饺子的来历是怎么样的?

2023-11-29 22:14

2个回答
一、吃饺子为了纪念神医扁鹊。
相传,出生于战国初年的扁鹊,一生立志悬壶济世,游历四方,治病救人。
有一年的冬天,扁鹊来到北方的农村,注意到了许多人的耳朵都被冻坏了。
于是,他在山中采集草药,熬成汤汁让人们服用,以御寒生热,并以面片包食药渣。
这个方法很有效果,扁鹊的良方,很快便治好了严寒中,人们被冻坏的耳朵。
此后,人们便会在寒冬到来之际,用面粉制成耳朵形的食物吃,并为它取了个好听的名字:”饺子“。
”吃了饺子汤,胜似开药方“。人们效仿扁鹊医病时的良方,吃完饺子后,还不忘再喝一喝饺子汤。
二、吃饺子为了纪念张仲景。
也有说法称,民间吃饺子,与另一位神医张仲景也有关。东汉时期,张仲景医术高明,被誉为”妙手回春“的神医。
张仲景晚年在湖南长沙做官告老还乡,途中经过南阳白河岸边,看到当地的老百姓面黄肌瘦,耳朵都被冻坏了。
张仲景医者仁心,可怜这些受苦的穷人 ,在冬至节安排弟子架起了一口大锅,给穷人舍药熬药,治疗冻伤。这个药的名字叫”祛寒娇耳汤“,里面放有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的药材,药熬好后,张仲景还让人用面皮包成耳朵形状的”娇耳“下锅,煮熟后分给冻伤的乡亲们吃。
吃过娇耳,喝了祛寒汤,这些老百姓们顿时觉得全身发暖,两耳发热,冻伤渐渐都痊愈了。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张仲景,就根据娇耳的形状和谐音,改名成饺子,在冬至这天吃饺子御寒。
————来历

饺子由馄饨演变而来。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名目繁多,古时有“牢丸”“扁食”“饺饵”“粉角”等名称。三国时期称作“月牙馄饨”,南北朝时期称“馄饨”,唐代称饺子为“偃月形馄饨”,宋代称为“角子”,明朝元代称为“扁食”;清朝则称为“饺子”。
饺子起源于东汉时期,为医圣张仲景首创。东汉末年,医圣张仲景告老还乡后,在家乡白河岸边见百姓捱饥受寒,耳朵冻烂,在冬天,他叫弟子在南阳东关附近搭棚派药,用羊肉、驱寒草药煮熬成“祛寒娇耳汤”,加入用饀皮包成耳朵状的“娇耳”,据说吃后身体会发热,两耳很快就痊愈了。张仲景派药持续到年三十。年初一时,人们开始仿娇耳样子做过年的食物,并在初一早上吃,称之为“饺耳”、“饺子”。
相关问答
儿童水饺的做法,儿童水饺怎么做好吃,儿童水饺
1个回答2024-03-15 16:01
食材 主料猪肉适量西葫芦适量胡萝卜适量 辅料盐少量油少量 步骤 1.煮里脊切碎,胡萝卜切碎,西葫芦煮熟切碎 2.放油把胡萝卜炒熟(胡萝卜用油炒胡萝卜才能炒出来哦!) 3.把所有食材放到碗里,放少量...
全文
饺子文化,饺子故事
1个回答2024-01-20 22:44
如果说饺子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一点也不夸张。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国食品,一家人自己吃,它象征团圆;用来招待客人,它表示尊贵和热情。一个外国人到中国,如果没有吃中国的饺子,那回去之后恐怕会被人笑话白去了一趟...
全文
饺饺怎么做
1个回答2024-02-23 08:29
饺子皮:面粉500克、鸡蛋1个、盐1小撮、水250毫升。 饺子馅:猪肉末500克,鸡蛋3只、东北酸菜300克、葱姜、盐、料酒、酱油、糖、胡椒粉、花椒粉、五香粉、高汤、麻油适量  1、面粉、鸡蛋...
全文
三更之饺子 三更之饺子剧情介绍
1个回答2024-03-08 16:06
1、详细介绍:《三更之饺子》(Gaau ji)是2004年8月19日上映的香港恐怖、惊悚电影,由陈果执导,李碧华担任编剧,杨千嬅、梁家辉、白灵、田朴珺等人主演。 2、《三更之饺子》讲述一个...
全文
吃饺子每人一句诗一个饺子最后全让傻子吃了相声叫什么
1个回答2022-12-01 14:40
马三立《打油诗》
宝宝饺子馅做法大全 冬至吃饺子,宝宝饺子食谱大全
1个回答2024-02-04 02:37
1 宝宝饺子馅做法大全一 圆白菜猪肉馅 ...
全文
饺子为什么叫饺子
1个回答2023-10-20 20:25
饺子之所以叫做“饺子”,是因为饺子一开始叫做“娇耳”,是汉族传统面食,并且有“天之娇子”之意,后来人们为了好听和嫌喊逗吉祥的寓意,所以就取“天之娇子”的娇子,后来逐渐变成了“饺子”。 饺子是一种历...
全文
小孩吃饺子包饺子什么馅好
1个回答2024-01-21 04:18
小孩多大了,如果不担心噎着,宝宝爱吃什么就包什么的好啊,如果宝宝还小就弄点萝卜的吧,煮好了弄碎给他吃,不用担心噎着。
冬至为什么要吃饺子 冬至吃饺子的来历
1个回答2024-03-09 15:20
因为冬至吃饺子是我国传统习俗。 冬至吃饺子源于医圣张仲景。 当医圣张仲景看到严寒中百姓耳朵被冻坏,故用面包上驱寒药材,煮熟做成“娇耳汤”治好了百姓的耳朵。 冬至排在24个节气首位,称之为“亚岁”...
全文
冬至吃饺子典故由来 冬至为什么吃饺子
1个回答2024-01-22 23:32
水饺又叫饺饵,吃水饺是为了祛病驱寒,在严冬里不冻耳朵. 冬至吃饺子是为了纪念张仲景。 张仲景是南阳稂东人,他着《伤寒杂病论》,集医家之大成,被历代医者奉为经典。张仲景有名言:“进则救世,退则救...
全文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