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商鞅的徙一木棍而赏重金 的由来是什么意思?

2023-12-13 06:14

3个回答
商鞅去秦国变法,老秦人不懂法为何物 不信官府 故徙木立信以示朝廷变法指真确 则是从岳阳南门徙以木至北门 赏金一百 徙木少年山甲后是秦国一大将
秦国商鞅推行变法,为取信于民,以三丈之木置于国都南门,募民有能徙木于北门者赏十金,但无人响应,他又将赏金增至五十金,有一人应募,即获得五十金。商鞅通过此建立自己在百姓心目中的信誉,从而促使变法的顺利实施。
成语“徙木立信”说的就是这个。
卫鞅很快就把变法方案制订出来了。孝公完全同意。卫鞅怕新法令没有威信,老百姓不相信,推行不开,就想了个办法。他叫人在都城的南门竖了一根三丈来长的木头,旁边贴了张告示说:“谁能把这根木头扛到北门去,赏他十金。”不多会儿,木头周围就围满了人。

大伙儿心里直犯嘀咕:这根木头顶多百把斤,扛几里地不是什么难事,怎么给这么多的金子呢?或许设了什么圈套吧?结果谁也不敢去扛。卫鞅看没人扛,又把奖赏提高到五十金。这么一来,人们更疑惑了,都猜不透这新上任的左庶长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这时候只见一个粗壮汉子分开人群,跨上前去,说:“我来试试。”扛起木头就走。许多看热闹的人,好奇地跟着,一直跟到了北门。只见新上任的左庶长正在那里等着呢。他夸奖那个大汉说:“好,你能够相信和执行我的命令,真是一个良民。”随后就把准备好的五十金奖给了他。

这事儿很快就传开了,大家都说:“左庶长说话算数,说到做到,他的命令可不是随便说说的啊!”
相关问答
商鞅的徙木为信典故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2-07 04:26
徙木为信 令①既具②,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③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④置北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⑤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⑥下令,令行于民。 译文...
全文
商鞅的徙木为信典故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2-07 13:18
徙木为信 商鞅变法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令行于民。 -...
全文
有关商鞅变法的知识,还有徙木为信的典故。急!!!
1个回答2024-02-06 00:15
 商鞅变法,侵犯了贵族们的利益,因之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太子傅公子虔和太子师公孙贾还教唆太子驷公开出来反对。商鞅在孝公的支持下,加强思想统治,新法得到推行。可是,前338年,孝公死,太子驷继位,是为秦...
全文
有关商鞅变法的知识,还有徙木为信的典故。急!!!
1个回答2024-02-02 00:29
 商鞅变法,侵犯了贵族们的利益,因之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太子傅公子虔和太子师公孙贾还教唆太子驷公开出来反对。商鞅在孝公的支持下,加强思想统治,新法得到推行。可是,前338年,孝公死,太子驷继位,...
全文
商鞅徙木立信说明了什么道理
1个回答2024-05-22 17:07
商鞅世睁徙木立信中徙木立信的意思是指通过使人搬动木头而树立威信,而使公众信服的行中哗为,说明的道理是需要确立一种政权的公信力,因为当时卫鞅初入秦地并深感秦的弊政,政出多门、政令不清,百姓对官府...
全文
什么是商鞅立木赏金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3-11 20:49
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围观...
全文
商鞅徙木和吴起偾表的故事告诉我们怎样的道理
1个回答2024-01-20 06:51
诚实守信,必有所得。
商鞅徙木立和吴起愤表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1个回答2024-01-21 11:12
商鞅变法是一次极其深彻的改革,它的主要改革方向是废除奴隶制、贵族封地制,使奴隶拥有更高的社会地位、建立军功制的同时贵族的私兵土地全部废除,使人民的劳动热情和战斗欲望极度增强,同时国家的力量高度凝聚,...
全文
商鞅徙木立信的小故事50?
1个回答2024-01-06 17:53
商鞅立木建信是战国时期发生在秦国国都的一个事件。当时商鞅变法推出新法令,怕民众不信任,放了一根木头在城墙南门,贴出告示说:如有人将这根木头搬到北门就赏十金。所有民众都不信。直到将赏金提升至五十金时...
全文
商鞅立木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28 00:36
商鞅立木建信是战国时期发生在秦国国都的一个事件。当时商鞅变法推出新法令,生怕民众不信任,放了一根木头在城墙南门,贴出告示说:如有人将这根木头搬到北门就赏十金。 所有民众都不信。直到将赏金提升至五十...
全文
扫码下载APP
听书听课听播客,随时随地陪伴你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