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传》

2023-12-14 03:17

1个回答
《曾国藩传》第一天打卡

内容讲的是:主要讲述曾国藩的心路历程。告诉我们普通人的成功之路是怎样走出来的?

曾国藩这个人的一生,起点极低而抵达的高度很高。智商平常,一个秀才考了七次。身体禀赋很差,一生与多种严重疾病相伴。出身也很平常,祖上几百年间都是平头百姓。这是怎样的一份坚持?

年轻的时候,性格中还有很多毛病,比如自我管理能力比较差。他通过不懈的个人努力,完成了脱胎换骨、超凡入圣的变化,达到了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的境界,这个过程是非常富有启发意义的。

这本书完全颠覆了以前我对曾国藩的认识。

很期待,在个人成长的角度,从曾国藩的身上获得启发和力量!

《曾国藩传,第二天打卡

见:

曾国藩才十四岁时,曾麟书就心急火燎地带着这个长子一起来考,而这个孩子克肖乃父,连考了五次,父子两人一起连续落第。

当父子俩第六次并肩去考秀才,对曾麟书来说,则是第十七次踏入考场。父亲终于考了一个秀才,已经42岁。如果以单程三百五十里计算,曾麟书为了考一个秀才,已经足足走了一万一千九百里路,而曾国藩也走了近五千里。



第6次落第,又“悬牌批责”对曾国藩刺激极大,这是他长到这么大第一次被人家当众批评。

也就这一次的耻辱,改变了曾国藩的一生。

他学会了思考。

他发现:

用力不能用蛮力。再重复老路不行了,他一定要从过去的学习思路中突破出来,寻求改变。主考官说他文理不通,怎么个不通法呢?以前的学习,有什么经验教训?他把自己历年的考卷和那些模范试卷放在一起反复对比,看看​,曾国藩自信已经找到了作文的门径。通过苦苦反思,以前学了十六年没有学通的他,感觉打通了关节。曾国藩悟到怎么写文章,才能表达自己的真见解、真感觉,把道理讲通讲透。

他中了秀才。中秀才之后马上中举人,这就是所谓“联捷”。

为什么考举人如此顺利呢?这是因为曾国藩已经掌握了考试的诀窍,写应试文章越来越得心应手。事实证明,被学台“悬牌批责”,成了他命运的转折点。



在曾国藩身上培养起超乎常人的勤奋、吃苦和踏实精神,也打下了非常扎实的知识基础。

作为一个笨人,曾国藩发现下笨功夫有下笨功夫的好处。

​作为一个笨人,曾国藩发现下笨功夫有下笨功夫的好处。第一,笨拙的人没有智力资本,因此比别人更虚心,更肯付出。第二,笨拙的人从小接受挫折教育多,总是失败,因此“逆商”也就是逆境商数比较高,抗打击能力特别强。第三,笨拙的人不懂取巧,不走捷径,遇到问题只知硬钻过去,因此做事不留死角。

重要的就是在学习的过程中,无论是成功也好,失败也好,要学会总结反思,从中吸取教训。



激励人的不是鲜花和掌声,而是打击和挫折。

所以每当遇到困境困难问题时,我都会把它当做一个机会一个转机。正如人们常说的,危机就是转机。​

第3天打卡



脱胎换骨的开始:写日记

曾国藩学做圣人的方法很简单,就是“写日记”。

曾国藩向唐鉴请教如何自我管理。唐鉴告诉他,最关键的是每天都写日记。

要把写日记当成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日记要用恭楷来写,因为这样反映一种诚敬的心态。其次,日记的作用是“研几”,几就是细节,就是抓住生活中的细节,通过每一个细节来改变自己,而不是在细节上轻轻滑过去。一个细节上滑过,整个自我管理的工程都可能垮塌,所以在写日记时,要反思一整天的活动,反思自己的行为。

