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不器》

2023-12-02 12:53

1个回答
2020.2.28    佳豫

《君子不器》(解读论语第14天)

(为政第二)

经典原文1:子曰:“君子不器。”

——“器”~顾名思义容器的意思,我们在这里也可以理解为“心量”、“胸怀”、“载体”等等。

孔子说:一个道德高尚的人,无论是做什么,都应该去博学,并让自己的才能足够宽泛,如此才不会像固定的器物一般,只能为有限的目标而使用。

这与《雍也第六》里有段话异曲同工:“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这段的意思是说,君子必须要能做到广泛地阅读典籍,吸收知识,并以礼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如此便不至于偏离人生的正道了。

所以君子要不断扩大自己的各种载体,普通就是不设限。

经典原文2: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在孔子诸多弟子中,子贡是比较擅长善辩的,同时他失礼的地方也很多。在这里孔子意在教育子贡:说得再好,都不如做得好更让人信服。

这里的“问君子”,是指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君子。

“先行其言,而后从之”的意思是说,君子应先做后说。

说得再好却不付诸行动,就属于本末倒置,只能成为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

在孔子的眼中,君子就是有德行的人、为学的人。他们会先将自己的想法付诸于实践,等到自己成功之后,(拿到结果后)才会告诉别人自己当初的想法。

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之道,仁义礼智信之德。在讨论这些之前,只有自己先做到了,才能挺直腰板讲给别人听。

在现在的社会中,大家可能经常会碰到一些能说会道的人,在初次接触的时候,可能觉得他们很不错,觉得对方挺会说话的,特别厉害。

经过一段时间以后,你会发现对方只是嘴上功夫了得,若是论起实干的话,基本上就看不到他们的影子,这种人的行径就是巧言令色。

一个能说会道的人,有时固然受到大家的欢迎。可人活在世上,不可能只靠耍“嘴皮子”生活,要能说,更要会做,这样才是长久之计。

经典原文3: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比,就是对立的意思。

君子相对来说比较顾全大局,考虑周全。而小人相对来说比较喜欢与人去争辩。

(古代的“小人”不是贬义词,现在都被曲解了意思。孔子有说过这样一句话:“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其实“小人”的意思是没有长大的孩子,有时候也有自谦的意思)

君子的心量是涵盖整个宇宙的,这里也暗指“小人”的心量还不是足够大的意思。普通话就是要有一颗包容的心,不能有分别心。

大家可以发现,凡大智大慧的人看待人生,都会去参照大自然,比如老子喜欢用水,孔子喜欢用山水,佛陀喜欢用花……

世事无常,一切正常。当出现辩论,就会有对错,就会出现分别心,所以为什么说,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呢,所有遇到的人、事、物都是成就我们的资粮,唯有朝内反思,不断修正自己。

所以“我都是为你好”,现在看来,让我们产生了多少无形的压力和包袱。

经典原文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如果一个人光学不思考,那么所学的知识只是成为一套空洞的理论,从而让自己变得越来越迷茫。

如果一个人只是空想,却不去真的学习,那不就是原地踏步吗?!普通话就是,如果你用原来固有的思维考虑问题,那不还是和过去一样没有改变吗?!

当然我们也不要为了学而学,这样就会变成学习的机器,也没有什么用处。选择适合自己的需求为上策,而不是盲目的跟风,毕竟我们的时间有限,精力有限。

所以“闻”、“思”、“修”三者一定要相结合,才能发挥出大作用。

经典原文5: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在这个世界上,不光个人之间会有冲突,宗教之间也会有冲突。(参考以色列的耶路撒冷)

曾经看到过关于孔子的这样一个小故事。

早晨,子贡在大院门口打扫院子。有人来到,问子贡:“你是孔子的学生吗?”

子贡答道:“是的。有何见教?”

“听说孔子是名师,那么你一定也是高徒吧?”

“惭愧。”

“那我想请教你一个问题,不知可否?

子贡很爽快地答道:“好。”

“其实,我的问题很简单。就是你说说一年有几季?”

“四季。”子贡笑答。

“不对,一年只有三季!”

“四季!!”

“三季!!”

“四季!!!”子贡理直气壮。

“三季!!!”来人毫不示弱。

然后就此争论不止,很长时间也不停歇。

最后两人打赌说,如果孔子说是三季,那么子贡就要向来人磕三个头,如果孔子说是四季,来人就要像子贡磕四个头。

孔子听到声音,从院内出来,子贡上前讲明原委,让孔子评定。

孔子先是不答,观察一阵后说:“一年的确只有三季。“子贡,这位先生说的对,他的一年只有三季!你下跪磕头吧!”

