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的刘邦

鸿门宴中我喜欢刘邦的原因
1个回答2024-04-07 11:07
表演出色,察颜观色能力强,随机应变能力强,会打心理战,能打中项霸王的心里弱点。
刘邦亲赴鸿门宴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这表现了他什么性格特点?
1个回答2024-02-12 15:41
《鸿门宴》是我国古代叙事散文中极负盛名的代表作,故事情节波澜起伏,引人入胜,人物描写栩栩如生,个性鲜明。歼宏鸿门宴是项磨激羽和刘邦在灭秦之后长达五年斗争的开端,虽是开端,却在某种程度上预示了这场斗争的结局。性格决定命运,刘邦正是利用了项羽性格的弱点,才得以在鸿门宴上化险为夷,死里逃生。可以说,刘邦是借“义”逃席的。我们先谈谈中国传统道德中的“义”在鸿门宴人物身上的体现。

一、项伯的信义

我们先来看一下项伯的身份,项伯是项羽的“季父”,即叔父,在宴会上从项羽“东向坐”,古代宴席以东向最尊,可见项伯在楚军中的地位之高,深得项羽的敬重。

体现项伯“信义”的主要有两件事。一是宴前告密,项羽在听说了刘邦左司马曹无伤的告密后,誓言第二天要“击破沛公军”,在情况危急的时刻,项伯出场了,把军情告诉了好友张良,叫张良赶快逃命。从文中交代,他完全是出于感恩戴德,因为张良曾经救过他的命,这体现了他的“义”。一是宴中救护,项庄舞剑准备击杀刘邦于座,情况十分危急,项伯出场了,“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为刘邦捡得一氏游册条活命。从文中交代,他曾与刘邦“约为婚姻”,又认为“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这体现了他的“信义”。
如果你是刘邦鸿门宴你还去不去呢?
4个回答2022-10-10 12:55
如果我是刘邦,鸿门宴我还是一定会去的,因为当时刘邦的实力远逊于项羽,所以如果鸿门宴你不去的话,那么项羽就一定会灭掉刘邦,所以如果刘邦去鸿门宴,并且态度非常的谦卑。那么还有可能会让项羽暂时不对自己动杀心,所以可能还会有机会再去壮大自己。
历史上鸿门宴刘邦怎么逃过的
1个回答2022-10-08 13:58
这个没挑战性
在《鸿门宴》中,刘邦知道鸿门宴是个危机四伏的宴会,可刘邦为什么还要去?
1个回答2022-11-26 21:51
因为他们俩谁先入关中就封王,可当时刘邦不如项羽强大。刘邦就答应项羽不先项羽如关中。可是后来还是刘邦先入关中。所以项羽就摆下鸿门宴看刘邦是否有封王之意。如果不去就说刘邦想称王,那么项羽自然不会放过他。所以刘邦只好赴宴。其中就有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典故。
刘邦为什么要去参加鸿门宴?
2个回答2022-12-02 06:35
刘邦占领函谷关,没有放行项羽,项羽很生气,所以刘邦不敢去赴宴,但因为张良说刘邦兵力不如项羽,怕受到攻击,所以刘邦才去的。
鸿门宴中项羽明明有机会杀刘邦,他为何不这样做?
1个回答2024-01-30 18:16

我们以前上学的时候想必都学过《鸿门宴》这篇课文,其实这篇课文内就提到了好几点理由。一是有樊哙的出现,二是项羽的一时犹豫,三是刘邦后来找了个机会就溜了。并非项羽有无机会的事情,而是他没有可能在鸿门宴上杀掉刘邦。下面我会从几个方面来说说为什么他不能这样做。

要知道,项氏内部在刘邦问题上本身就是相互不合的。有句俗话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可是结果如何呢?项伯利用自己的出身将项庄的剑给阻住了。不想自相残杀的项庄也因此没有达到刺杀刘邦的目的,可以说鸿门宴之前的内情可能早就通过项伯传到了刘邦一干人等的耳中,其在临行前也定然做了多番谋划。

鸿门上上下下其实都是项羽的人,但为什么没有动手呢?说白了,项羽这个人有些优柔寡断,还好面子。他是楚国贵族出身,当时的军势又是极为强盛,正面对阵刘邦几乎毫无胜算。试想这样的一个人怎么可能甘心做刺杀那样没面子而又偷鸡摸狗的事情呢?更何况杀人也是要讲究一个名分的,恰好这一点刘又被刘邦及时的堵上了。

