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之文言文翻译

2023-12-05 13:39

1个回答

1. 正月饮食文言文翻译

我实在受不了了,自己搞一个,如果不准确请多包涵了。

原文:

正月元日至五日,俗名“破五”。旧例食水饺子五日,北方名煮饽饽。今则或食三日二日,或间日一食,然无不食者。自巨室至闾阎皆遍,待客亦如之。十五日食汤团,俗名元宵,则有食与否。又有蜜供,则专以祀神。以油面作荚,砌作浮图式。中空玲珑,高二三尺,五具为一堂。元日神前必用之果实、蔬菜等,亦叠作浮图式,以五为列,此人家所同也。

翻译:

正月元日至正月五日,俗称“破五”。按照过去的惯例要吃五天“水饺子”,在北方叫做“煮饽饽”。如今则有人吃三天或两天,有人隔天吃一次,然而没有不吃的。从世家大族到平民百姓都很普遍,接待客人也这样。正月十五日吃“汤团”,俗称“元宵”,(这个)则有吃的有不吃的。还有“蜜供”(蜜饯供奉),则是专门用来祭祀神灵的。用油面做成荚果形,堆砌成佛塔状。中间是空心的,玲珑剔透,高二三尺,五座作为一套。元旦日在神前必须用(来供奉)的果实、蔬菜等,也堆叠成塔状,用五座摆成一排,这是在民间都一样的。

2. 食喻 文言文翻译

1、译文:

当朝的工部尚书的刘麟,告老还家。(当地)有位直指使者,对饮食特别讲究,百般挑剔,常因菜饭不合味责骂部下,郡县长官接待他都感到担忧。刘麟说:“这个人是我的学生,应该开导他,让他明白事理。”

等到有一天直指使前来拜访,刘麟招待他,说:“老夫本想设宴款待,又怕误你公事,就只备了一顿便饭。不过老伴出门去了,无人下厨烧饭,家常饭,吃得下么?”因为是师命,直指使不敢推辞。

从早等到过午,饭也没端出来,直指使饿得实在难忍。等到饭菜端出,只有一盆糙米饭和一盆豆腐而已。他们各吃了3小碗,直指使觉得很饱。

过了一会美食佳肴,摆满一桌,放在(直指使)面前,但因为刚才吃饱了,无法下筷。刘麟执意要他吃,直指使回答说:“我确实已经吃得过饱了,再也不能吃了。”刘麟微笑着说:“看来,饮食本无精粗之分,饿时饭菜容易吃,饱时饭菜难吃,只是因为当时的情况导致这样罢了。”

直指使懂得刘麟说的道理,从此,他再也不敢因为饮食而责难他的部下了。

二、原文:

国朝尚书刘南垣公,告老家居。有直指使者,以饮食苛求属吏,郡县患之。 公曰:“此吾门生,当开谕之。”

俟(sì)其来款之,曰:“老夫欲设席,恐妨公务,特留此一饭。但老妻他往,无人治具,家常饭,能对食乎?”直使以师命,不敢辞。

自朝(zhāo)过午,饭尚未出,直指饥甚。比食至,惟脱粟饭、豆腐一器而已,各食三碗,直指觉过饱。

少顷,佳肴美耘,罗列盈前,不能下箸。公强之,对曰:“已饱甚,不能也。”公笑曰:“可见饮馔原无精粗,饥时易为食,饱时难为味,时使然耳。”

直指使谕其训,后不敢以盘飧责人。

扩展资料:

一、主人公介绍

刘麟,字元瑞,本安仁人,世为南京广洋卫副千户,因家焉。绩学能文,与顾璘、徐祯卿称“江东三才子”。弘治九年进士,除刑部主事,进员外郎,平反三百九十余人。

正德初,出为绍兴知府。因刘瑾衔其不谒谢,罢为民。瑾诛,起补西安,寻迁云南按察使。嘉靖初,召拜太仆卿,进右副都御史,巡抚保定六府。

于嘉靖四年(1525)三月二十一日致仕后起改大理寺卿,擢工部尚书。因上节财十四事,中贵大恨。由于牒停浙江、苏、松织造,而上供袍服亦在停中,中官吴勋以为言,遂令刘麟致仕。