子贡正待争辩,却听孔子喝道:“子贡,还不跪下!”师命难违!满腹委屈的子贡,噙着溢满眼眶的泪水,不服气地跪倒在地,向着那位“三季人”磕了三个响头!

来人见此,大笑而去。

待来人走后,子贡忙问老师:“这与您所教有别啊,且一年的确有四季啊!“这一年到底应是几季?”孔子答:“四季”

子贡不解。孔子继而说道:“这时和刚才不同,方才那人一身绿衣。他分明是田间的蚱蜢。蚱蜢者,春天生,秋天亡,一生只经历过春、夏、秋三季,哪里见过冬天?所以在他的思维里,根本就没有‘冬季’这个概念。你跟这样的人那就是争上三天三夜也不会有结果的。

你若不顺着他说,他能这么爽快就走吗?你虽然上了个小当,但却学到了莫大一个乖。”

说完,子贡立刻明白了。

所以说,其实谁都没有错,只不过是每个人所处的角度维度不同而已。

经典原文6:子曰:“由!诲如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这个从字面上很好理解,就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不知道,不要不懂装懂。

经典原文7: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多听,多看,慎言。

一切为我们所用,所用为众生。能用就用,不能用就先放一边。做事要把自己有把握的先去做,当有把握的做完了,没把握的也就慢慢的具备能力去做了。

做自己确定的,减少后悔。说自己确定的,减少报怨。那禄就来了!
相关问答
君子不器是什么意思?如何才能做到君子不器?
1个回答2024-02-23 03:16
对于“君子不器 ”,教科书上的解释是:君子不象器具那样,作用仅仅限于某一方面,用于赞美别人多才多艺。而正确的解释应该是:真正有能力的人不会去做具体的事情,知识分子的最高使命是价值的承担者,而不是专...
全文
子曰:“君子不器”,君子不器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君子不器?
2个回答2022-11-29 08:57
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说,不要纠结于一些手段,而不思考背后的具体目的,作为一个男子,应该要多才多艺,不能够仅仅局限于某一种方面。
君子不器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4-02-14 19:48
君子不器的意思是:君子不象器具那样,作用仅仅限于某一方面。用于赞美别人多才多艺。 【出处】战国·孔子《易传》:“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所有有形的物质都是器,道是所有器物所存在、运...
全文
君子不器的意思是什么,出处是哪里?
1个回答2024-02-20 03:40
jūn zǐ bù qì 成语释义 君子:指品格高尚的人;不器:不像某一种器皿。君子博学多才,可胜任各种工作 成语出处 春秋·鲁·孔丘《论语·为政》:“子曰:‘君子不器。’” 感情色彩 ...
全文
君子不器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4-02-23 15:52
君子不器 孔子说:君子不应该像器具一样。 此章言简意赅,意义既广泛亦深远,属“两端四角式”启发教学的例子之一。 要了解本章应先自器具本身开始分析,器具的特性主要有三。一是用途:有较为...
全文
君子不成器的意思
1个回答2024-03-01 21:54
“君子不器 ”解释是:君子不象器具那样,作用仅仅限于某一方面,用于赞美别人多才多艺。而正确的解释应该是:真正有能力的人不会去做具体的事情,知识分子的最高使命是价值的承担者,而不是专业技术人员
君子不器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4-03-02 00:29
这句话的意思是:君子不能像器皿一样。 出处:《论语·为政》 原文: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君子不器。” 译文: 孔子说:“在温习旧的知识时,能有新的收获,就可以当老师...
全文
《论语》“君子不器”,这句话什么意思,其中的“器”是指什么?
1个回答2024-02-29 06:07
君子不器这句话是出自《论语为政》的,那么为正,就是说去做官,孔子说过学而优则仕,当你的学识足够丰富的时候,就应该走向仕途,将自己所学的知识用到官场上,那么用来更好的帮助国家发展。 而君子...
全文
兵器之君是什么武器
1个回答2022-12-18 03:34
剑。剑是古代兵器之一,属于“短兵”,素有“百兵之君”的美称,所以是剑,剑开双刃身直头尖,横竖皆可伤人,击刺可透甲,又称:“轻吕”、“径路”、“长铗”。
“君子不器”是什么意思?
2个回答2022-10-22 13:41
释义:君子不象器具那样,作用仅仅限于某一方面。用于赞美别人多才多艺。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