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小儿辩日的解释

2023-11-28 17:28

1个回答

《两小儿辩日》是战国时期思想家列子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通过描写两个小孩争辩太阳在早晨和中午距离人们远近的问题,反映出中国古代的人们对自然现象的探求和独立思考、大胆质疑、追求真理的可贵精神。此文亦是一则极具教育意义的寓言故事。其记述了孔子路遇两个孩子在争辩太阳远近的问题,而孔子不能作决断之事。

说明了知识无穷、学无止境的道理,同时也赞扬了孔子实事求是、敢于承认自己学识不足的精神和古代人民敢于探求客观真理,并能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全文通过对话描写来表现人物、展开故事情节,人物语言极具性格化,人物形象则清晰可见、栩栩如生。

相关问答
两小儿辩日一个字一个字的解释?
1个回答2024-01-18 21:20
《两小儿辩日 》字词解释1、东游:向东游历。2、见:看见。3、辩斗:辩论,争论,争辩。4、其:代词,代“两个小孩”。5、故:缘故,原因。6、以:认为。7、始:刚刚,才。8、去:离。9、日中:正午。1...
全文
两小儿辩日的字词解释?
1个回答2024-01-23 02:09
《两小儿辩日 》字词解释1、东游:向东游历。2、见:看见。3、辩斗:辩论,争论,争辩。4、其:代词,代“两个小孩”。5、故:缘故,原因。6、以:认为。7、始:刚刚,才。8、去:离。9、日中:正午。1...
全文
求“无可争辩”的解释
1个回答2024-04-01 22:07
wú kě zhēng biàn没有什么可争辨的。表示确实无疑。清·陈澧《东塾读书记》卷十六:“太社不立于京都,当安所立。尤无可置辩矣。”典故出处 清·陈澧《东塾读书记》卷十六:“太社不立于京都,当安...
全文
辩才无碍的解释
1个回答2023-06-18 07:00
辩才无碍的解释 词语分解 辩才的解释 善于辩论的才能颇有辩才详细解释.佛教谓善于说法之才。《 华严 经·十忍品》:“虽知一切耐含哗法远离文字,不可言说,而常说法,辩才无尽。”.善于言谈或辩论的才能...
全文
两小儿辩日的解释
1个回答2023-01-15 09:21
两小儿辩日译文: 孔子到东方游学,途中遇见两个小孩儿在争辩,便问他们争辩的原因。   有一个小孩儿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来时离人近,而到中午时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儿则认为太阳刚升起时离人远,而到...
全文
两小儿辩日的注释
1个回答2022-12-25 11:55
以下是两小儿辩日注释。 1、东:东方。2、游:游历、游学。3、见:看见。4、辩斗:辩论,争论、5、辩:争。6、其:代词,他们。7、故:缘故,原因。8、以:认为。9、始:刚刚,才。10、去:离,距离。1...
全文
两小儿辩日注释
1个回答2023-11-12 05:52
   两小儿辩日注释   1、东游:向东游历。   2、见:看见。   3、辩斗:辩论,争论,争辩。   4、其:代词,代“两个小孩”。   5、故:缘故,原因。 ...
全文
两小儿辩日的解释
1个回答2022-09-25 22:20
孔子向东游历,见到两个小孩在争辩,就问他们在争辩的原因。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近,而到正午的时候距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认为太阳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远,而到正午的时候距离人...
全文
用几个小故事来解释辩证否定观的意义
1个回答2024-02-22 16:15
辩证的否定观,与形而上学否定观相对立的一种哲学观点。认为否定是事物内在矛盾所引起的自我否定;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和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是包含肯定的否定,辩证的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
全文
辩才无碍的成语解释
1个回答2023-06-18 13:30
词 目 :辩才无碍 发 音:猛丛biàn cái wú ài 解释:碍:滞碍。亏碧本是佛教用语,指菩萨为人说法销知举,义理通达,言辞流利,后泛指口才好,能辩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