居郊外南垣,赋诗自娱。晚好楼居,而贫不能构,悬篮舆于梁,曲卧其中,名曰神楼。文徵明绘其图。嘉靖四十年卒,年八十八。赠太子少保,谥清惠。有《刘清惠集》。

二、启示

1、刘南垣教训弟子的方法巧妙、得体,我们给别人提建议,也要讲究方法,使接受者心服口服。

2、从未吃苦的青年人,应该有意识地把自己放在艰苦环境里锻炼,是有利于加强自己的思想品德修养的。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食喻

3. 文言文《食欲》原文翻译

当朝的工部尚书的刘麟,告老还家。(当地)有位直指使者,对饮食特别讲究,百般挑剔,常因菜饭不合味责骂部下,郡县长官接待他都感到担忧。刘麟说:“这个人是我的学生,应该开导他,让他明白SlKJ.ORg事理。”

等到有一天直指使前来拜访,刘麟招待他,说:“老夫本想设宴款待,又怕误你公事,就只备了一顿便饭。不过老伴出门去了,无人下厨烧饭,家常饭,吃得下么?”因为是师命,直指使不敢推辞。

从早等到过午,饭也没端出来,直指使饿得实在难忍。等到饭菜端出,只有一盆糙米饭和一盆豆腐而已。他们各吃了3小碗,直指觉得很饱

过了一会美食佳肴,摆满一桌,放在(直指使)面前,但因为刚才吃饱了,无法下筷。刘麟执意要他吃,直指回答说:“我确实已经吃得过饱了,再也不能吃了。”刘麟微笑着说:“看来,饮食本无精粗之分,饿时饭菜容易吃,饱时饭菜难吃,只是因为当时的情况导致这样罢了。”

直指使懂得刘麒说的道理,从此,他再也不敢因为饮食而责难他的部下了。

4. 译古文凡饮食于长上之前,必须轻嚼缓咽,不可闻饮食之声凡饮食之物

《弟子规·朱熹童蒙须知·孝经》 杂细事宜第五 凡子弟。

须要早起晏(解:晚,音:同燕)眠。 凡喧闹争斗之处,不可近。

无益之事,不可为。 凡饮食有则食之,无则不可思索。

但粥饭充饥,不可阙(解:缺少、亏损,音:同缺)。 凡向火,勿迫近火旁。

不惟举止不佳,且防焚爇(解:烧,音:同弱)衣服。 凡相揖必折腰。

凡对父母长上朋友,必称名。 凡称呼长上。

不可以字,必云某丈。如弟行者,则云某姓某丈。

凡出外,及归,必于长上前作揖。虽暂出,亦然。

凡饮食于长上之前,必轻嚼缓咽,不可闻饮食之声。 凡饮食之物,勿争较多少美恶。

凡侍长者之侧,必正立拱手。有所问,则必诚实对。

言不可忘。 凡开门揭帘,须徐徐轻手,不可令震惊声响。

凡众坐,必敛身,勿广占坐席。 凡侍长上出行,必居路之右。

住,必居左。 凡饮酒,不可令至醉。

凡如厕,必去外衣。下,必盥手。

凡夜行,必以灯烛,无烛,则止。 凡待婢仆,必端严,勿得与之嬉笑。

执器皿,必端严,惟恐有失。 凡危险不可近。

凡道路遇长者,必正立拱手。疾趋而揖。

凡夜卧,必用枕。勿以寝衣覆首。

凡饮食举匙,必置箸。 举箸,必置匙。

食已,则置匙箸于案。 杂细事宜,品目甚多。

姑举其略。然大概具矣。

凡此五篇,若能遵守不违,自不失为谨愿之士。必又能读圣贤之书,恢大此心,进德修业,入于大贤君子之域,无不可者。

汝曹宜勉之。 古人的教诲完备周详,虽然我们身处时代不同,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可以从每一则教诲中读出其规范的义理,守住原则并灵活运用于日常生活教育中,就能落实儿童的养正基础教育,真正造福于我们的孩子们。

