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的说法是如何出现的?

2023-12-04 03:12

2个回答

以前的政权更迭大多被农民起义推翻或削弱,通常是由于严重干旱。农民没有收入。然而,政府仍然向他们勒索钱财,人民无法维持生计。因此,社会动荡的根源是生产和生活手段,从学术角度来说,是食物,从通俗角度来说,是“吃”。

据《史记郦食其列传》记载,楚汉之争期间,刘邦被项羽困在成皋。刘邦想放弃成皋。郦食其劝刘邦道:“我听说知道命运的人是国王。”国王视人民为天空,而人民视食物为天空。对普通人来说,食物是最重要的。

刘邦对此非常满意,并派军队攻占了敖仓。战争形势逆转了。《汉书》年,郦食其的话变成了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删除了“人”一词,从而成为我们今天的“民以食为天”。

根据唐代司马贞的《史记》,“王以民为天,民以食为天”原本是管仲的想法。管仲的原话是:“国王视人民为天空,人民视食物为天空,知道天空和天空的人就会满意。管仲的话更有逻辑性,眼光也更高:食物是老百姓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而国王的事业是老百姓最重要的事情。由此,人们可以自然地得出一个结论:国王必须关注老百姓的粮食问题和民生问题。

虽然“王者以民为天,民以食为天”是两个密切相关的词,但前一句并不新鲜,但后一句因其根植性和高度概括性而成为所有妇孺皆知的名言,因为它在儒家经典中很常见,如《尚书》“民随其所愿”、“天益于民,君为天”。

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出自于西汉·司马迁《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相关问答
民国时期饮食文化介绍 民国时期的主食有哪些
1个回答2024-04-20 04:21
民国时期的时尚生活从服饰、发饰、洋车、洋房等从一个封建时代解放出来,西洋文化传入中国所形成的开放、崇尚西方的生活方式,对今天的时尚生活来说,仍然有借鉴意义。本书从衣食住行等生活面貌上,表现民国时尚风格...
全文
民以食为天的成语典故
1个回答2024-01-31 02:54
民以食为天这个成语来源于《汉书·郦食其传》。 秦朝末年,有个名叫郦食其的读书人。他年届六十,穷极潦倒,却满口狂言,人们称他为“狂生”。 秦朝灭亡以后,刘邦与项羽为了夺取全国政权,展开了激烈...
全文
找关于食物的民间故事
1个回答2024-01-23 02:00
1.灯影牛肉 传说一 据传,此菜是八十多年前,四川梁平县一刘姓艺人来达县以做腌卤牛肉谋生,但生意萧条,只好锐意求新,创制成一种薄片状的牛肉干。每当黄昏来临,他就在闹市设摊,专售此种牛肉干。为...
全文
民以食为天的典故
1个回答2024-01-25 11:32
秦朝末年,有个书生叫郦食其,很有学问。他曾献计帮助刘邦智取陈留,被封为广野君。 秦朝灭亡后,刘邦和项羽争霸。刘邦联合各地反项羽力量,据守荥阳、成皋。荥阳西北有座敖山,山上有座小城,是秦时建立的,因为...
全文
民以食为天的出处
1个回答2024-02-17 10:47
民以食为天出自《史记·郦生陆贾列传》,指人民以粮食为自己生活所系。 食:食物,吃的东西。也指粮食并暗示运作粮食所需要的生产资源基备消等。 天:天空,老天。比喻赖以生存的最重要的东西。 人民以粮食...
全文
民以食为天是成语
1个回答2024-02-18 15:30
 民以食为天 以食为天出自《史记·郦生陆贾列传》,指人民以粮食为自己生活所系。 (汉语成语)  食:食物,吃的东西。也指粮食并暗示运作粮食所需要的生产资源等。天:天空,老天。比喻赖以生存的最重...
全文
民以食为天出自哪儿
1个回答2024-02-29 02:31
民以食为天出自《汉书·郦食其传》,指人民以粮食为自己生活所系,说明了民食的重要。 《汉书·郦食其传》:“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
民以食为天 下句
1个回答2024-03-03 08:57
1、民以食为颂嫌吵天,食以安为先 2、出处:据《史记•郦食其列传》记载,楚汉之争时,刘邦被项羽困在成皋,刘邦想要放弃成皋,这时谋士郦食其劝刘邦道:我听说知天命者为王。王者以人民为天,而人民以食为...
全文
民以食为天是成语吗
1个回答2024-03-04 18:57
展开全部 是 民以食为天 拼音: mín yǐ shí wéi tiān 简拼: myst 近义词: 国以粮为本 反义词: 用法: 复句...
全文
有关日全食的民间传说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4-17 12:24
鸟儿停止叫,蝙蝠飞离栖息地,狗不停的叫唤 狗叫是最容易发觉的,因为很多人家都养狗,日全食那天,我就目睹了那一刻,就在天空全黑的那一刹那,我家养的一只大狼狗不停地喊叫,像是有灾难了一样的叫...真的!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