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盗墓会是何下场?

2023-12-08 08:17

1个回答

近年来,盗墓小说火遍大江南北。在中国,盗墓是渊源古远的社会文化现象。盗墓者的产生与墓葬的兴起几乎是同步的。从有墓葬文化的那一天起,盗墓者和盗墓文化也随之出现。在中华大地上,那些数以万计的陵墓,这些不论是数量上还是质量上,在全世界都排在了第一位。

?历史上记载的被盗最早的墓葬是距今约 3600 年的商朝第一代王商汤冢,在距今约2700年的西周时期即被盗。在《庄 子 》一 书 中有一 则大 儒 小儒合伙盗墓 的寓言故事;《 吕氏春 秋·安 死 》 中一云: “ 宋 未 亡 而 东 家和 ,齐 未 亡 而庄 公 家 相”,从春秋时期的古籍中已经能找到不少关于盗墓文化及盗墓技术的详尽记录。

商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厚葬时期,从《 吕氏春秋 · 节丧》 我们能够发现先秦时的丧葬情形是 : “国弥大 , 家弥富 , 葬弥厚。含珠鳞施 , 玩好 货宝 , 钟鼎 壶滥 , 舆马衣被戈剑 , 不可胜其数 , 诸养生之具 , 无不从者。题凑之室 , 棺撑数袭 , 积石积炭 , 以环其外。

到了春秋时期“礼坏乐崩”的社会变化之后, 厚葬之风更甚。特别是汉王朝,对厚葬之风而言,亦达到了历史性的高峰。


?据载 ,汉代皇帝用于修建自己陵墓的费用,占到了整个国家税收的三分之一。汉武帝历时53年修建而成的茂陵,建筑宏伟,陪葬品十分丰厚。茂陵地宫封上那一刻起,不少盗墓者便盯上了。黄巾军攻进长安城时, 动用数千人开掘茂陵,数千人搬运陵中金银珠宝,历时数日,但“陵中之物不能减半”! 国宝级的文物金镂玉衣, 又名"玉匣",是汉朝皇帝和贵族死后穿用的殓服,目前出土金缕玉衣的就已经达到 20 套以上。


据《墨子·节葬》中记载:“乎诸侯死者,虚车府,然后金玉珠玑比乎身,纶组节约,车马藏乎圹,又必多为屋幕、鼎鼓、几梴、壶滥、戈剑、羽旄、齿革,寝而埋之。”厚葬之风”的盛行和盗墓者对墓主随葬物品的追求,直接导致盗墓这一古老的“职业”产生,也是许多盗墓者盗墓的动机。不少盗贼,贫民以盗墓为生,《史记》中就记载了当时中山地方民间盛行“掘冢”以及游侠“铸钱掘冢”的事迹。

在今天,许多人都不再不相信 鬼神,盗墓者也因此不必再担心挖了坟,盗了墓会有厄运缠身或者会有恶鬼来索命。 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陵墓却是寄托了生者对逝者,对先人的哀思。同时,也象征着家族血脉的流传,有着十分庄严和不可冒犯的神圣地位。中国古代传统礼制对墓葬的保护, 表现出对宗法关系的重视。因而,在古代,盗墓者的行径会收到来自社会舆论的严厉谴责,来要为自己的行为付出惨痛的代价,那便是来自法律上的惩罚。


?汉代《淮南子·氾论》载:“发墓者诛,窃盗者刑。”唐代法律明确规定,各种盗掘墓葬者, 罚处劳役,流放远方;已经打开棺椁的,处以绞刑。甚至是损害陵园墓茔内草木的行为,都要处以 徒二年和杖一百刑罚(《唐律疏议》。《元史》卷一 O 四《刑法志三》“盗贼”条下有“诸发冢, 已开冢者同窃盗,开棺椁者为强盗,毁尸骸者同伤人”的内容。《大清律例》二七六“发冢”中, 对 36 种情形分别处罪;其条例计 22 条,内容亦极详密。

对于墓葬保护《大清律例 》的覆盖面及严密程度 , 是之前任何一部法典无可比拟的。

相关问答
盗墓贼为什么要盗墓
2个回答2022-12-11 22:07
因为里面的随葬品很值钱,所以盗墓呀
盗墓界行话中称盗墓为什么
1个回答2022-10-28 19:19
倒斗,盗墓人是土夫子
一个盗墓贼盗墓穿越了 那是哪本小说
1个回答2024-03-10 01:34
流氓剑客在异世
盗墓者如何盗墓
2个回答2022-06-06 08:48
找个会看风水的,寻穴定位,打洞探测还有就是祖上是看坟的。
求盗墓小说,要求长篇字数多,主角会盗墓技术的
1个回答2022-11-15 13:47
盗墓笔记 鬼吹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