朱熹(1130-1200)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 晚号晦翁,又号遁翁、沧州病叟,自称云谷老人。婺源(今属江西)人,寓建阳(今属江西)人,寓建阳 (今属福建)之考亭。

绍兴十八年(1148)进士,主泉州同安簿。淳熙五年(1178),除知南康军,改提 举浙东茶盐公事。

历江西提刑,召除秘阁修撰、奉外 祠。光宗朝,除知漳州。

宁宗初,除焕章阁待制、侍 讲,旋以本职提举南京鸿庆宫。庆元二年(1196)十二月,落职罢祠。

后以守朝奉大夫致仕。庆元六年卒, 年七十一。

嘉定初,谥"文"。《宋史》有传。

事迹 另见黄?o所撰行状及《皇朝道学名臣言行外录》卷一二、宋本《四朝名臣言行录续集》卷一三等。 自宋祝穆、李方子始,后人所撰年谱、传略数十种,以清王懋竑《朱子年谱》较为详赡熹得程颢、程颐之传,兼采张载、周敦颐之学,集北宋理学之大成。

有《朱文公文集》一百卷,词有《晦庵词》一卷。 现成的译文找不到,只好瞎译了。

在饮食端上来的时候,要细嚼慢咽,不要让人听到吃饭时咀嚼的声音。 对于所吃的食物,不要计较多少与好劣。

相关问答
什么叫做饮食,饮食的真正目的是什么,饮食又给我们什么
1个回答2022-08-26 02:25
人活着是为了什么?
饮食不要求饱,指饮食要有节制(成语)
1个回答2024-03-02 03:58
食无求饱 饮食不要求饱,指饮食要有节制
饮食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3-01-17 10:20
饮食释义: 1. 饭菜含热量低的饮食
饮食是什么
3个回答2023-04-01 17:40
饮食是一种非常好的那种饮食,这种饮食方式确实给他带来了个非常好的那种方式,所以这个饮食却是一个非常美味的一个饮食。
饮食的意思是什么
1个回答2023-04-11 11:26
如果是男的对女生说的,说明男生喜欢上女生了,想收了她。。。
和饮食有关的成语
1个回答2024-01-26 04:20
风卷残云 食不甘味 饥肠辘辘 餐风饮露
关于饮食的成语
1个回答2024-01-22 15:14
狼吞虎咽,饿狼扑食,风起云涌,忐忑不安,故居独孤。
饮食文化的成语
1个回答2024-01-26 21:47
吃著不尽; 饕口馋舌; 饕餮之徒; 美食甘寝; 美衣玉食; 食不充肠; 食不充饥; 食不充口; 食不重味; 食不重肉; 食不二味; 食不甘味; 食不果腹; 食不糊口; 食不遑味; 食不兼味; 食...
全文
饮食男女成语的意思
1个回答2024-01-25 10:24
饮食男女,儒家的观点,泛指人的本性。其中饮食指食欲;男女指性欲。 出处 《礼记·礼运》:"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 例句 天地之大,古今之变,万汇之赜,日星河岳,赋物象形,兵刑礼乐,~,于以发为...
全文
小孩的饮食
1个回答2024-01-26 08:35
病情分析:孩子不爱吃饭有两种情况一是脾胃虚弱,再就是缺锌缺钙也是可以引起的,你最好是到医院化验一个微量元素以便确诊再对症治疗。 指导意见:建议:孩子脾胃虚弱的话,可以给孩子吃点参苓白术散和健胃消食口服...
全文
扫码下载APP
听书听课听播客,随时随地陪伴你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