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没有恒心而一事无成的人的事例

2023-12-01 01:22

3个回答
伤仲永
作者:〔宋〕王安石

原文: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丐于邑人,不使学。

予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邪!

译文:

金溪县人方仲永,世代务农。方仲永五岁时,还不认得笔墨纸砚,一天忽然哭闹着索要这些东西。他父亲很奇怪,就向近邻借来给他。方仲永马上写下了四句诗,并且写上自己的名字。那诗表达了孝养父母,团结宗族的意思,诗被乡里一位读书人拿去阅读。从此以后,旁人只要指定某一物作诗题,方仲永就能挥笔立就。诗的文字技巧及意境都达到一定水平。乡里人对他非常器重,并渐渐对他的父亲也礼待起来,有的施舍钱财给他。方仲永父亲觉得这是件有利可图的事,就每天携带仲永向乡里人到处乞讨,不让他进校学习。

我很久就听闻此事了,明道年间,我跟从父亲回到家乡,曾于舅家见到方仲永,他已经十二三岁了。我们叫他作诗,已经与我过去所听闻的水准不能相比了。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到舅家去,问起方仲永,人们告诉说:“他已天才泯灭,同普通人没有什么两样了。”

我认为:方仲永的聪明颖悟,是上天赋予的。他有天赋,比起力学而成的人要优越得多;然而最终还是和平常人差不多,那是因为没有受到常人所受的教育的结果。他的天资是那样的好,只因为没有受到教育培养,尚且沦为普通人一样;现在一般说来天分不高的人自然是很多的,如果再不加以教育培养,恐怕会连一个平常人都不如吧?
原文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编辑本段朗读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yì)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pān)仲永/环谒(yè)/于邑(yì)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mǐn)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fú)/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yé)?
编辑本段译文
  金溪县的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种田为业。仲永长到五岁时,不曾认识书写工具。忽然放声哭着要这些东西;父亲对此感到惊异,父亲从邻居家借来给他。(仲永)马上写了四句诗,并且在诗后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宗族作为内容,在全乡的读书人之间传阅观看。从此,(人们)指定物品(让仲永)作诗,(他能)立即写好,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观赏的地方。同县的人对他感到非常惊奇,渐渐地以宾客之礼对待他的父亲,有的人(还)花钱求仲永题诗。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是有利可图的,(于是)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到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我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里见到他,(这时,仲永已经)十二三岁了。让(他)作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比了。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舅舅说:“(仲永的天资已经)消失,成为普通的人了!”   我说:仲永的通达聪慧是得自于天的。由于他的通晓、领悟能力是天赋予的,所以胜过一般有才能的人。他最终成为一个普通的人,是因为他后天所受的教育没有达到要求。像他那样天生聪明的人,(如果)不受到后天教育,尚且成为了普通人;那么,现在那些不是天生聪明,本来就是普通人,又不接受后天教育,难道能够成为普通人就为止了吗?
南辕北辙,始终坚持自己的方向没错,其实他一辈子也到不了目的地
相关问答
恒心的事例
1个回答2024-02-15 06:32
卧薪尝胆 公元前496年,和指吴王阖闾派兵攻打越国,但被越国击败,阖闾也伤重身亡。两年后阖闾的儿子夫差率兵击败越国,越王勾践被押送到吴国做奴隶,勾践忍辱负重伺候吴王三年后,夫差才对他消除戒心并...
全文
关于恒心的名人事例
1个回答2024-03-16 10:23
王羲之练字的故事。他从小就天天练字,持之以恒,写完字后就在门前的池子洗笔,不知写烂了多少笔头写完了多少墨水,那池子最后竟然都变黑了,是谓墨池
有恒心的名人事例
1个回答2024-02-21 07:25
爱迪生 在爱迪生发明灯泡的时候他失败了很多次 ,当他用到一千多种材料做灯丝的时候,助手对他说:“你已经失败了一千多次了,成功已经变得渺茫,还是放弃吧!”但爱迪生却说:“到现在我的收获还不错,起码我发...
全文
关于中国古代有恒心的事例?
1个回答2024-02-25 02:50
李白铁杵磨针
给一些有恒心的例子
1个回答2024-03-02 11:48
铁杵磨成针 王羲之练字染黑了湖水
关于中国古代有恒心的事例?
1个回答2024-03-08 15:25
中国古代有恒心的例子很多,举10个供你参考。 愚公移山 、铁杵成针、凿壁偷光、悬梁刺股、囊烛映雪、滴水穿石、闻鸡起舞、断齑划粥、警枕励志、卧薪尝胆。
恒力例子的介绍
1个回答2024-05-24 07:28
以水平向右抛出一个物体作为例子,那物体的轨迹是一条抛物线 1.作与初始位置物体的速度方向重合的一条直线; 物体的初始速度方向是水平的,那么作出的这条直线是一条水平线 2.看物体运动轨迹的弯曲...
全文
学贵有恒 名人事例
1个回答2024-03-11 01:36
李白之所以成为诗仙,不仅是因为他天资聪明,更重要的是铁杵磨针的故事启发了他。 于是,他走上了学习的万里征程,终于成为才华出众的诗人。由此可见,求知并不困难,只要有恒心,勤耕耘就能结出丰硕的果实。世...
全文
持之以恒的事例
1个回答2024-03-11 03:52
1、 铁杵磨成针 世间相传李太白在山中读书,还没有读完,就放弃离去了。过了小溪,看见一位老婆婆正在磨铁杵,李白感到奇怪便问她,老婆婆回答:“我想要做针。”李白问道:“铁杵磨成隐仿针,能行吗?”老婆婆...
全文
持之以恒的例子有哪些?
1个回答2024-03-15 08:45
持之以恒的例子有持之以恒的名人故事有程门立雪的故事、达芬奇画鸡蛋的故事、晋人孙康映雪读书的故事还有汉代孙敬头悬梁与战国时期苏秦锥刺股的故事等。 晋人孙康,家贫而酷爱读书。夜晚,虽有时间却买不起...
全文
扫码下载APP
听书听课听播客,随时随地陪伴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