最有效的,就好比一根基因不佳的竹子,随它自己生长,可能长得弯弯曲曲,但是如果把它种在竹林里头,周围都是长得笔直的竹子,和它们一起争阳光,它本身也就长直了。



成功的路上并不拥挤,因为能够坚持的人,并不多。曾国藩的成功告诉了我们一个持续奋斗者的升级之道。

曾国藩把这个日记习惯坚持了一生。通过记日记这种方式,曾国藩的气质、习惯一天天地发生着变化。曾国藩在学做圣人的道路上,取得的第一项成功是戒烟。但是就像曾国藩一生中的其他事一样,一旦下定决心,他就没有退让过一步。不论多么痛苦难熬,他就是不再碰烟具。曾国藩的日记,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他这一生,就是不断自我磨砺的一生,一天也没停止修炼的脚步。从青年到老年,曾国藩都生活在不停地自省中,每天都在日记中不断反省自己的缺点,纠正自己的行为。从生到死,他都生活在“如履薄冰,如临深渊,战战兢兢”之中。

越笨拙,越努力

只要比别人更勤奋,更努力,一样能获得成功。



确立一个终生的奋斗目标,对一个人的精神成长是至关重要的。曾国藩对这一点体认极深。他曾说过,立志譬如打地基。



我也一直有这种习惯,大概是从中学开始养成的。

性格比较内向,不爱与他人交流,不善表达。跟文字进行对话时,能畅所欲言,思如泉涌,真情真实。无需担心言语招来异样的目光。

刚开始,我也常常是流水账似的把每天做的事情记录下来。再次翻阅的时候,发现都是生活中鸡毛蒜皮的小事。

后来我开始尝试,只对于每天发生比较重要的事情进行记录。事件一,事件二,事件三,我先拟一个小标题。然后把事件起因、经过、结果记录下来。最后,从这件事中获得的启发,用一句话总结。

后来,我发现自己日记中记录的一些事情,有的成为了我后来工作中的总结素材,有的成为我生活中的一些指引,避免了在同样的事上,犯同样的错误……

这次读了《曾国藩传》,才知道原来古人就已经开始学会用记日记的方式,来对生活工作进行总结,培养自我管理。

感恩我们老师推荐了一本这么好的书,为此,我特地买了一本实体书,和孩子一起共读。

在日记之路上,我会坚持走下去。作为一个母亲,我希望把孩子教育好,最好的办法就是我努力的背影。

希望有一天,母子都能够在自我管理之路上越走越远。

第4天打卡



曾国藩品质:有毅力,有恒心,反省心,坚持记日记,善于总结,读书学习,痛改自己的过失,以圣人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品读《曾国藩传,之后,不得不佩服这位普通但又不平凡的小镇青年。

在他身上,我看到了,更多的是积极向上、精神饱满一种状态。​不管未来还有多远,但是我们已经看到了希望。



​思

任何的成功都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无论是知识还是修养。所有走过的路。看过的书,都会成为你身上的修养。



这本书带给我太多太多的震撼,自律从学习自我管理开始。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用笔,记录生活的美好。



第5天

近期,和儿子共读一本书《曾国藩传》,今天跟儿子聊起这本书。

我说:曾国潘不是最聪明的,却特别努力!

他做人踏实、认真、真诚。也说起我自己同样不是一个脑子好使的人。学习什么东西,我会听好几遍,才能记得住。这个儿子是有目共睹的。我告诉儿子勤能补拙,这同样儿子看到了我为工作付出和取得的成绩。

儿子笑着跟我说起曾国藩的一个笑话。曾国藩读书特别用功,常常背书背到3更半夜。有一次,他家进了有一个贼​,屋顶上的贼都已经背会了。曾国藩还没有记住。气得贼都忍不住跳下来告诉曾国藩。

是啊,这虽然是个笑话,但却让我们知道了曾国藩后来能够有如此大的成就。确实离不开他的勤奋努力。

他的自律,他的努力坚持,是他走向成功晋级之道。​

《曾国藩传》第6天打卡

第六章湘军为什么牛气?



