段,一条鱼能解一时之饥,却不能解长久之饥,如果想永远有鱼吃,那就要学会钓鱼的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体现教育规律?
1个回答2024-01-27 09:44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体现教育规律,教育学生,要教导学习方法,思考模式,而不是仅仅告诉答案。

怎样理解授之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育心理学论述题
1个回答2024-01-29 15:33
这个就是说,直接教给学生知识不如教会他获取知识的方法,我是这么理解的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是运用了教育学的启发性原则吗
1个回答2024-01-31 01:40
是的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是运用了教育学的启发性原则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