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南门立木赏的是五十两黄金还是五十两黄铜?

2023-12-03 00:03

能说说理由的有重赏!!!
4个回答
黄铜。
其一,秦汉时期,奖励有功将士,一次就是几千上万金,巨量黄金的赏赐。但是到了后世,我国的黄金(真金)缺很稀少,为此我曾经看过一篇文章,大意就是我国巨量黄金消失之谜,文章结尾推断应该历史上是黄铜做黄金,所以商鞅赏赐的应该是黄铜。
其二,有秦一代,青铜依然是武器和生活用品的主要质地,铁器依然不是很发达,黄铜作为青铜的主要成分作为一般等价物(货币)有经济基础。
黄铜,当时的“金”指的正是黄铜,商鞅所处的时代金属开采冶炼技术尚未达到后世的水平,即使是黄铜,也是十分算作贵金属的。
商鞅南门立木是五十两黄金。
当时的历史背景,老百姓饱受战争之苦对政府不信任,商鞅为了让老百姓相信秦国的官府而采取的策略。通过一系列的变法,最后秦国上下对官府的命令能做到令行禁止。
黄铜。原因如下:首先,在那个年代,所谓的“金”,一般指铁铜金属,并不像现在一样,指金子;其次,那个时候的通行货币是铜板,即使是银子,也贵重地不得了,现在看很多小说说以前吃顿饭就十几二十两银子的,那是瞎扯,够一个普通老百姓家里一年用的了。其实当时那些人说没钱花不是说没银子花,而是没铜板花,也可见银子已经多难得。再者,所有的一切都得以经济为基础啊,那时候的经济水平还没那么发达,很老实地说。所以说,那应该是黄铜,而不是黄金。
相关问答
什么是商鞅立木赏金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3-11 20:49
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围观...
全文
商鞅立木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28 00:36
商鞅立木建信是战国时期发生在秦国国都的一个事件。当时商鞅变法推出新法令,生怕民众不信任,放了一根木头在城墙南门,贴出告示说:如有人将这根木头搬到北门就赏十金。 所有民众都不信。直到将赏金提升至五十...
全文
商鞅南门立木是什么故事
1个回答2024-02-19 08:24
历史故事 孝公十三年(前356年)和十九年(前350年)商鞅先后两次实行变法,变法内容为“废井田、开阡陌,实行郡县制,奖励耕织和战斗,实行连坐之法”。开始推行革新时,为了取信于民,他派人在城中竖立一木...
全文
商鞅立木
1个回答2024-02-16 14:18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之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商鞅变法的条令已准备就绪...
全文
读《商鞅南门立木》后感
1个回答2024-02-27 20:11
读《商鞅南门立木》后感 读了《商鞅南门立木》这篇文章后,令我感触很深。这篇文章讲了战国时期一个名叫商鞅的改革家,为了在全国建立起一种诚信守法的良好社会风尚,从根本上保证变法的成功,在都城南门立木...
全文
读商鞅南门立木有感
1个回答2024-03-13 04:26
读《商鞅南门立木》有感   读了《商鞅南门立木》这篇文章后,令我感触很深。这篇文章讲了战国时期一个名叫商鞅的改革家,为了在全国建立起一种诚信守法的良好社会风尚,从根本上保证变法的成功,在都城南门...
全文
读商鞅南门立木有感
1个回答2024-02-17 15:02
古人云:人无信不立,国无信不强。诚信是一个国家得以强大的根本。在读了《知荣辱树新风》中的《商鞅立木取信》后,我更加深刻地理解到了这句话的含义。我也知道了“诚信”,是比金子还要宝贵的品质。《商鞅立木取信...
全文
《商鞅南门立木》读后感
1个回答2024-02-20 03:02
  古人云:人无信不立,国无信不强。诚信是一个国家得以强大的根本。在读了《知荣辱树新风》中的《商鞅立木取信》后,我更加深刻地理解到了这句话的含义。我也知道了“诚信”,是比金子还要宝贵的品质。《商鞅立木...
全文
商鞅立木城南的故事五十字?
1个回答2024-03-03 11:46
商鞅在城南地区立下一个木头,说只要樱激能搬动就给梁族50金,围观的人都不相信,后来有一个人把这个木头搬动了,然后就得到了橡颂弊那50金,商鞅通过这个事件立下了自己的信用,为以后的改革奠定基础。
商鞅立木是不是信的成语?
1个回答2024-01-26 01:03
商鞅立木不是信的成语,是关于“信”的典故。 孝公十三年(前356年)和十九年(前350年)商鞅先后两次实行变法,变法内容为"废井田、开阡陌,实行郡县制,奖励耕织和战斗,实行连坐之法"。开始推行革新...
全文
扫码下载APP
听书听课听播客,随时随地陪伴你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