曾国藩顶住了重重压力,全力投入造船、练勇、筹饷之中。历尽了千辛万苦,水陆两师的筹建终于初具规模。

在与咸丰皇帝的博弈中,曾国藩打掉牙和血吞,终于取得了胜利。他用自己的艰苦奋斗,成功地挽回了面子。

可以说,没有长沙之辱,就没有曾国藩后半生的功名事业。



对于有志者来说,挫辱是最大的动力,打击是最好的帮助。咬紧牙关,把挫辱。

思​

这一次挫而后奋的成功,给了曾国藩另一次印象极深的自我教育,更强化了他愈挫愈奋、百折不挠的性格特点。多少年后,曾国藩对他的心腹幕僚赵烈文深有感慨地说,天下事有所激有所逼而成者居多。“起兵亦有激而成。

我想起自己更喜欢的一次金句:激励人的不是鲜花和掌声,而是打击和挫折。任何的痛苦,都是来成就你的。​你只有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成功。​

行:

马上,立刻,即刻。坐而言,不如起而行。用行动创造奇迹。​

我在曾国藩身上学会少说,多做,凡事多行动!

第7天打卡

见:江西困境,看曾经自己部下飞黄腾达自己创的相湘军建功立业,而曾国藩自己被释兵权,本该官场得意,却落得在家闭门养身。

感:在极端痛苦中,他拿起了朋友向他推荐的老庄著作。给了他意想不到的启示,让他恍然见到了另一片天地。他像一个闭关的和尚一样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一坐就是一整天,把自己起兵以来的种种情形在大脑中一遍遍地过。渐渐地,曾国藩静下心来了。

思:学会反思太重要了。反思字面上的意思是反向思考。曾国藩反思后才得知自己确实一直如朋友所说的刚愎自用。

他自己在官场上一再碰壁,碰得鼻青脸肿,不光是皇帝小心眼,大臣多私心,自己的个性、脾气、气质、风格上的诸多缺陷,也是重要原因。说话太冲,办事太直,当然容易引起他人的反感。他翻阅旧日信稿,发现了当日武昌告急时,他请求骆秉章发兵援救的一封信。写这封信时,他觉得字字有理有据,今天读来,却发现字字如锥如芒。

行:对经过的事进行总结,反思,可以少走很多的弯路,能发现自己的不足,促自己成长。

《曾国藩传》,第八天打卡

见:

曾国藩被解除兵权,本是人生大祸。然而祸是福之基,在灾祸中不能自暴自弃,应该置之死地而后生。

大货中曾国藩,不断的修自己的素养,反思总结最后他指出自己为人处世的四大缺点:偏激,好名,也就是过于重视获得好名声;喜欢公开批评谈论别人的过恶;做事有始无终;待人接物过于怠慢。

那么怎么做呢?也是四条:做事平心静气,更多地考虑他人的心理,站在他人角度立场想问题;更多地揄扬他人,表扬他人的长处;做事有始有终,越到后来越慎重;接人待物要更诚更敬。

他做事情,有张有弛。善于以理服人。后来有人自发组团支持他。

陷入困境的他得到了胡翼林及时的提帮助,重出江湖。



反思的意思就是反向思考,反思生活,工作和得失。

有多少人能够经过高速之后跌倒低谷,仍然如此乐观积极你有心平气和的生活?反思生活,反思工作,反思得失。

他的成功就在于他善于反思。

从曾国藩在这里把家居的两年称为“大悔大悟”之年,经过一年多的乡居,曾国藩的思维方式发生了重大转变。

正如有这样一句话时间就像一张网花在哪里,收获就在哪里。

另外机会永远是给有准备的人。如果没有曾国藩自断短暂但又极具有意义的反思时间,那该是多么遗憾。

思:这为长者,对这篇课文家国情怀,理解会更深疼。

另外,为人处事若像曾国藩那样,凡事都为别人着想,不可过于趋利!