刘邦先于项羽入秦地,纳秦王降,但得益于手下高人众多,并没有直接将秦国的财富纳入自己手里。他亲自前往鸿门进行解释,借着替项羽接手代管的理由堵住了其嘴与杀意,若因对方没有明显过失而动手的话,容易被世人所诟病。何况从地域上来说,刘邦也算是一个楚人,这样的事情会让项羽日后在江东父老那里很没面子,为了这点他后来还自刎于乌江了,可想而知。

《鸿门宴》一课上刘邦和项羽的人物性格是什么
1个回答2022-09-25 03:56
一个皮软,一个给力!
鸿门宴上是韩信救得刘邦?
1个回答2024-03-16 09:04
《王的盛宴》萧何话的大意:项羽帐外300执戟郎中,帐内28死士,樊哙一个人能冲得进去?刘邦100多护卫赴鸿门宴后交出所有武器,樊哙却侧其盾以入,盾牌从哪来的?帐外300执戟郎中都是吃干饭的?项庄舞剑意在沛公,项庄有剑说得过去,而这是一次宴请,赴宴之人按律不得佩剑,项伯有剑,以身翼蔽刘邦,能说得过去么?
所以,才会说项羽安排韩信救汉王。其实我也不知道是不是事实。但史书里面写的确实有问题。反正是汉朝自己的史官记的(当时太史公不在)且见证人是樊哙张良等汉王亲信。所以,历史只是历史,不是现实,我们不是考古人不必执着,就像项羽只是被小卒所杀而非乌江自刎一样。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项羽在鸿门宴时该不该杀刘邦?
1个回答2024-02-04 18:19
  昨天就鸿门宴上项羽该不该杀刘邦进行了讨论,最后以被网友誉为”无知者无畏”而结束。对历史人物的确一知半解,基本属于“无知”之列,也的确“无畏”,敢于评说、敢于发言、敢于说着玩。      人们总是同情或者喜欢项羽,出身名门、英俊潇洒、郎才女貌都是很有戏剧化经历,“力拔山兮气盖世”乃举重冠军,可能还是“无差别级”的。对女朋友有情有义,生死关头不离不弃,凄美的爱情故事主角,《霸王别姬》家喻户晓。而且表面粗鲁内心温柔,是个居家好男人。这一切都是人们喜欢项羽的理由,都是人们同情的基础。人们期望项羽胜利,讨厌刘邦的原因,这也是同情弱者的心理表现。这种心理集中表现在对待“鸿门宴”上是否杀刘邦的态度上,鸿门宴也成了谋杀的代名词。       如果当时不是一时“妇人之仁”,而杀了刘邦绝了后患,天下就理所当然地姓项了,虞姬和项羽也可以白头到老了。这是人们的普遍观点,也是美好希望。       很多事情都是“事后诸葛亮”,如果当时项羽能知道刘邦最后胜利了,项羽能不杀刘邦?关键当时一切都不“明朗”。       鸿门宴杀刘邦没有“理由”,刘邦已经“臣服”,并且“立有大功”,在局势依然动荡,自己掌握了主动权的情况下,就凭着一个“老头的自我感觉”而杀“功臣”,未免不能服众。      杀了刘邦就一定能“坐稳江山”了吗?刘邦只是会“用人”,刘邦虽死而人才没有绝种,也一点会出现“张邦”“赵邦”,刘邦集团人才济济,还会有人出头的。历史不是由一个人决定的,尽管历史有偶然性,不能否定英雄的作用。      项羽的失败不是因为没有杀刘邦,而是自身的弱点决定的。刚愎自用、有勇无谋、多疑寡断等都可以和他联系上,不能用人、不会用人更是致命的弱点,刘邦集团的很多干将不是从“项氏公司”辞职的吗?不是刘邦打败了项羽,而是项羽输给了自己!      另外把胜利的希望寄托在“暗杀”上是不靠谱的。荆轲刺秦王即使成功了,就能避免燕国的灭亡命运?真正的胜利者首要的任务是笼络人才,人才在任何时期都是最重要的,刘邦如此、朱元璋也如此。有魄力、有谋略、临危不惧,最终以弱胜强,历史多次证明的规律。       其实都是“吃饱了撑的”,历史本来只能研究,为后人“提个醒”,对历史进行“假设”没有任何意义。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