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成语典故

2023-12-13 22:06

1个回答
殃: 灾祸。池: 护城河。现在我们一般理解为: 城门着了火,人们用护城河里的水救火,水干了,鱼也就死了。其实还有另外一种说法。《太平广记》卷四六六引汉·应劭《风俗通》:“城门失火,祸及池鱼。旧说: 池仲鱼,人姓字也,居宋城门,城门失火,延及其家,仲鱼烧死。又云: 宋城门失火,人汲取池中水,以沃灌之,池中空竭,鱼悉露死。喻恶之滋,并伤良谨也。”

相传,战国时期,宋国有个叫池仲鱼的人,住在城门附近。有一次,城门失火,一直烧到他家,池仲鱼被烧死了。还有一说,宋城门失火,大家都舀取池中的水灭火,把池水都舀干了,池中的.鱼儿都被晒死了。后一种才是我们今天理解的意思。

另《吕氏春秋·必己》“宋君亡珠,殃及池鱼”,《淮南子·说山训》“宋君亡其珠,而池鱼为之殚(dān,尽)”。说的是春秋时,宋国的司马(官名,掌管军事)桓魋(tuí)得了一颗无价的宝珠。宋国的国君想夺取他的这颗宝珠,便给他加了一个私藏国宝的罪名,把他驱逐出境。桓魋却始终不肯交出宝珠。宋君派人去抄家无果,只好逼问他:“你到底把宝珠藏到哪里去了?”桓魋答道:“扔到鱼池里了。”这个爱财的宋君竟下命令: 汲干鱼池的水,细细寻找。结果,宝珠没有找到,一池子的鱼却遭到了意外的灾殃。

由此,后人以“池鱼之祸”形容飞来横祸;以“殃及池鱼”比喻无辜被牵连受害;以“池鱼”比喻无辜受害的人。

《吕氏春秋》是战国末秦相吕不韦主持编著的。《淮南子》是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所作。应劭则是东汉人。《风俗通》的意思,是在解释“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来历,可知此语在应劭之前就有了。这样看来,“宋君亡珠,殃及池鱼”和“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两种说法在古文中是并存的,现在一般只引用后者。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原本还有比喻坏事蔓延牵连到好人的意思,但后来这层意思逐渐淡化了,现在一般用来比喻无辜受连累。
相关问答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典故
1个回答2024-01-29 19:26
【历史故事】话说北魏孝文帝时,公元471年,池氏总代数49世之裔池仲鱼,封授城门侯,而因城里失火,皇上责罪于池仲鱼疏于护城不力,被革职,并诛其九族。以致池姓虽起源历史久远,但至今可能人口发展不怎...
全文
求“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30 21:05
古时候的城墙外边都有护城河,护城河里放养着一些鱼。 相传在春秋时,有一次,宋国都城的城门在夜里着火了,火势很大,老百姓和士兵都前来救火。因为其他地方的水源都离得太远,所以,人们就用护城河的水来救火。...
全文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典故?
1个回答2024-02-12 20:32
北齐·杜弼《檄梁文》:“但恐楚国亡猿,祸延林木,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话说北魏孝文帝时,公元471年,池氏总代数49世之裔池仲鱼,封授城门侯,而因城里失火,皇上责罪于池仲鱼疏于护城不力,被革职,并诛...
全文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成语典故
1个回答2024-02-01 22:24
殃: 灾祸。池: 护城河。现在我们一般理解为: 城门着了火,人们用护城河里的水救火,水干了,鱼也就死了。其实还有另外一种说法。《太平广记》卷四六六引汉·应劭《风俗通》:“城门失火,祸及池鱼。旧说...
全文
城门失火殃及鱼池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3-01-23 08:45
大哥,是池鱼啊
城门失火 殃及池鱼类似的成语
1个回答2024-03-11 08:06
近义词: 城门鱼殃 用法: 复句式;作分句;比喻无端受牵连而遭祸害 解释: 城门失火,大家都到护城河取水,水用完了,鱼也死了。比喻因受连累而遭到损失或祸...
全文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22 10:28
1 城门失火殃...
全文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类似故事?
1个回答2024-01-30 21:02
1、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4、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5、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6、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类似的成语?
1个回答2024-02-27 05:12
近义词: 城门鱼殃 用法: 复句式;作分句;比喻无端受牵连而遭祸害 解释: 城门失火,大家都到护城河取水,水用完了,鱼也死了。 比喻因受连累而遭到损失或祸害。出处: 北齐·杜弼《为东魏檄蜀文》:“...
全文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典故??
1个回答2024-02-13 14:44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出自:北齐·杜弼《檄梁文》:“但恐楚国亡猿,祸延林木,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其意可解如下: 从前,有个地方,城门下面有个池塘,一群鱼儿在里边快乐地游着。突然,城门着了火,...
全文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