古人就知道时间是多么宝贵,唯有自律和努力。才能成功。时间不可再生,不可复制,不可挽回,我想我们没有理由不好好的珍惜。



《曾国藩传》打卡第九天。

见:对于一位接班人来说,仅有才华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有“德”。

感:

牛根生先生曾在他的一本书中,说过这样一句话:有德有才,破格重用;有德无才,培养使用;有才无德,限制录用;无徳无才,坚决不用。后来这被广泛应用。

相同点在于:德对一个人,对一个群体,一个公司的未来发展太重要了。

思:

我想起工作中,领导常常说的:在工作中用人,如果一个人有能力,但是无德,另一个人能力不够,但是有德,他宁愿选择后者。毕竟能力,可以慢慢培养,德行不好,却不是培养这回事。德不行,就像一个负能量,还会有传染性,有危害性。

行:

曾国藩说 ,有才无德为小人 有德无才为庸人。

工作和生活中,德都是做人的根本。同时希望自己在做有德之人的同时,努力通过学习,精进自己,而不成为庸人。
相关问答
曾国藩的电视剧,关于曾国藩的电视剧或电影
1个回答2024-01-29 21:51
1.关于曾国藩的电视剧有:《魂断太平》、《天地民心》、《太平天国》、《走向共和》等。 2.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 3...
全文
曾国藩的电视剧,关于曾国藩的电视剧或电影
1个回答2024-03-25 23:34
1.关于曾国藩的电视剧有:《魂断太平》、《天地民心》、《太平天国》、《走向共和》等。 2.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 ...
全文
曾国藩的藩怎么读
1个回答2022-09-30 10:28
应该读fan,不过不是二声,是一声。这个藩只要做为人名,一般都是一声
藩篱什么意思 藩篱的意思
1个回答2023-08-06 00:45
1、藩篱,汉语词汇,汉语拼音为fān lí,本义是指用竹木编成的篱笆或栅栏。如:《国语·吴语》:“孤用亲听命於藩篱之外。”韦昭注:“藩篱,壁落。”其引申为边界、屏障。其也比喻界域、境界,或用来指某一范...
全文
藩篱什么意思 藩篱的意思
1个回答2023-12-10 10:08
1、藩篱,汉语词汇,汉语拼音为fān lí,本义是指用竹木编成的篱笆或栅栏。如:《国语·吴语》:“孤用亲听命於藩篱之外。”韦昭注:“藩篱,壁落。”其引申为边界、屏障。其也比喻界域、境界,...
全文
曾国藩喜欢的四字成语?
1个回答2024-01-23 07:11
谋国之忠,知人之明, 才德兼备,文武兼资, 居功甚伟,震古铄今。
曾国藩读后感
1个回答2024-01-29 15:53
读曾国藩,感悟蛮多,和大家分享一些内容。 曾国藩受唐鉴的启迪,一生中强调静字,他平日里坚持每日自省,就是给自己一个可以清静下来的时间和空间自查己身,并强调说老庄,管子,佛家皆提到如此,一定是有道理...
全文
曾国藩家书的原文及翻译
1个回答2024-02-12 12:51
曾国藩家书原文及解释如下: 禀父母·痛改前非自我反省 【原文】 男国藩跪禀 父母亲大人万福金安。十月廿二,奉到手谕,敬悉一切。郑小珊处,小隙①已解。 男人前于过失,每自忽略,自十月以来,...
全文
爱看曾国藩女生什么性格
1个回答2024-02-18 15:20
爱看曾国藩的女生是一个胸怀大志的人,性格有点男孩子气,做事不拖拉,凡事讲规矩,喜欢从历史人物身上学习长处,并转化吸收为自己做人做事的经验。
为什么女人都爱看曾国藩?
1个回答2024-02-10 19:52
女人要看曾国藩的原因如下: 曾国藩强调,做事要过得硬,只有用尽自己的每一分心来做好每一天的事,至于成功和失败,就不要太计较了。每个人都渴望成功,害怕失败,这是人之常情,但是,还没开始做事,...
全文