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王赏赐大臣,三武士看见是桃子,为何却相继拔剑自杀?

2023-12-13 17:45

5个回答
因为桃子意味着他们办事不利,在危难之时意欲着他们自己逃走了。他知道君王非常的生气

这三个武士之所以会相继拔剑自刎,是因为他们觉得因一个桃子就跟自己的兄弟争吵的人是不配当一个勇士的,于是就相继拔剑自刎了。而他们仨为桃子自刎的典故被记载到了《晏子春秋》,后来也慢慢演变为了一个成语——二桃杀三士,表示用计谋除去自己看不惯的人。

这个故事在春秋时期,话说当时天下四分五裂,群雄辈出,而各国主公身边更是有一大堆有勇有谋的能人跟着。当时齐国的主公齐景公手下有三个很了不得的勇士——公孙接、田开疆和古冶子,他们不仅都有着高超的武艺,而且还立下了赫赫战功。除此之外,这三人的脾气还非常相像,于是他们就结拜成了兄弟,成了“铁三角”,相亲相爱,互相扶持。


其实这仨人当时并没有什么明显的要谋反的举动,他们只是粗鲁惯了,才没把齐景公之外的臣子们放在眼里,按我们的话来说就是飘了。但晏子他就不乐意了,虽说他不会因为自己被这三个莽夫轻视就想着要除掉他们,但他觉得这仨人对所有人都这么骄横的态度非常不对头,要是不管管就该造反了,于是晏子就跑到齐景公那里去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担忧。虽说齐景公心有疑虑,但他内心又非常舍不得这三个人才,于是就决定让晏子全权处理这件事,这样一来不管结果如何他齐景公都不会被天下人所诟病。


晏子其实也没打算对这仨莽夫下毒手,于是他就使了条离间计。晏子先是跟这三个人说主公对他们仨有赏,而他们毕竟是莽夫,并不谙熟这官场的水有多深,听到有封赏就直接屁颠屁颠跑去领赏了。话说三人到了那大殿上之后,啥金银珠宝都没看见,只看见俩大蟠桃。晏子这才跟他们仨说:“这桃子是新鲜摘下的,是齐景公为了犒劳你们才叫你们来尝个新鲜的。”


可问题就来了,他们兄弟有三人,该如何分两个桃子呢?这时晏子就发话了:“虽说这桃子是赏给你们仨的,但只熟了这两个。你们看你们三个人也不好分,要不你们比比功劳,哪两个人的功劳大就分给谁?

这三个莽夫很快就上套了,立马就开始比起了功劳。急性子的公孙接第一个就站出来发话了:“当年我进入一片树林去捕猎,谁曾想遇上了头猛虎,于是我三下五除二就把它给打趴下了,因此我觉得我能拿走一个桃子。”而公孙接也真的毫不客气地拿走了其中一个桃子。

接下来发话的是田开疆:“我在战场上英勇奋战,保护了咱齐国的老百姓,我也值得拿一个桃子。”于是他顺手就占有了仅有的最后一个桃子。

剩下来的古冶子就不乐意了,虽说他原本就没打算要这个奖赏,但他在看见另外俩人丝毫不顾及自己,只想着怎么拿走桃子之后,他就怒了:“当年主公要横渡黄河的时候,水里突然冒出来一只很大只的怪物,把主公的马车拖下水了。当时只有我一个敢跳进河里跟水怪相斗,最后是我把主公给救回来的!你们不觉得我的功劳远比你俩的大吗?可桃子你们可曾想过分我一个?”

古冶子说完之后,另外两个就觉得羞愧难当,因为论功劳的话,他们俩的功劳确实没古冶子的功劳大,但古冶子却没有拿到桃子。于是他们俩就相继拔剑自刎了。古冶子这时就懵了,因为他没想到他们的“铁三角”组合竟因为两个桃子就散了,瞬间只剩了他一人。内心十分羞愧的古冶子不愿在这世间苟活,于是也拔剑抹了自己的脖子。

其实他们仨并不是因为桃子才自刎的,只是他们忘了当年三人结义时许下的承诺,忘了当年一起出生入死的情义。只能说是人心在作祟吧,不管之前结下的情义有多深重,在利益面前都是轻于鸿毛的。

这是一个历史的典故,就是这样使用的一种权属皇帝让他们三个人互相残杀,只留下两个人才能够吃桃子,所以他们三个人互相赞赏,最后皇帝最后得逞了
这三位勇士分别是“公孙接、田开疆和古冶子”,他们三个人武艺超群是结拜兄弟亲如一家,但是眼高于顶,得罪了齐国宰相晏子。于是晏子使了一出离间计,就是让三个人凭借自己的功绩去分两个桃子后来三人羞愧自杀,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二桃杀三士”。
君王赏赐大臣,三武士是看见的是桃子,却相继拔剑自杀,是因为他们之间发生了矛盾,有了利益的冲突。
相关问答
谁知道“臣杀君”又叫“臣弑君”的典故?
1个回答2024-03-01 13:56
是齐宣王和孟子吧 齐宣王问曰:“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曰:“臣弑其君,可乎?”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诸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
全文
谁知道“臣杀君”又叫“臣弑君”的典故?
1个回答2024-02-16 09:11
是齐宣王和孟子吧 齐宣王问曰:“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曰:“臣弑其君,可乎?”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诸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全文
古代君王赏识名臣的事例
1个回答2024-03-05 23:07
秦孝公与商鞅,秦惠王与张仪,唐太宗与魏征,刘备与诸葛亮,刘邦与韩信
赏赐的成语 赏赐的成语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3-15 13:47
赏赐的成语有:犒赏三军,果刑信赏,拜赐之师。 赏赐的成语有:果刑信赏,孤芳自赏,班功行赏。2:注音是、ㄕㄤˇㄘ_。3:结构是、赏(上下结构)赐(左右结构)。4:拼音是、shǎng cì。5:词性是、...
全文
二桃杀三士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27 22:33
 晏婴二桃杀三士   春秋时期,齐景公养了三个大力士,因为他们不懂得君臣大义和朝廷礼仪,以至让众大臣及景公对他们产生了反感,所以齐景公想除掉他们,但是他们力大无比,而且武艺高强,有万夫不挡之勇,...
全文
名人故事:两桃杀三士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28 01:51
名人故事:两桃杀三士的故事   齐国的相国晏婴眼见恶势力扩张,内心十分担忧。为了国家的安定,晏婴决定寻找机会除掉这三个勇士。可是凭他一个书生怎样能么能杀掉国王信任的三个武士呢?有一天...
全文
哪里有关于“二桃杀三士”的故事?
1个回答2022-09-23 02:09
《东周列国志》
问桃杀三士是成语吗?
1个回答2024-01-25 09:02
答:桃杀三士不是成语。 相近的典故为“”二桃杀三士”,是“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比喻借刀杀人。 这是中国古代一则历史故事,最早记载于《晏子春秋》,后演变成成语,表示用计谋杀人。典故出自于《晏...
全文
二桃杀三士是真的吗
1个回答2024-02-24 03:21
反正历史书上就是这么记载的,或者就是史料里面就是这么记载的。为了两个桃子居然三位壮士居然把命都给弄丢了。
二桃杀三士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2-18 01:25
  晏婴二桃杀三士   春秋时期,齐景公养了三个大力士,因为他们不懂得君臣大义和朝廷礼仪,以至让众大臣及景公对他们产生了反感,所以齐景公想除掉他们,但是他们力大无比,而且武艺高强,有万夫不挡之勇...
全文
扫码下载APP
听书听课听播客,随时随地陪伴你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