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孔孟的成语 要典故的!

2023-12-13 20:45

1个回答
拒人千里 先秦·孟轲《孟子·告子下》:“诣诣之声音颜色,距人于千里之外。” 鲁国打算让乐正子治理国政。 孟子说:“听到这一消息,我喜欢得睡不着觉。” 孟子的学生公孙丑问:“乐正子很有能力吗?” 孟子说:“不是。” 公孙丑问:“有智慧有远见吗?” 孟子说:“不是。” 公孙丑问:“是因为见闻广博吗?” 孟子说:“不是。” 公孙丑问:“那您为什么喜欢得睡不著呢?” 孟子回答说:“因为他能听取别人的意见。” 公孙丑问:“就是因为能听取别人的意见?” 孟子说:“对,能听取别人的意见就足以治理天下,更何况是鲁国呢?能听取别人的意见,四面八方的人会不远千里赶来提意见;听不进去别人的意见,那人就会说: ‘喔喔,你说的这些我早就知道了!’‘喔喔’的声音和脸色就会把别人拒绝在千里之外。有志之士在千里之外停滞不前,而那些阿谀奉承的人就会到来。和那些阿谀奉承的人在一起,想治理好国家,能办得到吗?” 求仁得仁 《论语·述而》 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子贡曰:“诺;吾将问之。”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出,曰:“夫子不为也。” 伯夷、叔齐,是商朝时孤竹 (国名)君的二个儿子,孤竹君未死的时候,想传位给小儿子叔齐做国君。 后来他既死, 叔齐不肯即位,认为兄为长,应该让给哥哥伯夷就位才是。伯夷遵守父亲的遗命,也不肯接受,暗暗地溜走了。叔齐见哥哥避走,也马上逃避到外面去。孤竹国的人没法只好拥立孤竹君第二个儿子当国君。伯夷、叔齐听说西伯侯姬昌 (文王)很敬爱老人,于是不约而同的去投奔他,到了那里,西伯侯文王却已死了。他的儿子武王,拿他父亲的神主,说是奉了文王的遗命去讨伐商纣。伯夷、叔齐兄弟见武王父亲死了,还没有殡葬,就用兵器去打仗,不是做儿子应有的道理,并且他攻伐的人又是商王,认为这样做不是忠臣。于是跪在马前,扣住武王的马,劝止武王。武王不听,并想杀死他们。姜太公见二人很有义气,把他们释放了。后武王灭了商朝,建立了周朝,天下百姓也都归附。 但伯夷、叔齐兄弟却认为武王的行为不正,不但不肯事奉周朝,且立志不吃周朝的东西,逃到首阳山去隐居,摘些野菜充饥,当时有人讽刺他们说:“ 既然不吃周朝的东西,所吃的野菜还不是周朝领土上所长的东西吗?”于是二人竟饿死在首阳山。 后来孔子说:“伯夷、叔齐这两人,追求仁德,便得到仁了,他们有什么怨恨呢?” 卫灵公治国有方,但为人无道,其夫人南子品行不端,臭名远播。“治国者必先齐其家,齐家者必先修其身”。卫灵公身不修,家不齐,教子无方,其太子蒯聩仇视南子,并欲加害。卫灵公知道后发怒,欲行惩治,蒯聩跑到晋国。卫灵死后,国人推立蒯聩的儿子蒯辄为国君,即卫出公,也就是本章的“卫君”。卫出公的父亲蒯聩知道儿子立为国君,于是借晋国兵力攻打卫国,以期夺回国君之位,卫出公率兵拒之。父子相残,祖孙三代如出一辙。 卫国国君辄即位后,其父与其争夺王位,这件事恰好与伯夷、叔齐两兄弟互相让位形成鲜明对照。这里,孔子赞扬伯夷、叔齐,而对卫出公父子违反等级名分极为不满。孔子对这两件事给予评价的标准就是符不符合礼 始作俑者 《孟子·梁惠王上》:“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战国时,有一次孟子和梁惠王谈论治国之道。孟子问梁惠王:“用木棍打死人和用刀子杀死人,有什么不同吗?” 梁惠王回答说:“没有什么不同的。” 孟子又问:“用刀子杀死人和用政治害死人有什么不同?” 梁惠王说:“也没有什么不同。” 孟子接着说:“现在大王的厨房里有的是肥肉,马厩里有的是壮马,可老百姓面有饥色,野外躺着饿死的人。这是当权者在带领着野兽来吃人啊!大王想想,野兽相食,尚且使人厌恶,那么当权者带着野兽来吃人,怎么能当好老百姓的父母官呢?孔子曾经说过,首先开始用俑的人,他是断子绝孙、没有后代的吧!您看,用人形的土偶来殉葬尚且不可,又怎么可以让老百姓活活地饿死呢?”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始作俑者”《中华成语大辞典》的解释为:“最初制作俑来殉葬的人,比喻恶劣风气的创始者。” 解释:根据孟子“始作俑者,其无后乎”这句话,后人将“始作俑者”引为成语,比喻第一个做某项坏事的人或某种恶劣风气的创始人。现在常被误用指第一个做某一件事或某一项任务的人
