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好学>文中"独下帷绝编"中,蕴含着一个孔子读 周易 的典故,其成语是什么?这个成语的意思是什么?

2023-12-14 03:01

快一定,一定要对
1个回答
楼上写错了

应该是韦编三绝

出处:《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释义:“韦”是熟牛皮;“韦编”指用牛皮绳编连起来的竹简书。“三”是概数,表示多次;“绝”是断的意思。孔子为读《易》而翻断了多次牛皮带子的简。后人用“韦编三绝”这个成语加以概括。用来形容读书刻苦勤奋。

故事:春秋时的书,主要是以竹子为材料制造的,把竹子破成一根根竹签,称为竹“简”,用火烘干后在上面写字。竹简有一定的长度和宽度,一根竹简只能写一行字,多则几十个,少则八九个。一部书要用许多竹简,这些竹简必须用牢固的绳子之类的东西编连起来才能阅读。像《易》这样的书,当然是由许许多多竹简编连起来的,因此有相当的重量。孔丘花了很大的精力,把《易》全部读了一遍,基本上了解了它的内容。不久又读第二遍,掌握了它的基本要点。接着,他又读第三遍,对其中的精神、实质有了透彻的理解。在这以后,为了深入研究这部书,又为了给弟子讲解,他不知翻阅了多少遍。这样读夹读去,把串连竹简的牛皮带子也给磨断了几次,不得不多次换上新的再使用。即使读到了这样的地步,孔子还谦虚,他说:“假如让我多活几年,我就可以完全掌握《易》的文与质了。”
相关问答
下帷绝编出自什么典故?
1个回答2024-02-07 00:37
孔子为读《易》而多次翻断了牛皮带子的简。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好多次。比喻读书勤奋。
“下帷”,“绝编”指哪两个故事?
1个回答2024-02-16 16:27
董仲舒 和孔子 下帷:原指汉代董仲舒下帷讲学,三年不看窗外事。这里借此指读书专心。 绝编: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读《周易》,“韦编三绝”(意思是,翻阅的次数多了,编牛筒的牛皮绳子被多次折断)...
全文
下帷绝编的故事情节
1个回答2024-02-07 06:18
下帷:汉代董仲舒下帷讲学,三年不看窗外事。这里借此指读书专心。    绝编: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读《周易》,“韦编三绝”(意思是,翻阅的次数多了,编牛筒的牛皮绳子被多次折断), 后以“绝编...
全文
孔子读易,韦编三绝
1个回答2024-03-11 21:27
史书上(《史记:孔子世家》)记载了他读《易经》的故事,说他“读易,韦编三绝”。 《易经》是我国古代的伟大的哲学著作(周朝的开国国王周武王的父亲周文王所著),它讲的是自然界、人类社会发展变化规律,和我们...
全文
编写一段童话,并蕴含一个道理
1个回答2024-01-23 02:38
皇帝的新装 许多年以前有一位皇帝,他非常喜欢穿好看的新衣服。他为了要穿得漂亮,把所有的钱都花到衣服上去了,他一点也不关心他的军队,也不喜欢去看戏。除非是为了炫耀一下新衣服,他也不喜欢乘着马车逛公园。...
全文
编写一段童话《王子的新装》,并蕴含一个道理
1个回答2024-02-01 12:38
你查国王的新装,然后把国王两字全换王子..........
孔子晚年喜欢《周易》,他用《周易》做过什么事情?
1个回答2024-03-20 15:50
《周易》是中华文化的源头,是古代汉民族思想、智慧的结晶,被誉为“群经之首”。内容极其丰富,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自伏羲画卦、文王作辞,到孔子做解,《周易...
全文
下帷绝编是指什么典故
1个回答2023-12-18 02:27
韦编三绝典故。下帷绝编,出自《司马光好学》: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下帷原指汉代董仲舒下帷讲学,三年不看窗外事,这里借此指读书专心,意思是司马光独自留下来专心刻苦地读书,一直到能够背的烂熟于心为止。...
全文
孔子读易,韦编三绝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呀,它选自司马迁
1个回答2022-12-02 03:15
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 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无多,往来应接不暇,如看场中美色,一眼即过,与我何与也。千古过目成诵,孰有如孔子者乎?读易至韦编三绝,不知翻阅过几千百遍...
全文
孔子的“韦编三绝”,还有什么故事
1个回答2024-02-18 11:52
  孔子的“韦编三绝”,还有什么故事?   由近知远   一次,子路看待一个落水的人,就把他救了上来。被救的人为了感谢子路,就送给了一头牛给子路,子路收下了。   孔子很赞成这样的举动,说:“这样...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