相关问答
孔孟之道中孔指什么
1个回答2024-01-26 10:14
首先孔孟之道,孔代表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 而孔孟之道,是说孔子和孟子的儒家思想都推崇“以仁治天下“ 就是所谓的治国之道……
孔孟,孟指什么?名叫什么
1个回答2023-07-21 11:10
孔孟,孟指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
孔孟是谁
4个回答2022-08-21 08:35
“孔”指的是孔子,名叫丘; “孟”指的是孟子,名叫孟轲;
孔子孟子的一则故事
1个回答2024-01-22 20:10
1. 一天,孔子领着学生们在野外进行御、射训练。不料马跑到田里去吃庄稼。农人见了,大怒,上去把马牵走了。子贡追上农夫,给他作揖说:“对不起,我们的马吃了您的庄稼。请您原谅,将马还给我们,我们还要赶...
全文
孔子或孟子的一个故事
1个回答2024-01-19 04:34
■尽善尽美:形容好到极点,毫无缺陷. 孔子在齐国,有机会欣赏到他认为最美妙的音乐[[韶]]. 谓其"尽善矣,又尽美也!"而后大受感动,一连好多天老是想着它,吃肉也没有味道了.三月不知肉味,原是形容...
全文
讲一个孔子或孟子的小故事
1个回答2024-01-23 01:47
孔子携弟子入秦求官,心急切,天未明即入潼关.此时日初升,孔子忽然看见远处山坡上,一只狐狸对着刚刚出升的太阳行三拜九叩之礼,孔子大惊,自忖到:秦地一只狐狸都懂得周礼,我去不是自讨没趣吗?掉转车头回去了....
全文
孔子、孟子故事
1个回答2024-01-24 02:06
1、孟母三迁 孟子的母亲为了他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搬了三次家。 2、始作俑者 这句成语出自于《孟子·梁惠王上》:“仲尼(孔子)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战国时,有一次孟子和梁惠王...
全文
关于孟子、孔子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20 21:46
聪明来自勤奋——孔子少年的故事 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是我国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也是我国儒家学说的创始人。他之所以能成为弟子三千、名扬四海的圣人,是和他小时候的刻苦勤奋分...
全文
孔子孟子简介 简单一点的!
1个回答2024-01-25 16:15
孔丘 (前551年9月28日~前479年4月11日),字仲尼。排行老二, 汉族人,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
全文
孔子 孟子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21 07:23
永远的丰碑——孔子 在遥远的东方,屹立着一位贤者,他就是孔子。他是一位历史的巨人,一位文化的巨人,一位思想的巨人。他的一言一行影响了世界2500年。他是一位好学的学者。“三人行...
全文
扫码下载APP
听书听课听播客,随时随地陪伴你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